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業道德素養論文3000字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一定的職業生活中自覺形成,並隨著人類社會的前進而不斷髮展完善,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在一定的職業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職業道德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職業道德論文篇一

  《淺論職業道德培養》

  【關鍵詞】職業道德;培養內容

  【摘要】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職業道德建設應該從職業道德知識、職業道德意志、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信念、職業道德習慣等方面進行培養,達到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的目的。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一定的職業生活中自覺形成.並隨著人類社會的前進而不斷髮展完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在一定的職業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的總和,與現存最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絡。社會主義職業道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新的內容和特點,並在社會發展、個人價值的體現等諸多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物件、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El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全面提高職工道德素質,對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放眼當今世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不僅取決於經濟的發展水平,而且取決於人的基本素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的素質是多方面.而職業道德素質作為道德的一個基本方面和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道德素質的高低.從而影響著人的整體素質的高低職業活動是一個人一生中主要的生活內容,人生價值、人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是通過職業活動實現的。職業是個人與社會交往的交匯點.職業行為是個人與社會進行交往聯絡的基本方式。所以人在職業行為中的道德表現、道德品質就成為一個人道德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的品德、精神境界、價值觀念也主要通過職業活動體現出來,並充分展示一個人的精神風貌和道德情操。只有適應時代要求,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才能提高人的整體道德素質,從而全面促進人的素質的不斷提高,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其次,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起主導作用的最大利益經濟法則能夠不斷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和效益意識.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很多不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依靠法律和道德來規範人們的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障,但道德的調節方式也必不可少。法律規定告訴人們必須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道德行為的執行完全靠人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識的支配,它調節的範圍非常廣泛,作用也更持久。職業道德作為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約束各行各業的行為。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大量事實表明,職業道德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引導和教育得力,職業道德水平高,就能對整個社會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是不會自然形成的,只有通過不斷的教育、引導和培養.不斷克服舊的、腐朽的思想和觀念,才能真正樹立起全新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職業道德培養是通過具體的訓練、學習等途徑來促進職業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因此職業道德培養是一個過程。

  職業道德知識的培養職業道德知識的培養是職業道德品質形成的理論基礎。自身具備了紮實的職業道德知識,才能不斷提高對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原則、規範等理論的認識,進而提高職業道德行為選擇的能力,提高對職業道德價值的認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培養.應當首先從明確認識開始,這是培養職業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等問題的基礎。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在社會中也出現了一些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困惑,如追求經濟效益與拜金主義的關係、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與眼前利益的關係等問題。隨著社會日益多元化的發展.職業道德建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職業道德理論的學習,在重要的道德原則問題上辯明是非.自覺抵制錯誤思想.把握好人生的航向。

  職業道德情感的培養所謂職業道德情感.就是指人們在處理自己和職業的關係及評價職業行為過程中形成的榮辱好惡等情緒和態度。主要包括對所從事職業榮譽情感、責任感,對服務物件的“親如一家”情感,熱愛本職工作,敬業樂業等。職業道德情感一經形成,就會成為一種穩定而強大的力量.積極影響人們職業道德行為的形成和發展。職業道德情感的培養就是為了讓人們發自內心地崇尚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鄙夷不道德的行為,樹立起正確的道德理想,產生強烈的見賢思齊的情感和願望,從而模範地遵守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

  職業道德意志的培養所謂“意志”是指人確定目的並用選擇手段以克服困難,達到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其外部表現是語言和行動。職業道德意志就是指人們在履行職業義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做出抉擇的力量和堅持精神。它是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形成道德品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力量。有沒有這種堅毅果敢的職業道德意志,是衡量每個從業人員道德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

  職業道德信念所謂“信念”是指人對未來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也是對於自己生活所應遵循的原則和理想的信仰。信念通常跟情感和意志融合在一起.表現為人的生活立場.支配著人的行動。職業道德信念是指人們不僅對某種人生觀、道德理想和行為原則有深刻的篤信.而且也對相應的職業道德原則的正確性有深刻的篤信,同時也包含了由此形成的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只有對自己職業的社會價值有了深刻的瞭解.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了深厚的感情,並對該職業道德的正義性深信不疑.為履行自己的職業責任和道德義務而勇於排除一切困難、阻力的時候,才真正具有了堅定的職業信念。

  職業道德習慣的培養職業道德習慣的培養是指個人的某種職業行為成為反覆持久的、習以為常的慣例。職業道德習慣是進行職業道德評價的事實依據。考察一個人的職業道德品質,不僅要看職業道德認識是否正確,更重要的是要看其職業行為是否高尚,是否對人民有利。只有把職業道德原則和職業道德規範轉化為實際伍動,並把它逐漸變成職業道德習慣,才能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職業道德論文篇二

  《職業道德與職業教育》

  摘要: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職業人,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是職業行為過程中相互關聯、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客觀上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職業技能能力,而在現實中對職業教育的“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沒有共識,甚至被片面地理解為單純的“職業技能教育”,這種“重實踐,輕職業道德”導致一系列的職業道德風險問題出現。本文提出在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將職業道德教育放在與職業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上,是完善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也是職業教育內涵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職業道德;職業教育;關係

