林海音散文集讀後感兩篇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林海音散文集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燭心》。

  它主要講述了一個女房客剛搬到一處就新住所就發生了停電,鄰居的男孩來問她有沒有蠟燭,她以為是鄰居來借東西,並害怕以後鄰居會不停地借東西,就說沒有,這時小男孩拿出兩支蠟燭訪說是他媽媽讓送來的,女房客這時心裡才感覺很是慚愧。

  故事用戲劇性的轉折手法,表現出了小男孩的頑皮,但更表現出了男孩和他媽媽真誠善良的心,並通過對女房客心理活動的描寫強烈對比出兩種不同的心態:女房客的狹隘和男孩母子的無私。特別是文章最後寫到“女房客雙手捂面,不敢與小男孩面對”,讓我看到了女房客心理的慚愧和轉變。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是熱情真誠、與人為善的。比如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對別的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應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每個人都奉獻出自己的愛心,那我們的世界該是多麼光明、多麼美好!

  林海音散文集讀後感2

  有幸讀到林海音的《竊讀記》,便被裡面的一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吸引住了。

  作者翔實記錄了小時候竊讀的經歷,那種竊讀的滋味不僅留給了作者一回味,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迅筆下的迂腐文人孔乙己曾經狡辯說“竊書不算偷”,此時看這篇《竊書記》,這裡的“竊”的確不是偷,而是讀。品讀文章,我們會隨著這個怯怯地藏身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閱讀著的小女孩,體會到讀書時腿痠腰麻,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這種精神和身體的複雜感受,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

  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裡邊來了。”寫出了自己又能擠進書店的喜悅。“就像在屋簷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裡開心讀下去zuowen.zk168,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異。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暗喜沒有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這其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如飢似渴。

  作者在文中運用了恰當的比喻,如“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對自己那種渴望讀書的狀態和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竊讀的滋味雖是苦樂交織,憂喜並存,但樂大於苦,喜大於懼,知識和智慧的豐收彌補了身體的勞累。

  林海音曾說:“但我偷竊了什麼嗎?我不過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皆因沒有錢,我不能佔有讀書的全部快樂。”可以說《竊讀記》三個字中充滿了樂趣,也包含著作者的辛酸。

  今天再讀《竊讀記》,不知對我們的80後、90後有沒有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