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粥能夠對養胃有好處

  胃是我人體健康的前提,養胃有各種方法,通過飲食是最常見的,而養胃一般都會喝粥。下面小編分享了八款養胃粥,希望你喜歡。

  八款養胃粥推薦

  1、八寶粥

  八寶粥最適合需要養胃的人群食用。這是由於在八寶粥中國含有大量的花生、杏仁、白糖等,並且熱量也非常的高,經常食用對胃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新鮮的花生中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能夠有效的保護腸胃。

  原料:江米、紅小豆、花生米、栗子肉、蓮子、紅棗、桂圓肉、金糕各5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栗子肉洗淨切成小塊,蓮子用鹼水浸泡去掉綠心,紅棗洗淨去核,花生米用熱水洗淨後去皮,桂圓肉切碎。紅小豆洗淨加入清水煮至五成熟,放入洗淨的江米,煮開後放入栗子肉、花生米、蓮子同煮,待米、豆煮爛,加入桂圓肉、金糕、紅棗等料,微火煮五分鐘即成。

  2、紅豆黑米桂花粥

  黑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強身、健脾開胃、補肝明目、養精固澀之功效,是抗衰美容、防病強身的滋補佳品。經常食用黑米,對慢性病人、康復期病人及幼兒有較好的滋補作用。桂花有散寒破結、化痰生津的功效。黑米桂花粥非常健康養顏,尤適合老人和體弱者食用。加入紅豆,還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的功效。

  原料:黑米100克,紅豆50克,蓮子30克,花生30克,桂花20克,冰糖適量。

  做法:黑米洗淨,浸泡6小時;紅豆洗淨,浸泡1小時;蓮子洗淨;花生洗淨、瀝乾備用。鍋置火上,將黑米、紅豆、蓮子放入鍋中,加水1000克,大火煮沸後換小火煮1小時;加入花生,繼續煮30分鐘。加入桂花、冰糖,拌勻,煮3分鐘即可。

  3、玉米南瓜粥

  《本草綱目》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南瓜所含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進潰瘍面癒合,適宜於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原料:南瓜1/3個、玉米粉、糯米粉、冰糖適量。

  做法:將去皮切塊的南瓜放入沸水中隔水蒸8~10分鐘,然後將煮爛的南瓜壓成麵糊狀。鍋內加涼水,玉米粉、糯米粉放進後攪拌均勻,然後點火開煮,加冰糖,適時攪拌防止粘鍋底。開鍋將南瓜放入,繼續攪拌至開鍋,再煮個2~4分鐘即可起鍋。

  4、芝麻小米粥

  由於小米非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故被營養專家稱為“保健米”。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的功效,是治療脾胃虛弱、體虛、精血受損、產後虛損、食慾不振的營養康復良品。由於小米性稍偏涼,氣滯者和體質偏虛寒、小便清長者不宜過多食用。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單獨煮熬,亦可新增各種食材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粥。添加了芝麻的小米粥更加香濃。

  原料:小米150克、黑芝麻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小米洗淨,用涼水浸泡30分鐘,撈出,瀝乾;黑芝麻洗淨,晾乾,研成粉。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入小米,先用大火燒沸,再轉小火熬煮。小米爛熟後,加入白糖調味,慢慢放入黑芝麻粉,攪拌均勻即可。

  5、棒渣粥

  “玉米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黃金主食”,其中所含的“全能營養”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食用。專家指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健脾滲溼、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溼熱等功能,入秋後食用不但能祛秋燥,還有助於延緩衰老。

  原料:玉米渣適量。

  做法:在鍋內放入清水,燒開後放入玉米渣***玉米研磨後的細小顆粒***。用勺不停的攪拌,待燒至15分鐘的時候放入一點鹼。然後繼續不停的攪拌,火候可略改小些。煮至大約20-25分鐘的時候,用勺一倒就是粘粘的,水與玉米渣已煮到一起了,就可以關火了,最好放至五分鐘後再吃,這樣味道特別好。

  6、土豆粥

  中醫認為,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氣調中的功效,土豆粥具有益氣健脾,解毒通便的功效,適用於胃燥、胃痛、便祕等。

  原料:土豆100g、大米50g。

  做法:將土豆去皮之後清洗乾淨,然後將其切成一釐米大小的塊狀,與掏過水之後的大米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至成粥。

  7、白蘿蔔山藥粥

  山藥中含有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成分,可以改善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對脾胃虛弱、食少體倦、腹瀉等症有食療作用;山藥中的尿囊素則有助於胃黏膜的修復,對潰瘍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山藥搭配白蘿蔔養胃益脾,所以白蘿蔔山藥粥補益脾胃,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久瀉久痢等。

  原料:白蘿蔔100克,山藥50克,大米100克。香菜末8克,鹽2克,雞精1克,香油5克。

  做法:白蘿蔔去纓、去皮,洗淨,切小丁;山藥去皮,洗淨,切小丁;大米淘洗乾淨。鍋置火上,倒入適量清水燒開,放入大米,小火煮至八成熟,加白蘿蔔和山藥丁煮熟,加鹽和雞精調味,撒上香菜末,淋上香油即可。

  8、紅薯麥片粥

  番薯可以正氣、養胃、化食、去積、清熱,尤其是腸胃病和感冒病人,多喝番薯粥可調理身體,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番薯還含有豐富的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助長髮育的賴氨酸,與米、面配合食用,可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營養價值。

