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會導致尿蛋白

  尿蛋白是怎麼回事呢??尿蛋白的緩解方法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有效濾過孔的半徑約為30埃左右。凡分子量大於6~7萬的物質難於通過濾過膜。血漿中白蛋白分子量為69000,分子半徑為37 埃左右,因此很難進入尿中,只有分子量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輕鏈可以被腎小球濾過而進入尿中。同時,腎小球基膜含有豐富的涎酸蛋白,使其 表面形成一陰電荷層,血漿中某些蛋白質雖然分子量不大,但帶有陰電荷;同性相斥,亦不能濾過入尿中,血清白蛋白在血清PH為7.42條件下,呈陰電荷狀 態,因而也很難通過。此外腎小管對蛋白尿呈無選擇性地重吸收。

  由於腎小球的疾病,使腎小球濾過膜或電荷屏障受到破壞,就會有大量血漿蛋白被濾入尿中,而出現蛋白尿,稱之為病理性腎小球性蛋白尿,多見於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球腎病,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性等。

  病理性尿蛋白除了腎小球性蛋白尿外,還有腎小管性蛋白尿、溢位性蛋白尿、腎組織性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是由於在病理狀態下,腎小管重吸收蛋白的功能障礙引起的,多見於腎小管及間質的疾病。溢位性蛋白尿是由於病理狀態下,血漿中某些小分子蛋白質大量增加,且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進入尿中,形成蛋白尿。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嚴重擠壓傷等疾病。腎組織性蛋白尿指腎組織的蛋白質進入尿中或腎組織在病理狀態下向尿中排泌蛋白質。

  尿蛋白的緩解方法

  ***1***應根據引起蛋白尿的腎病種類及病情的不同,採用不同標準的蛋白質飲食。慢性腎功能不全者,一般可按正常需要量供給,成人每天為0.8~1.0g/kg。應選擇生理價值高的蛋白質,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等。對於無腎功能損害的腎病綜合徵者,可供給高蛋白質飲食,蛋白質成人每天為1.5~2.0g/kg,並供給優質蛋白質,血漿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服用低蛋白質飲食為宜。

  ***2***腎病綜合徵等,尿中除丟失大量蛋白質外,還同時丟失與蛋白質結合鈣、鎂、鋅等礦物質,宜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等,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其製品、蝦皮、芝麻醬、海帶、魚類及綠色蔬菜等。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麥、大麥、肉類和動物內臟等。含鋅豐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麥、玉米粉、大白菜、;蘿蔔、胡蘿蔔、茄子、扁豆、南瓜等。

  ***3***植物蛋白質中,因含有大量嘌呤鹼,能加重腎臟中間代謝的負擔,故應少用。其中大豆類及豆製品,雖蛋白質含量高,因上述原因,蛋白尿者也應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