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寶寶能夠抬頭挺胸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脊柱發育的黃金時期,如果這個階段,發育出現問題,造成病變或彎曲,不但會為脊椎疾病埋下禍患,還可能造成寶寶長大後出現駝背、高低肩的情況。所以,接下來就跟各位爸爸媽媽來講一下怎麼樣讓寶寶從小“挺起胸膛”做人!

  順從脊柱發育規律,切勿過度“揠苗助長”

  1歲前是寶寶脊柱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此時脊柱會出現三個生理彎曲,一般情況下到寶寶6、7歲時才能固定下來。

  第一個彎曲--頸椎前凸:

  新生兒的脊柱很柔軟,爸爸媽媽在抱寶寶的時候一定要用手保護頸部,防止傷到脊椎。出生後第3個月起,寶寶會開始抬頭,這樣會讓肌肉得到強化,脊柱會出現第一個彎曲。

  同時,很多媽媽喜歡抱著寶寶入睡,這樣對寶寶來說是不好的。一方面,抱著寶寶入睡會讓寶寶無法正常呼吸;另一方面,這樣的姿勢可能會使寶寶的脊椎長期處於彎曲狀態,對脊椎造成影響。

  第二個彎曲--胸椎後凸:

  寶寶6個月時,就可以自己坐起來了,這個時候寶寶的胸椎開始強化,脊柱將形成第二個彎曲。一般情況下,月齡在6個月內的寶寶,不要讓他獨自做起來。因為這時寶寶的胸椎尚未完全強化,可能會讓寶寶養成前傾的習慣,長大以後可能會駝背、含胸,直接影響寶寶的儀態。

  第三個彎曲--腰椎前凸:

  寶寶1歲前後,開始學習走路時,脊柱形成第三個彎曲。寶寶的生長是有規律的,這與骨骼、肌肉發育的狀況密切相關。

  如果太早讓寶寶學習站立、走路,其下肢、腰背部的骨骼、肌肉發育不好,很難讓寶寶形成正確的站立姿勢,容易造成“X”型或“O”型腿,嚴重的還會出現疲勞性骨折。同時,如果寶寶自己想要直立或蹦跳時,爸爸媽媽一定要用手托住他的腋下,防止下肢承受壓力過重。

  重視寶寶骨骼健康,不可盲目“順其自然”

  脊柱支撐著人體的所有重量。人的整條脊柱由26節椎骨組成,所以骨骼的質量跟脊椎息息相關。

  保障篇--科學補充營養素,強健骨骼發育

  骨骼健康和鈣質的充足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很多爸爸媽媽都不清楚的是,如果補鈣的時候沒有補充維生素AD的話,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會很低。

  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黏膜對鈣的吸收,使鈣集中在骨骼及牙齒中,使骨骼鈣化以增加強度。而維生素A一來能夠幫助腎臟對鈣質的重吸收,同時還能夠幫助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骨細胞的分化;如果體內維生素A不足,會讓骨骼質量下降、骨骺端成骨障礙。

  0-3歲是寶寶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一定要及時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AD同補,能夠更好地幫助骨骼發育,還能提高寶寶自身的抵抗力,對寶寶地骨骼發育意義重大。

  護理篇--坐立與行走,均需端正姿態

  因為電子科技的迅速發展,寶寶很小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許多寶寶都是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撐身體玩手機,這樣的姿勢在無形中增加了頸椎的負擔,會讓身體更加疲勞而患病。

  另外,長時間讓寶寶玩電子產品,對寶寶的視力也是很大影響。行走是站立姿勢的延伸,當寶寶開始站立和行走時,千萬要讓他記得抬頭挺胸。站立和行走的姿勢不正確,對脊椎是有傷害的。

  所以,爸爸媽媽千萬要在寶寶坐立行走姿勢的習慣養成的時候給予指導。比方說寶寶出現駝背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輕拍其胸背,及時對他進行肢體語言提醒等。這樣一來,寶寶將來肯定能夠“挺起胸膛”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