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夥人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不得不承認,《中國合夥人》是一部向中國民營企業家致敬的電影,並且拍得不錯。對於《中國合夥人》成功我們並不感到奇怪,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中國合夥人成功的原因,僅供大家參考!

  中國合夥人成功的原因

  開啟市場的鑰匙

  電影為一門綜合藝術,邁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是要有一部好的劇本。一個好的文學劇本是成功的基礎,就目前國內影視行業來說,中國編劇很多,但好的電視劇編劇卻是大海撈針,從寫作技巧上來說劇本創作應該比小說的寫作難度和侷限性要大些,因為電影劇本要用大量臺詞來表現內容,而所有的心理活動,人物關係都需要外在的表現形式來交代給觀眾,所以無論是改編自小說的還是原創的劇本都是要符合拍攝需求的藍本。雖然電影劇本有一定的操作上的難度,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如何選取和創作出好的作品時,不難發現就是要從最根本的審美角度出發,從電影的審美特徵和審美規律來找問題的根源時似乎能得到一個清晰的答案。

  好的故事、好的本子是影片成功的第一步,導演是電影敘事和創作的靈魂,陳可辛用幾乎改掉了原劇本的所有情節,只保留了“新東方”創業故事的外殼,用自己的理解重新塑造了中國式的成功故事。顯然這次改編迎合了觀眾的口味,找到了觀眾對故事的認同感,陳可辛六年來在大陸的闖蕩,為他尋找到這個符合市場價值的劇本奠定了情感基礎。長期以來陳可辛被稱為香港最具風格、文藝氣息的導演。陳可辛擅長拍攝現代時裝片,從發軔的《雙城故事》到堪稱經典佳作的《甜蜜蜜》,他總能把愛情故事包裝得摩登現代又好看。就是這樣一個導演,毅然北上後,卻投身《投名狀》***導演***、《十月圍城》***監製***、《武俠》***導演***這樣的大片,《中國合夥人》啟用陳可辛是正確的,整個影片充滿了浪漫色彩和喜劇色彩,片中孟曉駿***鄧超 飾***的角色甚至融入了許多導演的人生經歷和感悟,陳導最初的想法是拍攝一部《公民凱恩》式的影片,通過對新東方創業故事的改造,一箇中國式創業者情感上的收穫和失落,兄弟間的團結和分裂,甚至人性中的自私和逃避,在轉型的大時代裡白手起家的奮鬥史被搬上了銀幕。無疑這次陳可辛對中國現代題材的把握在商業上是成功的。

  《中國合夥人》的成功,演員的選擇功不可沒,三個國內一線男星擔當了片中的三兄弟,“土鱉”“海龜”“文藝青年”被演繹得活靈活現。尤其是黃小明飾演的角色成冬青,從跟班的土鱉到遊刃有餘的企業老總,黃曉明再次證明了自己是演技派的當紅小生。影片中的音樂運用也十分到位,崔健、beyond、蘇芮等人的歌曲輪番上陣,極具時代印記。陳可辛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編劇,“很多歌曲都是編劇寫上去的,連著畫面和歌詞寫在了一起。而且你仔細看,會發現畫面和歌詞是對應的”。

  準確營銷的掌控

  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好的演員、要想取得好的票房,就得選擇一個好的檔期來上映,否則一定存在風險。 《中國合夥人》選擇在清華大學舉辦了首映釋出會,宣佈原定於2013年5月18日上映的提檔至5月17日零點全國上映[1]。經過了《泰囧》《廚子戲子痞子》《致青春》等一系列影片,光線傳媒已經找到了挑動觀眾神經的方法,這正是陳可辛選擇光線傳媒作為發行方的原因之一。

  但是光線傳媒並不能因為前面作品的成功而保證《中國合夥人》在票房上繼續成功,只有找到定位準確的營銷宣傳方式,才能真正把握市場。王長田透露“我們接這個片子發行的時候時間比緊張,看完片子才增強了很大的信心。”檔期對於這個被看好的片子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發行方首先做了宣傳定位的修改,把過去定位的“商戰片”重新定位為“青春懷舊”片,避免給觀眾造成是新東方學校投資的宣傳片,光線傳媒打出男版《致青春》口號,標榜“***青年經過苦逼奮鬥成就了牛逼人生[2]”“誰也別攔著我成功”等宣傳口號。提前一個月,各種病毒式的傳播短片就開始在網路上盛傳。以“電影中國合夥人”為名的微博也開始一天24小時不停地放出話題,於是三個中國青年蹲在時代廣場的海報大量出現在地鐵站裡,一股清新的青春暗示吸引著受眾。同時發行方也注意到這個跨度三十年的創業故事,可以吸引更廣泛的人群,於是在片尾出現了在改革開放以來現實世界的創業者們的影像,用他們青春年少時的青澀形象來對證實創業的代價,讓觀眾在懷舊中釋懷情感。