  原料:大米、紅薯、快煮燕麥片。

  做法:大米洗乾淨浸泡半小時,紅薯去皮切塊;在鍋中放入清水,燒開後放入浸泡好的大米和紅薯塊,然後用大火煮沸;煮沸之後改用小火慢煮直至粥粘稠;然後加入快煮燕麥片不斷的攪拌直至攪拌均勻。

  日常養胃的食物

  1、牛奶

  牛奶的主要作用有補肺胃,生津液,潤大腸的功效,對於陰虛胃痛,津虧便祕等都有著很好的作用。

  研究發現,牛奶對消化性潰瘍病、習慣性便祕等情況有著非常有效的治療效果。雖然說牛奶具有很好的養胃功效,但專家提醒:患有腹瀉、脾虛證、溼證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適合過量的飲用牛奶。

  2、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尤其八寶粥,裡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能有效地保護胃。

  養胃早餐的3點原則:易消化,防刺激,多營養。如:雞蛋羹、雞蛋湯、煮雞蛋、大豆、豆製品、蔬菜、水果等。

  3、湯水

  除了粥具有很好的養胃功效之外,還有一種食物同樣具有同等的養胃作用,那就是湯。

  湯最好不要是肉湯,因為在肉湯中同樣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這不利於養胃。最好的湯是菜湯,比如什麼菠菜、粉絲、雞蛋湯等,你還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輔料進行調味,這樣養胃的功效會更加的明顯。

  4、蘋果

  味甘、性涼。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宜於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

  5、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祕。《食療本草》中稱其“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慾,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

  在食用菠菜的時候要注意,由於菠菜中草酸含量高,過量食用的話會妨礙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因此在吃菠菜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6、捲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症。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

  捲心菜與薏仁、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洩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7、桂圓

  “食品以荔枝為美,滋益則龍眼為良”。和荔枝性屬溼熱不同,桂圓能入藥,有壯陽益氣、溫胃補脾等多種功效。

  8、胡蘿蔔

  性味甘平,“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9、山藥

  天氣轉冷時,有些脾胃虛寒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症狀。經常熬山藥粥喝,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

  10、南瓜

  《本草綱目》中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其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養胃的一些好方法

  一、養胃茶療法

  茶療在調理胃病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採取“寒者溫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方法,調節患者的體質,並根據“通則不痛”的原理以理氣、活血、和胃、止痛,達到治根的目的。俗語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茶療,即是調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茶療溫和持久,古老的中醫,很早就有“茶為萬病之藥”之說。茶療除了具備茶的一般健康功能外,還有自己獨特的藥養功效。有針對性選用各種茶材,能起到很好的調理治療的效果。

  茶療具備其他藥物的功效,但異於藥物,特別在改善體質,治療小病,慢性病,預防重大疾病方面有它的優勢。用中藥材料萃取配製而成的藥茶,取代日常茶飲,可以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茶療也是源自中醫理論的,它的保健機理同其他中藥類似。

  茶療就是通過飲茶來調理身體,或治療相關病症。在茶飲中新增不同的通過生物萃取的藥材,泡製出一杯適合相應病症的、帶著清香的藥茶,幫你消減痛楚、強身健體、保持活力,不需花費太多時間就能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粗鹽、細鹽或精鹽均可***先用開水衝調,待食鹽溶化後再加入少許冷開水,使之成為:“溫鹽湯”即可飲服。

  二、食鹽養胃有奇效!

  1、清理胃水

  早晨空腹時,飲淡鹽湯1杯,不僅可清理胃火、清除口臭和口中苦淡無味的現象,還能增強消化功能、增進食慾、清理腸部內熱。

  2、治肝順胃

  肝氣胃痛是胃病患者常見的病狀,可採用食鹽茴香熱敷療法。方法是31克、小茴香16克,搗碎。加入粗鹽1碗***約400至500克***,將上述藥料一同放入鍋中炒熱後盛起放入布袋內,用毛巾包裹後趁熱熨貼胃部和背部,可使患者胃部的痙攣部位鬆弛舒暢,起到通順胃氣、消解胃病的良好效果。

  三、早餐常吃薑絲蒜片養胃抗寒

  很多人習慣在外面吃早餐,既方便又省事。我家卻數年如一日地堅持自己做早餐。早餐桌上,饅頭、麵包、花捲、麵條等等可以隨口味變換,可是有一樣小菜始終呈現在早餐桌上,那就是“薑絲大蒜片”。

  “薑絲大蒜片”出現在我家餐桌上十分偶然。母親有著多年胃病,十幾年來不能沾米飯。和一個搞中醫的朋友談起,他推薦了一個方法,就是經常食用 “薑絲大蒜 片”,長期堅持,對身體十分有益。

  這是因為生薑性味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孔子就主張:“每食不撤姜。”民間則有“早上三片 姜,賽過喝參湯”及“十月生薑小人蔘”之說。“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更是被人們所熟知。

  大蒜具有溫中消食、行滯氣、暖脾胃、消 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尤其是其中豐富的大蒜素,能殺死更多種致病真菌和鉤蟲、蟯蟲、滴蟲。生吃大蒜是預防流感和預防腸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