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與對策

  近年來,緊張的醫患關係導致了越來越多的醫療糾紛,這不但損害了醫患雙方的利益,也影響了衛生事業的發展,那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有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當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

  醫患關係緊張的社會原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後,醫院已經定位為服務行業,政府對醫院的補助越來越低,只有醫院收入的10%,這種水平的財政補助只能衝抵離退休職工的費用。醫院為了維持生存和發展,必須用自己的勞動和服務來換取收入。用市場的觀點來看,實際上是把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當成產品出售給患者,而患者付出錢,得到相應的醫療服務。目前正在進行和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職工醫療改革和醫藥衛生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使人民群眾享受到“價格低廉,質量實惠”的服務。但由於改革是一個徹底變革舊觀念的過程,難免產生陣痛,醫院進入市場後為了維持運轉一般不會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許多人對自己要花錢看病感到不適應,覺得難以承受。同時對醫療期望值卻增高,稍有不滿意就投訴、大鬧,這是醫患關係日趨緊張的重要的社會原因。

  醫患關係緊張的醫學原因。現代醫學不斷髮展進步,不少醫學難題迎刃而解。但醫療領域充滿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加之新的病毒不斷出現,病種增多,即便醫學再發達,醫生再努力,一些“搶救無效”的不幸事例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這不僅是自然規律,也是促進醫院和醫生不斷探索醫學科學的動力。現在國內外一致認為醫療確診率只有70%左右,急重症搶救率在70-80%左右。由於個體差異大,即使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在有些人身上,也可能向複雜性轉變,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療過程和結果始終存在著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這是醫學的無奈。很多患者及家屬不理解,對醫療期望值過高,當心中不滿意或在親屬死亡時行為衝動,辱罵侵犯醫務人員,這是不理性的極端看法,更是對醫師基本人格的不尊重。社會、醫院、醫生、病人和家屬都應當尊重醫學科學,迴歸理性,不然對誰都無益。

  醫患關係緊張的媒體原因。現在醫院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新聞媒體更是願意對醫療糾紛和事故進行報道,並且明顯地帶有感情色彩,傾向於患者這個弱勢群體,往往對醫務人員的辛勤勞動視而不見。媒體為弱熱群體鼓與呼,確實為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打擊紅包、回扣,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起到了正面積極的作用,同時卻又使患者不信任醫院和醫生,未進院就戒備,進院後稍不滿意就投訴,假若真正發生糾紛,則集結人員大鬧醫院,哪怕官司上了法庭,法官最後判決也本著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致使醫院方的合法與正常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珍重,不利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緊張的患方原因。很多患者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維權意識卻又異常強烈。一方面,以為醫學萬能,進了醫院就進了保險箱,生命健康有絕對保障。另一方面,認為自己花了錢就要治好病,一旦病情不見好轉或者惡化時,就認為是醫療事故,就覺得醫院和醫生不可原諒,進而大鬧醫院,甚至打罵醫務人員,完全忘記了之前醫生護士付出的大量勞動。

  醫患關係緊張的醫方原因。長期以來,醫生這個職業投入大,責任大,風險高,收入低,以前醫生們都無怨無悔地日夜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普遍有金錢第一的觀念,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醫務人員的價值取向,心理產生不平衡,此時藥品製造商適時地為醫務人員追求高收入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加上財政轉移支付越來越少,醫院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也不得不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醫患雙方由於經濟利益“衝突”而關係緊張。

  當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對策

  進一步加大醫療投入和完善醫療體制進一步加大醫療投入完善醫療體制,為緩解醫患關係奠定物質基礎。***1***加大政府財政對醫療事業的投入,尤其是對基層醫療事業的投入,逐步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改變醫療機構自主經營、自謀出路的現狀,提升醫療工作者的待遇,讓醫療工作者的待遇與付出相對匹配。

  ***2***適度給醫療機構人事自主權,醫療機構能根據自身情況選用醫務工作者,認真做好醫務工作者人才梯隊建設,以改變病人多醫務工作者嚴重不足、人員斷層的現狀。

  ***3***切斷商業賄賂的源頭,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還醫療環境一片淨土。

  健全醫療糾紛處置機制和依法處理已經發生的醫療糾紛健全的醫療糾紛處置機制及積極的處置態度是緩和醫患矛盾的重要手段。

  ***1***醫療機構根據其自身的規模和業務開展情況,設定專門的部門,或落實專人具體負責醫患矛盾的協調處理,做到首訴負責制,投訴渠道暢通,件件有落實。

  ***2***醫療機構自身要制定醫療糾紛處置預案,出現醫療糾紛時摒棄“花錢消災、息事寧人”的觀念,對患者或其家屬表明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態度,正確評估自身的責任,根據自身承擔的責任,制定解決方案,告知患者或其家屬依理依法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依據。同時,在方案中附上相關的法律依據,使醫療糾紛的處置在法制的軌道上執行。

  ***3***醫療機構與公安、各級政府等部門建立聯動響應機制,定期通報相關情況,及時交流相關資訊,有需要協助處置的情況發生時,有政府職能機關協助,有執法人員到場處置,及時平息事態,掌控局勢,化解或緩和矛盾。

  強化應對媒體的能力媒體是連線醫療機構與大眾的橋樑,媒體客觀、真實的報導或宣傳,在緩和緊張醫患關係中有著特殊的作用。

  ***1***在醫療糾紛發生時,醫療機構不應當迴避媒體的介入,就目前掌握的情況,擇要通報媒體。同時,向媒體表明解決問題的誠意。

  ***2***條件成熟時,主動聯絡先前介入的媒體,通報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醫療機構在解決糾紛中所做的努力,爭取媒體的正面報導或宣傳。

  ***3***在媒體對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作出不客觀的報導或宣傳時,醫療機構應當及時與媒體溝通,通報實際情況,在溝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通過向新聞主管部門投訴或訴諸法律的方式維護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崗位培訓力度加強對醫務人員崗位教育力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醫療機構可以採取派出去學習取經,請進來授課傳經,開展業務網路培訓,組織專題講座,技能培訓、考核、競賽等多形式的學習,以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從而提高醫務人員臨場處置的能力;加強對各科室規範診療的監管力度,通過強有力的監管,從而提高確診率和各種急診急救的成功率。

