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怕醫生怎麼辦

  “中國式嚇唬”的教育方式卻早已滲透在每一個家庭,寶寶為什麼會怕醫生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寶寶怕醫生的部分原因以及一些要注意恐嚇寶寶的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寶寶怕醫生的部分原因

  1、各種動物型

  代表性語句

  ①你再哭,老虎會出來抓你的;

  ②別進去,裡面有貓,喵嗚!

  ③大灰狼來了,快躲起來!

  這種恐嚇方式算是俏妞奶奶最常用的殺手鐗了,比如俏妞有一段時間對樓下的車庫***特別感興趣,每次奶奶帶著她下樓經過時,她總想掙脫奶奶的手要下去看看,奶奶為了阻止她,每次都會大聲嚇唬她:別進去,貓來啦,喵嗚!這招還別說,真的次次奏效。可後來有一次我有事要去車庫,牽著俏妞的手下去時她死活不肯邁步,而且表現出特別恐懼的樣子,好像裡面會有什麼怪獸隨時要跳出來吃了她一樣。後來我和婆婆說起,當她把之前這些告訴我之後,我們才終於明白俏妞為什麼如此恐懼進車庫了。這雖是一件小事,可不難看出,本來只是阻止寶寶做一件你認為會危險的事情,可因為不經意的一句嚇唬,不但抹殺了寶寶的好奇心,反而讓這份好奇變成了恐懼,真是得不償失啊!

  2、妖魔鬼怪型

  代表性語句

  ①你再哭,妖怪聽見了會來吃你的;

  ②別出去,外面有魔鬼專門吃小孩!

  記得小時候特別愛聽爺爺講故事,可爺爺偏偏最愛講鬼故事,什麼“吸血鬼”啦、“無頭女屍”啦,每次聽完後心裡別提多害怕了。尤其如果是晚上的話,躺在床上好半天睡不著,看著窗外搖曳的樹影心裡一陣發毛,而且很長一段時間都特別害怕走夜路,總覺得背後會有“鬼”跟著。據說,我那堂哥還曾經因為聽了爺爺的鬼故事嚇得尿床了好幾次。本來這些都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可因為家長們的一通恐嚇或者渲染,反而讓寶寶的心理產生莫名的恐懼。

  3、情感要挾型

  代表性語句

  ①你媽媽不要你了;

  ②你再不走,媽媽不理你了;

  ③你不聽話,媽媽就把你送給別人了。

  這可能是對付小孩的最經典的“中國式恐嚇”了,寶寶不聽話時,媽媽們總愛說“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對於幼小的寶寶來說,誰能給他最大的安全感?毫無疑問,一定是媽媽。可如果當最最值得依賴的媽媽都不要自己了,你想過此刻寶寶的心理陰影面積嗎?媽媽的愛不是用來要挾的工具,千萬不要讓寶寶覺得這份愛是不穩定的,甚至是隨時都會失去的。所以,如果可以,在你想要說出上面這些話時,不如把它換成這種方式說出來:媽媽是愛你的,但是你這樣做,媽媽會很生氣。

  4、職業恐嚇型

  代表性語句

  ①你再調皮就讓警察來抓你;

  ②快穿衣服!你要是感冒了,就讓醫生給你打針啦!

  之前有個醫生朋友和我說起,她弟弟的女兒從小很怕她,就是不願意和她親近。原因很簡單,因為弟妹每次都喜歡這樣恐嚇寶寶:你不聽話我就帶你去姑姑家,讓你姑姑給你扎一針!確實,打針對寶寶來說不是件好事情,可為什麼我們做家長的不但不去減輕寶寶對打針的恐懼感,反而還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加深呢?這樣做的後果是,以後寶寶每一次生病打針或者是去打疫苗,都會成為他噩夢般的經歷,明明蚊子叮一下而已的疼痛感卻被寶寶無限放大。看過醫院裡寶寶們打疫苗時候的場景嗎?你無法想象一個弱小的寶寶在那一刻竟會因為恐懼而迸發出無比強大的能量,撕心裂肺、呼天喊地,在那一刻所有的醫生護士並不是天使,而是惡魔!所以,請告訴寶寶:醫生護士是幫助我們治病的,只有打針吃藥了,病才能快快好起來;警察是幫助我們抓壞人的,如果你遇到壞人了,一定記得找警察叔叔幫忙。

  5、歪曲事實型

  代表性語句

  ①你是媽媽撿來的;

  ②西瓜籽吃到肚子裡會發芽的!

  應該有很多人都被媽媽說過是”撿來“的吧,我到現在都沒想明白為什麼大人要說這句話,有什麼意義嗎?為什麼一定要把親媽生生變成“養母”呢?萬一寶寶當了真,下次你再打罵時有可能他就離家出走找“親媽”去了。小時候不小心把西瓜籽吃到了肚子裡,總有大人嚇唬說“它會在你肚子裡發芽的”,而且還說得煞有其事的,害我一晚上沒睡好生怕一大早起來嘴裡冒出小苗了。家長們,咱能實話實說嗎?等寶寶過後發現這些都是騙人的小把戲,他並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只會覺得原來大人也是愛撒謊的。

  6、處罰威脅型

  代表性語句

  ①不聽話就把你關進小黑屋;

  ②你再哭,我就把你一個人扔外面了!

  是小黑屋!咱能有點新創意嗎?想起前不久有位媽媽給我留言,說3歲多的兒子因為在幼兒園打小朋友被老師告狀了,結果他爸爸一生氣把他關進了黑漆漆的書房,寶寶在裡面哭得都快沒聲了才把他放出來。可之後呢?寶寶在幼兒園真的乖了,但是大小便卻每次都拉褲子裡了。

  寶寶怕醫生的解決辦法

  1、和醫生事先打好招呼,寶寶來看病,先和他玩一會兒,待他和醫生有點熟以後,再讓醫生給他看病。看病時,要帶笑臉,最好和他說說話***他不明白也沒有關係***,拍拍他。

  2、可假裝讓大夫也給你看病,內容和看他一樣,讓他想:“媽媽也這樣做,沒有關係,不用害怕!”

  3、如果醫生***或保健大夫***自己給寶寶打針的話,進針、出針要快,媽媽在旁,可以用玩具逗引,或說些有趣的故事,來轉移注意。

  4、由於去看病,就是有不舒服的地方,所以一定要讓醫生或護士對他表示極大的同情,絕對不要批評他,說他,否則他會由於不舒服而聯想到醫生的批評,因而怕醫生。

  5、讓他看別的看病不哭,不躲的小朋友,對他有很大安慰作用。

  6、帶幾個心愛的玩具,說是來陪他,讓他有安全感。

  7、講小朋友、小動物勇敢,看醫生、打針不哭的故事給他聽,他會受感動的,《嬰兒畫報》有一本名叫《小兔灰灰》,講的是一個叫灰灰的小兔子去看醫生,又打針,他很勇敢,一點也不害怕,讓醫生看病,打針、喂藥,許多小朋友這本畫報,聽了這個故事以後,看醫生,打針,吃藥,都不哭了。

  8、平時可以和寶寶玩看醫生的遊戲,媽媽穿上白大褂,給娃娃用聽診器,看喉嚨,量體溼,打針,寶寶看慣了,自己碰上,也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