  一、職業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人的培養,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形式,是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職業化特徵與實踐性特色決定了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是一個職業人。任何一種職業客觀上都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即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是職業素質中相互關聯的、不可或缺的、貫穿於職業活動始終的、同一職業行為中的兩個方面,具有很強的連續性、實踐性、交叉性與可操作性。職業教育客觀上擔負著對受教育者――高職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培養的重任。然而現實中,由於我國目前對於“職業能力”沒有共同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觀”導致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和評價等有不同的理解。在許多職業院校,“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被片面地理解為“職業技能教育”,而忽視了職業行為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職業道德素質,導致高職學生在職業行為中,由於職業道德的缺失而造成一系列的職業道德風險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職業教育的公信度也由此受到質疑。在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將職業道德教育放在與職業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上,是完善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也是職業教育內涵的客觀要求。

  二、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產生於職業分工,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要求。職業道德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行為中“不應該”做什麼,而且倡導從業人員“應該”做什麼,是從業人員在一定的職業範圍內應遵守的與其職業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範的總和,是職業人在職業行為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操守、崗位職責、崗位規範,也是評判職業人職業行為的價值標準。從業人員必須遵守行業或職業的規定,這是從業者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文明禮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勤勞節儉、遵紀守法、團結互助、開拓創新。從業人員在工作中都要與他人、社會和自然發生一定的關係,當自身的利益與他人、社會和自然發生矛盾時,就必然要做出職業道德選擇。當職業道德選擇出現偏差時往往會產生職業道德風險問題。職業道德風險是指從業人員在其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由於個人偏離了職業道德規範,而造成各種有形或無形損失的潛在因素。具體表現在不道德的經營風氣,假冒偽劣充斥市場,買賣不講信用,合同難於履行,債務隨意拖欠,不愛崗敬業,不誠信,弄虛作假,無創新精神,不遵紀守法,不忠於職守,缺乏質量意識、協作精神等。任何一種職業對於從業者來說,在工作中都不可能擺脫職業道德的約束。可見,職業崗位對職業道德的要求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三、職業教育與職業道德的關係

  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管理、工程、服務第一線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是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培養合格職業勞動者的教育,而培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職業工作者則是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其課程的本質是“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有機地將工作和學習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使職業教育的教育屬性帶有顯著的職業特點;客觀上決定了職業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做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且“做人先於做事”,“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修養高於技巧,品德高於方法,人的本質特徵高於人的外在魅力”。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靠人際關係、處事技能。”這裡的“人際關係、處事技能”指的就是一個人的職業道德素質。在我國,據有關方面統計,在許多“視窗”性、服務性職業中,60%以上的消費者投訴涉及職業道德,而涉及技術操作水平的不超過40%。有些行業,如按摩業可能由於其職業道德問題而最終失去顧客的信任而消亡。一個人有德無才或有才無德,都可能會四處碰壁,只有德才兼備才會暢通無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呼喚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職業道德作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道德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連線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紐帶,是每一個職業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然而在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由過去的“重理論,輕實踐”到現在的“理論實踐一體化”都沒有從教育戰略的層次上把握職業道德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職業教育中“專業知識本位”、“專業實踐本位”、“技能本位”的現象還比比皆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與《就業指導》課程中的職業道德知識內容過於淺顯,至多隻能講一講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職業技能鑑定中的職業道德學習也只是為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而已,職業性的職業道德知識內容在職業教育中根本無從涉及。就深度而言,職業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表現出明顯的邊緣化特徵。這是造成目前職業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不被重視、相對滯後的根本原因。職業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強調的是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而並非單純的“職業技能”培養,即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即“做事”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即“做人”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中的很多內容屬於情感類的教學目標,無法簡單通過傳統的學科系統化課程和傳授式教學來實現,只能通過基於工作過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來實現。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工作”客觀上要求工作者具有符合職業規定的職業道德素質。可見,職業道德教育是職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育人環節。當職業道德具體地體現在職業活動中的時候,它就具體內化並表現為職業品格,包括職業理想、進取心、責任感、意志力、創新精神等。職業教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實踐性教學為切入點的教育模式為塑造高職學生的職業品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課堂理論教學、具體的實踐性教學情境和具體的專案化實踐性教學活動在“學中做,做中學”,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使學生在學校和工作中,掌握職業道德文化知識,形成職業道德觀念情感,進而“外修技能,內修品德”,最終獲得完善的職業品格。

  四、結語

  社會經濟的發展及職業崗位對職業人才的客觀要求,使職業道德與職業教育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應從戰略的高度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職業教育體系中,並與職業技能教育處於同等地位;在職業教育中搭建課堂教學、職業技能鑑定、專案化實踐性教學、頂崗實習、職業生涯規劃、志願者行為的職業道德培育平臺;在理論和實踐性教學中踐行職業道德規範;在評價考核中衡量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還要營造“厚德、勤學、敬業、強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2]陳宇人力資源開發論集.走向世界技能強國.北京:長城出版社,2001.11.

  [3]許啟賢.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職業道德.北京:藍天出版社,2000.12.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職業道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