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當代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知識,僅供參考。

  當代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1. 在目標上,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向的是對“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 這一問題的回答。

  由於它的範疇超越了行為主義層面的能力,涵蓋態度、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因此體現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國傳統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學”的特色育人觀,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 的教育質量根本標準一致,有利於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成黨的報告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務。

  2. 在性質上,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

  每個人在終身發展中都需要許多素養,以應對各種生活的需要,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其他素養,其中,最關鍵、最必要且居於核心地位的素養就稱之為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代表了個體普遍應達到的共同必要素養,代表應該達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個個體都必須學會獲得的不可或缺的素養。正因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世界教育發達國家都十分強調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把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未來課程作為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通過核心素養的建構來優化教育改革的質量。

  3. 在內容上,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加寬廣。“知識”與“技能”主要涉及具體學科領域的知識,或者具有“聽”“說”“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而素養指向的則並不是某一學科知識,它既包括傳統的教育領域的知識、能力,又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核心素養是一個複雜的結構,其所涉及的內涵並非單一維度,而是多元維度的。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綜合表現。這一超越知識和技能的內涵,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統地反映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理念。

  4. 在功能上,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素養”一詞的功能超出了“職業”和“學校”的範疇,核心素養的獲得可以使學生升學或更好地進行未來的工作,但是素養的功能不僅僅包括升學和就業,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能夠達到促進社會良好執行的目的。因此,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的重要素養。

  5. 在培養上,核心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綜合後天環境的影響而獲得的,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

  經合組織、歐盟等把教育過程中的素養界定為通過學習而來,即使某些素養存在先天潛能的發展,這些素養也必須是可教、可學的,需要通過有意識的教育過程進行培養,經過學生的學習積累獲得。因此,核心素養主要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可以通過各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加以培養。培養的過程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體驗,更多地依靠學生自身在實踐中的摸索、積累和體悟,是個體認知與元認知建構的過程,是在外界引導下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昇華的過程。

  6. 在評估上,核心素養需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測評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核心素養具有可教、可學的外顯部分,同時也存在無聲、無形但可感、可知的內隱部分。前者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能夠有效地對其進行定量的測評;而後者則偏向於一種潛移默化的隱性滲透過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進行評估,強調對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高度關注,關注個體在此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悟。

  7. 在架構上,核心素養應兼顧個體與文化學習、社會參與和自我發展的關係。

  各國在核心素養選取時都涉及文化學習領域、個體自我發展領域和社會參與互動領域。這三大領域具有較大的普遍性與概括性,基本能夠涵蓋多個發達國家所提出的核心素養內容,反映了個體與自我、社會和文化的關係。

  8. 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髮展性,也具有階段性。

  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髮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髮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養髮展的連續性並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

  9. 在作用發揮上,核心素養的作用發揮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養的整體特性不僅決定了其學習獲得具有系統性,也決定了它們可以在實踐應用中相互交叉與整合,共同發揮價值。這對於教育教學的啟示是,核心素養的功能是整合性的,每個核心素養都具有獨特的重要價值,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需要基於情境進行整合性的作用發揮,不能單獨地進行價值比較。

  核心素養之核是什麼意思

  我以為是作為個體生命的學習成長中最為重要的活性元素。它為個體自由、全面、和諧發展奠基,為人生的幸福成長奠基。教育要培養人的核心素養至少涵蓋如下幾方面的要素:

  一、價值力。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人可以賦予萬事萬物以意義與價值,也即所謂的“為天地立心”。真正受過教育的人心中永懷著“人性的價值”與“生命的尊嚴”,永葆“人成其為人”的底線與標尺。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教育就是要培植人超越動物的價值感。

  愛因斯坦說得好:僅憑知識與技術並不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幸福和尊嚴,人類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的倡導者及力行者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者之上。對於教育而言,培植學生的價值力,重要的是培養價值判斷力、價值持守力、價值創造力,即學生要學會明辨是非善惡,有求真向善向美的價值追求,認同自由、博愛等普世價值觀,發展創造美好價值的能力。價值力是教育為學生種下的生命的福祉。

  二、思維力。人的特性的維持有賴於思維、思想。思維也是人探索世界的重要路徑。因此,懷特海說:教育所要傳授的是對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條理的一種深刻認識,以及一種特殊的知識,這種知識與知識掌握者的生活有著特殊的關係。教育應培養學生的思維力,使其終身受益。

  思維力應該包括:一是理解思維過程,掌握思維的程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進行驗證—得出結論***。二是學會多種思維方式:發散思維,散合思維,因果思維,類比思維,抽象概括思維,具體化、系統化思維,等等。三是不斷提升思維品質,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流暢性、廣闊性、深刻性、獨創性等。四是重在培養思維的批判性與創造性。

  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指出:“只有在思維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而不是偶然得到的知識,才能具有邏輯的使用價值。”同時,學習的過程也是訓練思維能力的過程。教育教學的核心就是思維能力的培養,正如裴斯泰洛齊所言,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

  三、生命力。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人生活得更快樂、更自由、更幸福。真正受過教育,人會擁有一顆更敏感的心,成就一種富有吸收力的心靈。***蒙臺梭利語***於是,整個世界、整個人生無往而不新,無時而不奇,每個健康的生命都向著世界敞開,向著未來敞開,生命因此而充滿勃勃生機。蘇霍姆林斯基說:“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恆久性、終極性價值。”培養學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就在於培養他們豐富、蓬勃、細緻、活潑的生命力:每個生命因受教育變得活力四射、朝氣蓬勃而不是暮氣沉沉。

  教育賦予我們生活的樂趣、生命的情趣、人生的意趣。除了對生活力的培植,生命力的“濡養”還需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關注情感力,即關注情感的豐富與細膩;二是關注體驗力,即關注真切而深入的生命體驗與感悟;三是關注心靈力,即關注心靈的敞亮、精神的澄澈。

  四、學習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自我教育,簡而言之,教育就是引導學生不斷地鍛鍊與增進學習力。我們對有高度學養的人,總會用“學人”一詞來形容。我認為,學人,就意味著不斷地學習做人,不斷地學習成人。這一個“學”字便是人的生命成長中的核心素養之一。“學而時習之”“學不可以已”等話語道破了學習力的重要意蘊。

  這種學習力包含著:一是對知識的永不消退的學習熱情。只有懷著深入骨髓與靈魂的熱愛,才能孜孜探求各種學科的知識,才能吸納及豐富自己生命形態,拓展自己的人生境界。二是擁有屬於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只有善學的人才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整為零,最後達到以約馭博、舉重若輕。三是掌握豐富而有用的學習策略。良好的學習策略意味著對學習內容、時間、空間、情境、方法、過程、效果的監控與調整。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就是培植他們學而不厭的興趣,自致其知、自奮其能的學習方法,融會貫通、應裕自如的學習策略。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克劍說,教育的目的是由三個層次相互貫通而成,即知識的授受、智慧的啟迪、生命的點化或潤澤。核心素養便是從人生的價值指向、思維之覺、心靈之覺、自主之覺生髮而出。其核心精神大概如此。教育教學由此出發,便能培育出自由、健康、全面、和諧發展之真正的人。

  點選下頁檢視>>>大學生禮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