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的規模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文化產業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文化產業的概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這一定義只包括可以由工業化生產並符合四個特徵即系列化、標準化、生產過程分工精細化和消費的大眾化的產品如書籍報刊等印刷品和電子出版物有聲製品、視聽製品等及其相關服務,而不包括舞臺演出和造型藝術的生產與服務。

  事實上,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美國沒有文化產業的提法,他們一般只說版權產業,主要是從文化產品具有智慧財產權的角度進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則認為,凡是與文化相關聯的產業都屬於文化產業。除傳統的演出、展覽、新聞出版外,還包括休閒娛樂、廣播影視、體育、旅遊等,他們稱之為內容產業,更強調內容的精神屬性。

  2003年9月,中國文化部制定下發的《關於支援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界定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所以,中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文化娛樂的集合,區別與國傢俱有意識形態性的文化事業。

  儘管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不同的定義,但文化產品的精神性、娛樂性等基本特徵不變,因此,文化產業是具有精神性娛樂性的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活動。

  

  為進一步向國內外全面客觀展示我國文化改革發展成就,充分發揮統計資料客觀性、簡潔性、權威性特點,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預期目標為2.4萬億元左右,約佔同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為達到此目標,“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的年均增長速度要達到19%,高於GDP年均增長率10%9個百分點,因此各省市均在大力上馬文化產業專案。

  《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文化系統所屬及管理的文化單位共有28.74萬個,比上年末減少0.55萬個;從業人員204.02萬人,比上年減少11.47萬人。公共圖書館3117個,比上年末增加5個;人均藏書量0.58冊,比上年增加0.03冊;全年總流通人次53036萬,比上年增長7.7%。群眾文化機構44423個,比上年末增加163個;全年組織各類活動147.20萬場次,比上年增長13.8%;服務人次50668萬,增長14.7%。藝術表演團體8769個,比上年末增加589個;全年演出173.91萬場,比上年增長5.3%;國內觀眾91020萬人次,增長1.1%;赴農村演出114.04萬場,增長8.5%,赴農村演出場次佔總演出場次的65.6%,比重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文物機構8418個,比上年末增加681個;年末全國文物機構擁有文物藏品4063.58萬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萬件,增長5.8%;全年接待觀眾8425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8%。截至2014年末,國務院共公佈了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化部共認定了198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全國文化事業費583.44億元,比上年增加52.95億元,增長10.0%,佔國家財政總支出比重為0.38%,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42.65元,比上年增加3.66元,增長9.4%。

  北京一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領頭羊。早在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就實現增加值2826.3億元,佔地區經濟比重達到13.2%,是首都經濟中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在全國具有標杆效應。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掛牌的文創企業中,北京轄區達到16家,佔全國同行業掛牌企業總數的43%,位列全國第一。

  從文化創意產業的一些細分領域來看,北京在全國也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2013年,北京圖書出版種類達到19.2萬種,佔全國的52%;2014年,北京期刊出版種類為3053種,佔全國的30.6%;2015年,北京電影票房收入31.5億,名列全國各大城市之首;按常住人口計算,北京人均年觀影次數達到3.3人次,為全國最高;平均2.1萬人擁有一塊銀幕,人均銀幕居全國第一;北京生產影片291部,佔全國總數的42%;在票房前20名的國產影片中,北京出品13部,佔65%;票房超過10億的5部國產影片中,北京出品4部。此外,北京的文藝演出、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廣告會展等細分領域也均處於全國前列。

  文化產業的分類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