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不愛語文原因

  前兩天跟朋友出去玩,聽到一位男孩子的媽媽問了個問題:如何讓男孩子喜歡語文?另一個女孩子的媽媽也問了個問題:如何讓女孩子喜歡奧數?這兩個問題很能反映男孩子、女孩子性別不同而產生的興趣愛好的不同。男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學語文?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首先,是性別差異的必然結果:

  小學、初中階段,男孩子的心智發展比女孩子慢,女孩子與生俱來的對語言文字的敏感使得語文自然成為女孩子的強項!小學一、二年級還不是太明顯,三年級開始男孩子、女孩子在語文學習上的差異開始顯現,逐漸明顯,初中的時候幾乎一邊倒的語文成績會拉男生的後腿。隨著孩子們的長大,高中階段男孩子心智發展加快,語文學習也會在這個時候有所提高,有的孩子高中階段的語文會呈飛躍式進步。

  其次,就是現在的語文教學嚴重影響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少孩子,特別是中學生將語文課看作是最可怕的課程。

  基礎知識字、詞、句是有點枯燥,但是孩子們也是能夠學會並掌握的。可怕的是老師對孩子的懲罰性作業,往往都是把字、詞、句寫多少多少遍,孩子們對新學字、詞、句的興趣、好奇、成就感全部被類似的作業擊垮,只能一邊完成這些懲罰性的作業,一邊把這些作業當成對老師的意見、怨氣的出氣筒。這樣的作業越多,孩子越失去學習字、詞、句這些語文基礎知識的興趣。

  語文課文是語文課的重要載體。現在的課本中的很多課文還是挺有意思的。可是老師講課文的時候,卻很少有示範性的、非常到位的朗讀***朗誦***,基本做不到讓孩子們通過聆聽老師的朗讀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課文的意境,體會作者表情達意用詞的巧妙。看似現在都是電化教學了,要講一篇課文,老師也辛苦的做成PPT,畫面優美,但是優美畫面的背後卻抹殺了文字的力量,嚴重束縛了孩子們的想象空間,使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太容易侷限在老師給出的畫面裡。廣電行業的人都明白電臺編輯、播音人員的水平就是高於電視編輯、播音的水平。廣播的語言力量絕對高於電視的畫面力量。同樣的資訊大家可以試試聽廣播和看電視的異同。

  說到閱讀理解,這可能是大多數孩子的“弱項”。不是哪個孩子天生就做不好閱讀理解,完全是語文教學的弊端造成了孩子們的弱項。課堂上首先缺少了朗讀、體會的環節,老師又是按照主題思想、段落大意的固定思維順序授課,然後讓孩子們死記硬背老師給出的標準答案。更有甚者,考試時必須跟老師的標準答案完全一致才行,否則丟分是必然的。

  說到語文學習,不得不說說作文。很多孩子剛開始寫“看圖寫話”的時候還是很喜歡寫、寫得挺好的,可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很多孩子越來越不會寫、不願意寫、害怕寫作文了。基礎知識的懲罰性學習、語文課文教學的死板、閱讀理解的強迫性死記硬背都使得孩子們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孩子們對語言、文字沒有了好奇、沒有了期待、體會不到其中的快樂,讀書、寫字都成為他們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們視語文為可怕的課程。

  怎麼讓孩子喜歡上語文

  創設情境,生髮情感

  葉聖陶曾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作者寫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筆生花;孩子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師要善於把握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觀景,啟發想象,步入情境。因此一節好的語文課,首先教師要創設情景,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