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精神有哪些

  職業道德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要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必須把職業道德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精神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精神

  ***一***敬業精神:熱愛教育,志存高遠

  熱愛教育主要體現在教師把教育作為白己奉獻一生的“事業”,不僅將教學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還融進白己的理想和信念,對教學工作充滿熱情,對學生充滿愛心,在教育中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熱愛教育是教師職業道德精神的起點。這是因為:首先,熱愛教育是黨和國家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師只有熱愛教育並積極獻身,才會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熱愛教育的教師,才能不計較金錢和名利,甘為人梯;才能在講臺上數十年如一日,不辭辛苦;才能將白己的知識傾囊相授,照亮別人。最後,熱愛教育是教師對教學工作發揮積極性的源泉和動力。存高遠就是教師樹立長期的職業目標,追求遠大的職業理想。當一個教師把教育作為白己的終身事業時,就不會僅僅滿足作一個“教書匠”,他會追求白己職業上的成功,事業上的進步。這裡的成功主要包括兩個方而:一是成就學生,讓學生在知識上和品行上都取得進步,讓學生成才;二是成就白己,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成名成家,著書立說。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指人民教師對學生懷有深厚的感情,並在這種感情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海,始終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也是衡量教師道德水準的尺度。

  ***三***勤業精神: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就是說教師應該嚴格的要求和約束自己,以崇高的人格,精湛的教學藝術、淵博的學識對學生做出表率,成為學生在做人、做事、做學問方而的榜樣。以身作則是教師應有的“德行”,是教師職業道德精神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傳統的教師道德規範的重要特徵。為什麼從古至今都這麼強調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對教師的重要性呢?這是因為:首先,教育物件的“向師性”決定了教育者的“師表性”。“其次,教師勞動的目標決定其表率性。最後,教師威信的重要性決定其榜樣性。教育實踐表明,教師的威信與教學質量的提高成正比關係。

  ***四***創業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換代、資訊與日俱增、科技突飛猛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既是教師敬業精神的具體要求,也是教師追求真理、熱愛科學的具體表現。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即不斷更新白己的教學觀念,不斷接受新知識的出現,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將創業精神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精神的主要內容,主要是因為“終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師終身學習。因為人永遠是發展中的、未完成的人,教育應在人的變化和發展中延伸。教師要用終身教育的觀念看待學生均衡的、可持續的、終身的發展,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己、發展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有以下二條可行的路徑:其一,反思――從自己的教學中學習。其二,共進――在與學生互動中實現教學相長。共進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互相促進,共同成長和發展。二,合作一一在與他人的對話中成長。

  培育教師職業道德精神的途徑

  ***一***提高認識,自我教育,注重實踐

  傳統的教師道德建設把教師自身置於被動服從地位,這往往使師德建設無法取得共識和實質性突破。必須要求教師喚醒自我意識,進行自我改造、自我修煉,使教師職業道德精神轉化為個人穩定的道德品質。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賴於教師道德認知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通過讀書、寫反思日記、拜師等具體方法來進行自我教育。師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追求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養成,教師的職業道德精神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髮展和完善。一是做好本職工作,堅守崗位,在教育生涯中堅定白己的事業心。二是在社會生活中,抓住每一個鍛鍊的機會,積極參加相關活動,使白己的思想在實踐中昇華。總之,教師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做到知行合一,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二***加強培訓,樹立榜樣,隱性教育

  學校是教師活動、工作的場所。學校環境對教師的道德會產生深刻的影響,良好的學校環境能使教師集體產生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學校應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從多方而著手培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精神。

  首先,學校應重視建設教師的職業道德精神,加強教師的道德培訓。加強培訓不僅是數量的增加,更要堅持立足實際,在職為主,形式多樣,加強實踐。一方而,學校要注重職前培養,要對師範生開設合理有效的教師道德修養的課程,讓師範生有正確的師德認識和足夠的師德修養。另一方而,要改革職後培訓,改變傳統的師德培訓模式,克服形式主義。其次,學校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在實踐中樹立師德榜樣,宣傳師德典型。最後,學校要加強學校環境建設,這其中包括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制度環境二個層而。

  ***三***營造氛圍,制度建設,法律制約

  在社會改革和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的浪潮中,培育教師職業道德精神需要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援。在過去的教師道德建設中,由於缺乏有效的制度,師德僅僅為一種軟約束,缺乏強制力。因此,要改變目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虛化的現象,必須尋求強有力的制度保證。例如,加強師德規範建設、構建可行的師德評價與監督體系、堅持依法執教,加強法律建設等。培育教師職業道德精神不僅需要制度建設,更需要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給予教師全而的支援可以從以下二方而努力:首先,提高教師待遇。既要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使教師工資水平真正達到公務員水平,又要建立和完善教師各項保障制度。其次,政府應發揮媒體宣傳教師形象的積極作用,綜合運用各種媒體樹立教師的崇高形象,規範媒體傳播教師正能量,使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再次,教育管理部門應實行民主管理,讓一線教師能充分享有參與學校和整個教育事業管理和建設的權利,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後,堅決制止侮辱教師人格、依法懲處侵害教師權益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