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用工荒的原因

  對於一個勞動力依然極度過剩的國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地區在春節後出現了嚴重用工荒。這一現象在長三角也同時出現!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結構性失業──即勞動者技能與用工方要求不匹配──並不能完全解釋這種現象。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考慮多種因素,它們代表了不斷變化的中國勞動力狀況以及整體上的現代社會。

  首先,結構性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它是雙重的:一方面,很多尚未填補的職位空缺緣於中國出口行業在價值鏈中攀升的過程中技術工人的缺乏;另一方面,一些工廠抱怨很多新生代農民工不再有興趣從事建築等艱苦的基礎性工作。

  農民工對於這類低薪重體力工作缺乏興趣一部分又是源自第二個因素──他們在家鄉的收入有所增長。值得稱許的是,我國政府多年來一直將發展農業、解決農村人口溫飽問題作為首要工作重點。取消農業稅、加大市場干預等源源不斷的惠農政策令農村收入增加,在一些地方,務農已經比清潔摩天大樓窗戶賺得更多了。

  還有,中國進行了一項不引人注目的改革,允許大型國有企業從農民手中租賃土地,以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生產率,這項改革已經開始取得成果,也催生了一批新興的閒散農民,他們單靠出租土地的收入就足以維持生活了。

  第三,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富裕沿海地區當前用工荒的部分原因在於,重慶、武漢、南昌等二線內陸城市的建築熱和快速經濟增長。許多農民工更願意去這些地方,因為那兒的薪水有時差不多向上海看齊,而且離家更近。

  最後,還有一個決定性的重要現象是,跟中國城市地區一樣,農村地區的年輕一代似乎也有著不同的世界觀。在這一代人的父母──50歲上下的一代農民工──逐漸回到家鄉,淡出人們的視線時,在相對較好的條件下長大的年輕一代養活自己或支撐***規模更小的***家庭的壓力要小得多。

  一位年輕人對一家地方報紙說,我不想再像父親一樣在城裡吃苦。憑藉父母幾十年在城裡打拼攢下的錢,他們家在農村修了寬敞的房子,買了不少家電,生活很不錯。

  綜合上述種種因素,從長遠看,當前的問題可以說是中國未來幾十年將要面對的、很可能規模更大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之一斑,因為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加速了其依然龐大的人口的老齡化,這才真正是中國的大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