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種植辣椒

  辣椒的果實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進食慾。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不過辣椒怎麼種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辣椒的種植技術

  整地

  辣椒生長期長,根系弱,為使其不斷開花結果,必須有良好的土壤條件和營養條件,定植前翻地10~15cm深。畝施廄肥5000kg,可摻施過磷酸鈣15kg~20kg,短灌、短排作溝渠,溝溝相通,使雨後田間不積水。 積水過多容易造成死苗,壞苗。

  積水定植

  辣椒

  適期定植,促早髮根。早發苗是掌握定植期及定植後管理的主要原則。辣椒又以溝栽或平栽為宜,定植時淺覆土,以後逐漸培土封壟,定植後只依靠乾旱蹲苗會損傷根系,所以辣椒苗期管理要小蹲苗或不蹲苗,一促到底。

  定植密度

  辣椒株型緊湊,適於密植。試驗證明,辣椒密植增產潛力大,尤其一直生長到秋季的青椒。適當密植有利於早封壟,由於地表覆蓋遮蔭,土溫及上壤溼度變化小,暴雨後根系不至於被暴晒,起到促根促秧的作用。一般青椒生產密度為每畝3000~4000穴***雙株***,行距50~60cm,株距25~30Cm。一般多采用雙株或3株1穴。定植方式有大壟單行密植、大小壟相同密植及大壟雙行密植等,都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育苗

  1.種子處理:育苗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將種子在陽光暴晒2天,促進後熟,提高發芽率,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或者用0.5%的磷酸三鈉,或300~400倍的高錳酸鉀。或1%硫脲浸泡20~30分鐘,以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反覆沖洗種子上的藥液後,再用25~30度的溫水浸泡8~12小時。

  2.育苗播種:苗床做好後要灌足底水,再噴用綠亨一號3000倍進行消毒。然後撒薄薄一層細土,將種子均勻灑到苗床上,再蓋一層0.5~1釐米厚的細土覆蓋,最後覆蓋小棚保溼增溫。

  3.苗床管理:播種後白天氣溫25~28度,地溫20度左右。6~7天就可以出苗。70%小苗拱土後,要趁葉面沒有水時向苗床撒細土0.5釐米厚。以彌縫保墒,防止苗根倒露。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應,但又不能使土壤過溼。辣椒高度到5釐米時就要給苗床通風煉苗,通風口要根據幼苗長勢以及天氣溫度靈活掌握,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煉苗。煉苗要逐步進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如果秧苗徒長,可以噴灑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壯素,或者5毫升每千克縮節胺。秧苗弱黃可噴天達2116定植前用病毒靈或植病靈等灌根帶葉面噴灑,對病毒又較好作用。

  管理

  辣椒喜溫、喜水、喜肥,但高溫易得病,水澇易死秧,肥多易燒根。整個生育期內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後採收前要促根,促秧;開始採收至盛果期要促秧、攻果;進入高溫季節後要保根保秧,防止敗秧和死秧;結果後期要繼續加強管理,增產增收。

  1.開始採收前的管理

  此期地溫低、根系弱,應大促小控。即輕澆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緩苗水輕澆,可結合追少許糞水,澆後及時中耕,增溫保墒,促進發根,蹲苗不宜過長,約10天左右,可小澆小蹲,調節根秧關係。蹲苗結束後,及時澆水、追肥,提高早期產量,追肥以氮肥為主,並配合施些磷鉀肥,促秧棵健壯,防止落花,及時摘除第一花下方主莖上的側枝。

  2.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

  這一階段氣溫逐漸升高,降雨量逐漸增多,病蟲害陸續發生,是決定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為防止早衰,應提前採收門椒,及時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溼度,促秧攻果,爭取在高溫季節封壟。進入盛果期,封壟前應培土保根,並結合培土進行追肥。

  3.高溫季節及其以後的管理

  高溫雨季易誘發病毒病,落花落果嚴重,有時大量落葉。因此,高溫乾旱年份必須灌在旱期頭,而不能灌在早期尾,始終保持土壤溼潤,抑制病毒病的發生與發展。雨後施少量化肥保秧,還要及時灌溉,防止雨季後乾旱而形成病毒病高峰。高溫季節應在早晚灌溉。盛花期噴800~1000倍矮壯素3~4次,有較好的保花增產效果。

  4.縮果後期的管理

  高溫雨季過後,氣溫轉涼,青椒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必須加強管理,促進第二次結果盛期的形成,增加後期產量,應及時澆水,並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性肥料,補充土壤營養之不足。

  注意要點:

  1.春辣椒的苗齡在110天左右,有的可達到150天以上,在北方地區,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下旬才能定植。辣椒本身高產穩定,但是一些地方出現減產現象是因為品種退化。抗病力較差,病害嚴重造成,種植地塊要選擇在近幾年沒有種植茄果蔬菜和黃瓜、黃煙的春白地。剛剛收過越冬菠菜的地塊也不好。定植前7天左右,每畝地施用土雜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75公斤,碳酸氫氨30公斤作基肥,按照70釐米行距開溝,整平、起壟、覆膜等待定植。定植可按30公分株距,兩個相臨行錯開放苗,每穴栽一棵。每667平方米2500-3000穴。