  普遍審美的認可

  審美的共鳴或者是說得到認可的作品,首先是要創作者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獨到發現。不太成功的作品似乎都有對社會、生活理解膚淺的因素。由於對生活認識的不足,不能塑造典型的環境,就產生不了典型的人物。平淡的人物就產生平淡的思想和平淡的語言,就算有曲折的故事情節也不能打動觀眾。相反一些成功的作品往往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深層次的發現社會矛盾,用情感觸及人們內心深處的困惑開啟照亮靈魂的藝術燈塔[3]。成功的藝術形象,大都具有獨特和鮮明的個性和普遍的社會綜合性,集個性與共性於一身,這是一個成功的典型形象的必備條件。為什麼觀眾會接受並喜愛那些被影像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呢,首先是符合了藝術形象個性與共性統一的創作原則。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體,藝術創作最關鍵的要抓住典型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典型行為實際上是共性的個性表現。藝術典型就是藝術創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具有生動而鮮明個性的並體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藝術形象。例如《渴望》裡的劉慧芳,《北京人在紐約》裡的王啟明他們都是那個時代中國典型人物,一個是家庭婦女一個是知識分子,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但都承載著中國人的道德思想、家庭倫理、理想追求等方面的普遍特徵,這些共性的心理特徵用人物栩栩如生的個性演繹,激活了中國人在那個時代的情感共鳴。所以人物的典型性是真實的社會背景下在真實的基礎上對藝術形象創作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是藝術形象的凝鍊和昇華,也是對典型的環境、情節、細節、衝突、敘事等方面的相關的藝術表現的要求。只有通過濃縮的集中的典型性人物塑造,最終才能讓人物釋放出巨大的時代感召力,才能體現出藝術形象個性與共性統一的規律和特徵。

  《中國合夥人》顯然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把中國的鉅變和鉅變中人們複雜的感情交織通過創業的故事表現了出來, 儘管影片中還有很多令人遺憾的地方,儘管打動觀眾內心的細節還不夠多。但是不可否認《中國合夥人》票房上的成功。眾多的因素造就了該片的成功,但是對觀眾認同感的把握,科學的包裝宣傳、精準的市場定位,是影片最後推向市場的關鍵。探討一部影片票房的成功祕密是想證明只有啟用市場,中國的電影業才能持續穩健的發展。從這個角度講,市場是檢驗成功的唯一標準,是推動中國電影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中國合夥人的介紹

  華語片的春天似乎真的來了,小成本的投資,輕鬆破億的票房收入已經不是神話,龐大的觀眾基數,不斷增長的銀幕數,只要有一個不錯的故事,輕鬆、感人、有認同感就會啟用市場。《中國合夥人》用成功的故事驗證了這個事實。

  《中國合夥人》由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中影集團製作及出品,由光線傳媒發行,光線傳媒丟擲《泰囧》《致青春》兩波重要攻勢後,又迎來第三波——《中國合夥人》。上映僅兩日票房就突破7千萬元,也就是說兩天就收回了成本。這部影片中影占投資30%,陳可辛工作室佔70%。陳可辛導演把寶押在這部影片上,似乎有自己的考慮,陳可辛被稱為香港來的北漂導演,他把中國式創業的成功搬上了銀幕,故事把新東方的創業傳奇作為原型。即使你和陳可辛導演一樣“拍片前從來就沒聽說過新東方的故事”,一樣會在這個創業故事中找到強烈的認同感。中國的迅速發展造就了無數成功的案例,中國夢給觀影者提供了時代背景認同感,無論是農民家庭出來的土鱉還是知識分子家庭培養的海龜,時代的浪頭最終把他們推向了成功的高點。中國人常說:時勢造英雄!在變革的社會浪潮中,影片給我們解讀了成功背後的歷程。片中集納了勵志、喜劇、愛情、懷舊等多個元素,每個元素都準確擊中了當下觀眾之所需。