  強化對醫務人員的人文涵養培訓,紮實開展醫德醫風建設深入研究醫務人員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願望,保持積極情緒、合理宣洩消極情緒,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讓醫務人員自覺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樹立“濟世救人,仁愛為懷”的人本主義思想,積極主動地尊重患者的權利,尊重生命的尊嚴,同時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既要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宣傳工作,同時也要儘可能地瞭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因人而異地做好溝通工作,取得他們的信任、支援、配合和諒解。認真對待患者及其家屬的不滿,儘可能將醫療糾紛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尊重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維護其合理利益,杜絕醫務人員利用其醫療權力謀取個人利益,諸如開大處方、索取紅包、不合理介紹病人等不良醫風。

  加強醫療知識普及教育,逐步規範醫療糾紛鑑定程式加強醫療知識普及教育,逐步規範醫療糾紛鑑定程式,這是緩解醫患矛盾和解決醫患糾紛的必須基礎性工作。

  ***1***各臨床科室結合本科室的業務特點,對日常診治的病種,製作通俗易懂的宣傳欄、宣傳單。

  ***2***通過醫療下鄉、電視、廣播、網路等多渠道宣傳,讓患者及其家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醫療效果的期望值。

  ***3***醫療糾紛鑑定機構應當完全獨立,不依附於醫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不能給患方有“老子給兒子判案”的錯覺,讓患方感到鑑定的客觀、公平、公正性,儘可能地減少鑑定的程式、縮短鑑定的週期、減少鑑定的費用,提升患方對正常解決醫療糾紛方式的信心,讓醫療糾紛的解決方式進入法制軌道。雖然目前醫患關係日益緊張,但是作為一名醫學生,我願意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修養,刻苦磨練,為祖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奉獻自我。

  醫患關係緊張的突出表現

  醫患關係緊張是當前醫患關係的社會現實反映。 當前理論界認可且比較突出的表現形式有:

  醫療衝突不斷,且呈多發趨勢

  2007 年, 衛生部部長高強就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接受 《中國青年報》 記者專訪時說: “最近幾年, 由於醫療糾紛而發生的衝擊醫院、 干擾醫療秩序的惡性事件處於上升趨勢。2002 年 , 這類事件有 5 000 多起 , 2004 年上升到 8 000 多起, 2006 年則超過了 1 萬起。”

  醫療糾紛的賠償額不斷重新整理,醫院運營風險增加

  目前全國最高判例陝西省判決醫院賠償患者 760 萬元。

  廣西某縣婦幼醫院全年業務收入為 150 萬元, 然而 1 個案件就被判賠 218 萬元。 在雲南醫院賠償案件中, 因醫療事故給予的賠償僅佔 22.6%, 由於醫療意外、 患者體質特徵、 難以避免的併發症等情況造成的賠償佔 4***4%。

  醫療糾紛中由醫療過失糾紛為主變為非醫療過失糾紛,“醫鬧”行為出現

  現在的醫療糾紛中, 患方索要高額經濟賠償已成為一種“當然 ” 現象 . 正是這種不正當的動機 , 催生了 “醫鬧 ” 行為。 “醫鬧” 不採取法律手段解決問題, 而是採取過激手段,集中圍攻醫院, 在醫院內設定靈堂、 擺設花圈、 燒紙等, 或毆打、 威脅、 恐嚇醫務人員, 並侵犯或損害醫院及醫務人員的權益, 以謀求獲得高額賠償。

  醫療糾紛處理難度加大,司法途徑成為首選,解決成本加大

  上海農工民主黨徐彙區委的 2005 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醫療糾紛解決途徑中單位調解和個人了斷的共佔 75.8%,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的僅佔 24.2%. 但現今醫療糾紛的處理已由行政為主體轉變為法院為主體, 司法途徑成為首選。 加上舉證責任倒置給醫院帶來的難處, 解決醫患糾紛的成本加大。

  患者的生命健康權益受到重視和保障

  物質水平的豐富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得患者更加註重生命質量和健康權益。 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上, 病患更願意投入和更主動參與。 這要求醫方 “以人為本”, 以病人為中心來展開醫療服務。

  輿論監督為醫患關係提出了新的課題

  社會群體和媒體一般都會同情和關注弱者, 甚至帶有明顯的傾向性。 這對規範醫療行為和維護患者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有些媒體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為吸引到更多民眾的關注, 醫療負面新聞 “炒作” 成為其主要手段。

  在社會環境誘導下,醫德醫風下降

  研究認為, 醫德醫風下降的根源是 “環境誘導”。如社會轉型過程中的誘因說, 認為在經濟體制改革、 轉型、 調整的階段, 新的道德規範體系尚未建立, 道德認知發生差異,道德評價機制缺失。 醫德與其他職業道德一樣正承受著從失範到規範的社會衝擊。

  醫患信任亟待重建

  患者對醫生不信任, 醫生同樣對患者也不信任。 據中國醫師協會 2004 年 《醫患關係調研報告》 顯示: 將近 3/4 的醫師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保護, 認為當前醫師執業環境 “較差” 和 “極為惡劣” 的達 60%之多。 試想醫患雙方基本的信任都沒有, 又怎會 “性命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