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不住尿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喜歡憋尿,但是其實長時間的憋尿對人體是有比較大的傷害的,有些人在長時間的憋尿以後還會出現尿少的症狀。很多人對於自己尿憋尿少這類症狀的原因並不是特別瞭解,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憋尿但尿少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憋尿但尿少的原因

  常人的排尿行為,是由大腦發號施令來控制的,如果是膀胱過動症患者,由於膀胱不服從大腦的指揮,發生不隨意或過度收縮而導致尿頻、尿量少、急尿、急迫性尿失禁的現象。一般發生膀胱過動症的患者中,尿頻、尿量少有百分之八十是屬於心因性的毛病,而且各種年紀都有,主要是緊張的生活使神經系統無法鬆弛,例如工作壓力、生活緊張焦慮等。

  另一個原因,則是器官方面的原因,譬如大腦病變使控制小便開關的功能喪失,或是中樞神經系統受傷,或是膀胱壁之彈性變差像是經常憋尿的人尿量少,或是膀胱發生感染的人導致膀胱非常敏感尿量少,容尿量減少等等。

  憋尿但尿少的治療

  水和飲料的攝入:醫生可能會建議控制水和飲料的攝入量。

  纖維的攝入:應該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或服用纖維補充劑,以消除或預防便祕,因為便祕常常會導致膀胱問題。

  膀胱訓練: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膀胱訓練,以加強在出現小便衝動後延遲排尿的能力。剛開始時不要試圖忍太長的時間,大約10分鐘即可,然後慢慢延長,最終目標是每2~3個小時才排一次尿。

  重複排尿:如果每次排尿後,在膀胱中還有很多殘餘尿量,即膀胱排空有困難,那麼你可以試試“重複排尿”,即在小便後,稍等幾分鐘,然後再試著排一次,更徹底地排空你的膀胱。

  按預定的時間排尿:即按照計劃好的時間表,每隔2~3個小時排一次尿,而不是一出現排尿衝動就去排尿。

  骨盆底肌肉練習:這些練習能加強尿道括約肌和盆底肌肉,從而增加控制排尿的能力。它們對壓力性的尿失禁尤其有效,對急迫性的尿失禁也有一定的幫助。進行骨盆底肌肉練習時,想像自己正在試圖阻止排尿,收緊有關的肌肉,忍住3秒鐘,然後放鬆一下,重複上述過程二十次。還有一種類似的方法叫做凱格爾練習***又稱會陰收縮運動***,以洛杉磯醫生凱格爾的名字命名,是他在20世紀40年代推廣了這項訓練。它對孕婦尤其有用。在練習前先將尿液排空,初學者以仰躺、雙膝彎曲並分開的姿勢進行練習,全身放鬆,收縮會陰與肛門附近的肌肉,用力約5秒至10秒,接著慢慢放鬆,休息10秒,重覆這種收放的動作二十次。你可能需要練習一兩個月才能見效。

  “自我間歇導尿”:如果膀胱無法排空,醫生可能會建議學會使用導尿管,每天用它來導尿幾次。這對溢位性尿失禁尤其有用。這種方法一般來說是安全的,也不會太難受。

  吸水墊:目前有各種不同的吸水墊可以幫助你對付漏尿問題。比如,男性患者可以用“尿滴收集袋”***見下圖***。它是一種能吸水的小袋子,可以套在陰莖上,內褲保住,不會掉下來。另外,男性和女性患者都可以穿成人尿布。

  保持健康的體重:肥胖或身體過重會增加你的膀胱和周圍肌肉所承受的壓力,久而久之會降低它們的強度,引發壓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