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怎麼形成的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種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層的侷限性或瀰漫性的炎性病變。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心肌炎的相關知識。

  :

  1.感染性因素

  ***1***病毒:病毒性心肌炎日見增多,已成為心肌炎最重要的病因。有10多種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如柯薩奇病毒B、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如肝炎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痘苗病毒、腮腺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鉅細胞病毒、人類艾滋病病毒等。其中以柯薩奇病毒B、埃可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引起的心肌炎較常見,而柯薩奇病毒又以病毒組中1~5型為多見。流行性感冒流行時發生的病毒性心肌炎者可高達57%,心肌病變多侷限。肝炎病毒也可引起心肌損害。感染人類艾滋病病毒者約有10%發生臨床上明顯的心肌損害,主要表現為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等。

  ***2***細菌:細菌感染中以白喉為最著;傷寒也不少見;二者都因細菌毒素的作用而使心肌受損。心內或心包的細菌感染可延及心肌而引起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鏈球菌或肺炎球菌為多。此外,腦膜炎球菌菌血症、膿毒血癥、布氏桿菌病、破傷風等時亦可發生心肌炎。

  ***3***立克次體:立克次體感染以斑疹傷寒為主,也可見於Q熱。

  ***4***螺旋體感染:心肌的螺旋體感染以梅毒、鉤端螺旋體為主。

  ***5***真菌:包括麴黴菌、酵母菌、念珠菌。組織原漿菌、隱球菌等都可引起敗血症而侵犯心肌,引起炎症。

  ***6***原蟲:多種原蟲,包括錐蟲、弓形體、瘧疾、黑熱病原蟲等,也可侵入心肌,導致炎症。

  ***7***蠕蟲:包括毛線蟲、犬弓蛔蟲、包囊蟲、棘球絛蟲、血吸蟲、絲蟲等,也可影響心肌。

  2.過敏或變態反應所致的心肌炎

  青黴素、磺胺類、甲基多巴、抗結核藥***異煙肼、鏈黴素、對氨基水楊酸鈉***、依米丁、保太鬆、吲哚美辛、金黴素、利尿藥都可因過敏或變態反應,而致心肌炎。牛痘和破傷風抗毒素都可因過敏而造成死亡。

  3.內分泌和代謝紊亂

  如低血鈣、低血鎂、高磷血癥、低磷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兒茶酚胺分泌過多等也可引起心肌炎。

  4.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

  化學毒物或藥物除通過過敏反應外,還可由直接毒性作用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依米丁、砷、三價銻、酒精、鈷、去甲腎上腺素、磷、一氧化碳、汞、鉛、蛇毒、蠍毒等都可引起心肌炎。心臟區過度放射照射也可引起心肌炎。

  5.結締組織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屍檢有8%~50%病例有活動性心肌炎,類風溼患者屍檢10%~20%見有併發非特異性間質性心肌炎,硬皮病和結節性多動脈炎都可併發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狀體徵

  心肌炎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原發感染或原發病的全身症狀,如睏乏、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等。與心肌炎本身有關的臨床表現常取決於病變的廣泛程度,症狀的輕重變異很大。輕者可僅出現ST-T改變,無症狀,重者在短期內發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並可能有暈厥或發展至心源性昏厥,甚至可猝死。有症狀者可主訴胸悶、心前區隱痛、心悸、乏力、氣急、腹痛、噁心、嘔吐、頭痛、頭暈、肌痛、關節痛、尿少、尿閉等。部分病人可有神經系統症狀。慢性心肌炎患者則除常見心律失常外,多數呈進行性心力衰竭。

  體格檢查時可見心臟擴大,有與體溫不相稱的心率增快或心率減慢。第一心音低鈍,時有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馬律。急性期可能有瓣膜相對關閉不全的雜音,舒張期雜音常為相對性二尖瓣狹窄所致,尚可有心包摩擦音、交替脈,各種心律失常及肺部囉音。急性期過後上述症狀多消失。也可有肝大、下肢凹陷性水腫及血壓下降等。

  心肌炎的治療方法

  心肌炎還沒有特異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強調應臥床休息,以減輕心臟負擔和組織損傷。伴有心律失常,應臥床休息2~4周,然後逐漸增加活動量,嚴重心肌炎伴有心臟擴大者,應休息6個月至一年,直到臨床症狀完全消失,心臟大小恢復正常。[1]分別採用針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治療。免疫抑制劑並沒有獲得一致公認的臨床療效,故不推薦常規應用。激素的應用尚有爭論,但重症心肌炎伴有房室傳導阻滯,或心源性休克者可以應用激素。必要時亦可用氫化考的鬆或地塞米松,靜脈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