  中國合夥人影片花絮

  1、作為劇中男一號的黃曉明飾演的成東青,是個傳統意義的“土鱉”,外表看似自卑懦弱,實則大智若愚。為此黃曉明做了史上最土造型曝光,沒了胸肌還有大肚腩,讓他自己也大呼吃不消,不過他為戲犧牲的情操深受陳可辛讚賞。因為不夠土,黃曉明卯足了勁不停吃胖,但卻胖在肚子,臉只小圓了一點,讓劇組其他演員大呼不公平。而片中一場洗澡戲,也因為黃曉明的胸肌而刪減,黃曉明自嘲“胸肌練那麼壯,哪像個土鱉。”

  2、拍戲的第一天就安排了喝醉的戲,算是挺重的一場戲,見到導演,導演說大為不好意思,第一天不應該安排這麼重的戲,還很難演,因為是喝醉的戲,如果由清醒的人來演就很假。因為真正喝醉的人是在演清醒,說完之後佟大為就對導演說給他準備點真酒,攝影師杜可風就拿出了自己的珍藏,那場戲一個多小時就拍完了,拍戲的過程他還記得,拍完之後什麼事他都不知道,怎麼回家的都不知道。下午三點多收工,第二天一早兩點多出發,他穿上衣服就開始吐,到了化妝的地方還在吐,然後那天到天安門,都找不到地方吐。

  在《男人哭吧不是罪》製作特輯中,三兄弟輪番釋放“催淚彈”,陳可辛戲言“男人哭起來最好看。”鄧超在機場和兄弟們臨別時,“一轉身哭成傻子”;佟大為開拍前痛飲一瓶紅酒,演活“我的80年代死於今天”,回家吐了很久;而黃曉明更是在三兄弟崩盤時,哭到崩潰,喊cut之後一把推開導演“討厭,別攔著我”,痛哭15分鐘。

  演員們爆料,陳可辛才是片場“哭王之王”,在紐約拍攝殺青戲時,回想起自己的留學歲月,淚撒時代廣場。

  片中三兄弟的原型,新東方“三駕馬車”曾攜手出席《中國合夥人》首映禮。王強稱在“兩個小時內看到了15年的人生”,徐小平先後釋出了13條微博力挺《中國合夥人》,更自曝“流了最多眼淚”。[5]

  3、陳可辛最先想讓黃曉明演孟曉駿,黃曉明對成東青情有獨鍾,他覺得自己很像成東青;鄧超原先也不是演孟曉駿,他在看過劇本後主動爭取演了孟曉駿

  4、鄧超最先接到該片劇本的時候,臺詞還是中文,但當入組後才發現,很多臺詞都被換成了英文。而為了將這個片中英文最流利的角色演到位,劇組特地為他請了三位英文老師補習,狂練一個月後才有徹頭徹尾的改觀。

  5、鄧超在拍攝在《四大名捕2》時,該片劇組安排英語老師對鄧超隨時授課。有時穿著古裝還在吊鋼絲,英文老師就在一旁等侯練習對話,時常會產生“穿越感”。

  6、佟大為表示,鄧超有時根本不知道某個英文什麼意思,但是他生背,後來他的語感是三個裡頭拍出來最好的,佟大為很佩服他。

  7、片中在機場送鄧超出國的那場戲,原本“孟曉駿”並沒有哭,而鄧超一直在琢磨理性的“孟曉駿”到底要不要哭,在起初沒哭的版本拍完後,鄧超要求陳可辛再“送他一條”。他嘗試對兩個朋友做了個笑的手勢,一扭頭,自己悄悄地哭開了。最終,陳可辛採納了這個版本。

  8、在一場鄧超站在池邊跟成東青說上市計劃的戲裡,“孟曉駿”原本並沒有跳下去,但鄧超認為“孟骨子裡是個美國人,事情說完了,工作時間結束,立馬可以開始玩”。鄧超穿著衣服就要往下跳,弄得所有工作人員都驚慌失措,道具師衝過來讓鄧超把表摘下來,服裝師擔心衣服溼了,想收領帶和鞋。而陳可辛攔住他們,同意鄧超跳。

  9、拍攝過程中,鄧超總會對導演有“再來一條”的要求。等到電影殺青,陳可辛對鄧超“再送我一條”的創作狂熱有了深刻的認知,他認為可以了,鄧超卻還要再演五次才滿意。致使陳可辛感慨,鄧超是金城武之後他覺得“最難搞”的演員。

  10、佟大為拍戲的第一天就安排了喝醉的戲,為了要演起來真實,佟大為要求導演給他準備點真酒,攝影師杜可風就拿出了自己的珍藏。事後佟大為對拍戲的過程還記得,但拍完之後發生什麼事他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