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溼熱的原因

  如果身體出現了脾胃溼熱的情況,那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外邪入侵

  由於體內外邪入侵,溼邪或者是燥邪就容易進入身體中侵犯我們的脾胃,而溼邪最容易傷害的就是我們的脾臟,而燥熱最容易傷害我們的腸胃。外感風寒和內蘊的溼氣結合之後就容易出現溼熱的情況,會導致肺部也受到影響,出現胸悶咳嗽的情況。

  二:飲食不科學

  研究發現,平時飲食無節制是導致脾胃受傷最常見的原因。在我國的很多中醫名著中都有記載,就是飲食加倍,對於脾胃的傷害也在加倍。日常如果愛喝酒,飲食吃太飽或者是吃的食譜上過於的油膩以及不乾淨,還有飲食沒有規律,這些都容易損傷我們的脾胃,導致出現氣滯以及食滯的情況。而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身體出現化熱的情況,這就導致出現溼熱的問題了。

  酒本身就是屬於氣熱同時質地也是屬於潮溼的,如果身體出現了氣滯的情況就會導致體內水溼之氣的加劇,這樣生溼助熱,很多飲食不科學的行為都會導致脾胃溼熱的情況出現。

  三:心情問題

  心情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健康,如果心情不好,那麼會導致憂思鬱結在心中,這樣身體也會越來越差。過度的憂慮會導致心情不好,這就嚴重影響了肝臟的疏洩功能。而肝臟的疏洩功能是調節脾氣運化最為重要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肝臟以及脾胃失去了調節,那麼體內的氣機就會不通暢,這樣腸胃功能就會下降,這樣體內就容易出現溼熱的情況了。

  脾胃溼熱應該如何治療

  飲食方面:

  1***溼熱重了吃麥冬很有效,藥店裡都買得到.很便宜.可熬粥可泡到菊花茶裡,也可象吃糖一樣每天吃一把.

  2***吃藥傷胃、傷肝、傷腎,食療最好。可以吃薏米紅豆粥,多吃熬冬瓜,不要喝牛奶、豆漿,儘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鮮。

  薏米紅豆粥開始是薏米:紅豆=1:1,另外一半是大米,吃了有20多天後,變為薏米和紅豆之比為2:1,另一半是大米,粥要不稠不稀。

  堅持食療,並非十天八天的事,貴在堅持哦!

  調理脾胃時,還應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谷,化谷如漚,肺主佈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佈散,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云:“脾主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主宣發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藥應於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鬱之品,如杏仁、栝樓、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鬱,使溼阻得運,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