  2.定植後到出果期是辣椒田間管理的前期,管理上要促根、促秧、促發棵。次間要注意澆水和中耕,在定植15天后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並結合中耕培土高10~13公分,以保護根系防止倒伏。進入盛果期後管理的重點是壯秧促果。要及時摘除門椒,防止果實墜落引起長勢下衰。結合澆水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磷肥20公斤,尿素5公斤,並再次對根部培土。注意排水防澇。要結合噴施葉面肥和激素,以補充養分和預防病毒。

  3.辣椒生長期對多種除草劑敏感,尤其是2.4D乳油,噴施農藥不當會對辣椒產生嚴重藥害。

  採收

  一般花謝後2~3周,果實充分膨大、色澤青綠時就可採收,也可在果實變黃或紅色成熟時再採摘。注意儘量分多次採摘,連果柄一起摘下,留較多果實在植株上,可提高產量。

  殘株再生

  辣椒殘株可以再生栽培,辣椒苗能更快生長,結果的時間加快了不少。

  一、剪株

  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在辣椒採收結束,植株剛進入衰老期時,將辣椒殘株在離地15-20釐米高處剪去頂冠,挖起辣椒老蔸,植於保護地進行再生辣椒苗的培育。

  二、培育再生苗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育苗。苗床寬1.3-1.5米,深30-35釐米,長度不限。床內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堆廄肥2000-2500公斤,過磷酸鈣40-45公斤,生石灰30-35公斤,與表土混勻,再潑施人、畜糞水2500-3500公斤。床面“乾燥”後,整細整平。將辣椒殘株栽在床內,株行距以8釐米×10釐米為宜。栽植後視土壤乾溼情況,667平方米施糞水1500-2500公斤,以利生長新根。然後用竹片按0.4米左右的間距在床面上做成小拱棚,中心高度離床土約0.5米,上蓋塑料薄膜,四周壓嚴。床內溫度要保持20-25℃,越冬期若遇霜雪天氣,應加蓋雙層膜或在膜上覆蓋稻草等保溫,膜內相對溼度一般要保持在60-70%;若膜內壁無水珠,床土發白變硬,應及時澆水。開春後,辣椒殘株再生苗生長加快,應及時追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4-5公斤,稀糞水3000-4000公斤,每隔15天左右追施1次。當苗長到5-6片真葉時,逐漸揭膜煉苗3-5天,即可移栽。

  三、移栽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3年以上未栽培茄果類蔬菜的地塊,深翻25-30釐米,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堆廄肥3000-350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草木灰125-150公斤作底肥。選陰天或晴天的下午移栽。移苗時連根帶土挖株,栽植行距70-80釐米,穴距30-35釐米,每穴栽2株。栽後壓實畦土,再澆定根人、畜糞水。

  四、田間管理

  1、追肥澆水:移栽後,直到開花前,要輕施、勤施清淡畜糞水,以保持苗壯葉綠,促進花芽分化。從第1朵花開放到第1、2個分杈均已坐果期間,一般都要控制追肥,否則會因氮肥過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當第1層青熟果實接近採收,第2-3層果實正逐漸長大時,為使果實和植株繼續生長,迅速膨大,應及時追施速效肥料1-2次,一般每次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5公斤,人、畜糞水4000-4500公斤,以保證植株不脫肥。大量採收階段,養分消耗量大,必須採取勤追猛促的方法,可每隔4-5天追施1次腐熟人、畜糞尿***每次667平方米用500-750公斤,加水3-4倍***,在清晨或傍晚潑澆。因此時進入盛夏,氣溫高,水分蒸發快,故潑澆時務求溼透,保證植株順利越夏。轉入秋涼後,正是秋椒大量坐果時期,每667平方米應追施尿素5-7.5公斤和清糞水3000-4000公斤,隔5-7天再施1次,使頂部果實仍能正常生長,保證後期高產。

  2、中耕培土:再生苗移栽成活後,可淺鋤1-2次。生長前期,著重中耕培土1次,到封行以前,再在行間粗鬆土1次,同時要高培土,使行間溝深達30-35釐米,以利排水和抗倒伏。

  3、防治病蟲:及時治蚜是預防、減輕再生辣椒苗病毒病的關鍵。移栽成活後發現蚜蟲,即用除蟲精1000倍液加樂果800倍液混合噴灑,做到見蚜就噴藥。發現白粉病可用粉鏽寧1000倍液,每隔半月噴1次,連噴3-4次。炭疽病可用百菌清500-600倍液噴治,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中、後期還應注意防治鑽心蟲***煙青蟲***,可噴敵殺死2500倍液或速滅殺丁2000倍液。

