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消化不良的常見原因

  消化不良是由胃動力障礙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動不好的胃輕癱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質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中醫的 “脘痞”、“胃痛”、“嘈雜”等範疇,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臟器,宜辨證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等法治療。

  現如今,社會發展了,我們對飲食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不良飲食習慣,特別是小孩子,碰到喜歡吃的就暴飲暴食,碰到不合自己口味的就很少吃,這是非常不好的。長久如此,會導致胃動力的下降,往往會引起消化不良的出現。

  有哪些呢?

  1、生活習慣:不正常飲食,煙、酒、咖啡、濃茶和高脂食品都會刺激腸胃粘膜,日常生活中經常攝取這些物質的人易患消化不良;暴飲暴食。

  2、藥物:很多老年人服食的藥物,均會對胃部構成損傷,造成胃和上腹部的痛症
    3、精神緊張:長期的精神緊張和壓力會引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調節失常,引發消化不良。

  對於患有消化不良症狀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嚥: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治療消化不良的食物:

  1.大麥及大麥芽  含有維生素A、B、E和澱粉酶、麥芽糖、葡萄糖、轉化糖酶、尿囊素、蛋白質分解酶、脂肪和礦物質等。大麥中的尿囊素可促進胃腸道潰瘍的癒合。

  2.酸奶  酸奶除含有牛奶的全部營養素外,突出的特點是含有豐富的乳酸,能將奶中的乳糖分解為乳酸。對於胃腸道缺乏乳酸酶或喝鮮牛奶容易腹瀉的人,可改喝酸奶。乳酸能抑制體內黴菌的生長,可預防使用抗菌素類藥物所導致的菌群失調。乳酸還可以防止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產生的毒物堆積,因而有防癌作用,酸奶有輕度腹瀉作用,可防止老年人便祕。

  3.蘋果  蘋果既能止瀉,又能通便。其中含有的鞣酸、有機鹼等物質具有收斂作用,所含果膠可吸收毒素。對單純性的輕度腹瀉,單吃蘋果可止瀉。蘋果中含纖維素可刺激腸蠕動,加速排便,故又有通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