  五、採收

  採收再生青椒時不可一次摘盡,一般只採收青熟果的2/3,同時採摘青椒不可過嫩,以果實表現皺褶減少或果皮色澤轉深,光潔發亮為準。否則影響產量,且辣味不濃。紅椒不可過熟,轉紅就摘,過熟不僅水分喪失,同時品質、產量也相應降低,不耐貯存。採收在早、晚進行,中午採摘,果柄易脫落,容易傷株。

  辣椒的飲食禁忌

  痔瘡患者

  痔瘡患者如果大量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腸道,使痔瘡疼痛加劇,甚至導致出血等症狀,痔瘡患者應多飲水,多吃水果,少吃或不食辣椒。

  有眼病者

  紅眼病、角膜炎等眼病患者吃辣椒會加重眼病。在治療過程中,大量食用辣椒、生薑、大蒜、胡椒、芥末等辛辣食品,也會影響療效。

  慢性膽囊炎患者

  患有慢性膽囊炎者應忌食辣椒、白酒、芥末等辛辣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易造成膽囊收縮、誘發膽絞痛。

  腸胃功能不佳者

  吃辣椒雖能增進食慾,但腸胃功能不佳尤其是胃潰瘍者食用辣椒,會使胃腸黏膜產生炎症,應忌食辣椒。

  熱症者

  有發熱、便祕、鼻血、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熱症者,吃辣會加重症狀。

  產婦

  產婦在產後一週內,吃辣椒不但使自己“上火”,出現大便祕結等症狀,而且還會影響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

  口腔潰瘍者

  患者口腔對鹹、辣、酸、苦等味道敏感,吃辣椒會加重疼痛。

  消瘦的人不宜多吃辣椒

  從中醫角度講,瘦人多屬陰虛和熱性體質,所謂“瘦人多火”,即指虛火,常常表現為咽乾、口苦、眼部充血、頭重腳輕、煩躁易怒。如果多吃辣椒,不僅會使上述症狀加重,而且容易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症,嚴重時還會發生瘡癰感染等。

  甲亢病人不宜食辣椒

  因為甲亢患者本來就容易心動過速,食用辣椒後會使心跳進一步加快。

  腎病患者不宜食辣椒

  研究證明,辣椒、蔥、姜、蒜、咖哩、芥末、胡椒等含有刺激性成分的食品和辛辣調味品,以及韭菜、芹菜、小紅蘿蔔等含揮發油多的蔬菜,在人體代謝過程中常常要通過腎臟排洩,而這些辛辣成分對腎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嚴重時會影響腎臟功能。因此,腎病患者不宜食用。

  辣椒的吃法

  一、主食選粗糧

  怎樣吃辣椒不上火呢,其實主食吃粗糧可以緩解這樣的情況,因為其膳食纖維含量豐富,可預防由腸胃燥熱引起的便祕。玉米或白薯就是不錯的選擇。此外,薏米也可去燥,若輔以百合熬粥,功效更明顯。

  二、多喝湯水

  中醫提醒經常吃辣椒很多人會出現咽喉腫痛或是嘴脣乾裂的情況,最好是多補充水分,平時可以喝碗青菜或番茄蛋湯,可起到生津潤燥的效果。吃辣時,喝杯酸奶或牛奶,不僅可以解辣,同時還有清熱作用。

  三、辣椒與涼性食物烹調

  如果真的是很想吃辣椒的話,最好可以和滋陰、降燥、瀉熱的食物一起烹調,像如鴨肉、魚蝦、苦瓜、絲瓜、黃瓜、百合、綠葉菜等,可清熱生津、滋陰降燥、瀉火解毒,尤其適合胃熱的人吃。烹調前先把辣椒在醋裡泡一會兒,或在烹調辣菜時加點醋,也可緩解上火。也可以煮點清涼的綠豆粥、荷葉粥來敗火。

  四、選甜的食物幫助解辣

  辣雖過癮,吃多了也讓人有點承受不了。專家表示,多吃甜和酸的食物可以幫助解辣。甜能遮蓋並干擾辣味,酸可以中和鹼性的辣椒素。覺得太辣了,蘸點醋、喝碗冰涼的甜飲料、來塊涼爽的水果都很有用。

  五、餐後多吃酸味水果

  愛吃辣的人,餐後宜多吃酸味水果。酸味的水果含鞣酸、纖維素等物質,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腸胃蠕動,幫助吃辣的人滋陰潤燥。吃點蘋果、梨、石榴、香蕉,或吃些山楂、葡萄、柚子,都有去火的作用。

  六、選擇泡辣椒

  從口味上來說,辣有麻辣、酸辣、芥辣之分。麻辣中加入了花椒的辛熱,更容易上火,要少吃。泡辣椒中的辣椒素少一些;酸辣中的醋有解毒作用,減少上火機率,可以適當多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