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靜脈血栓的治療方法

  靜脈血栓形成是各種原因引起小腿靜脈迴流壓力降低,導致血栓形成。那麼,對於腿靜脈血栓要怎麼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腿靜脈血栓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

  感染性者多見於急性感染、分娩、盆腔或腹腔手術後,非感染性者則由於血液淤滯所致,且多見於小腿後部靜脈。

  二、發病機制

  由各種原因所致小腿靜脈迴流壓力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當血管受到輕微損傷時,可促使血小板黏附於區域性形成血栓,接著纖維蛋白沉著使血栓增大,導致管腔閉塞。甚至波及附近或遠離的靜脈。

  :

  1.治療目的 使病變侷限化;消除水腫;預防肺栓塞發生。

  2.一般療法 臥床,抬高患肢,應用溼熱敷,待疼痛消失和體溫脈搏恢復正常後2周左右,即可下床活動。用彈力繃帶纏肢3~6個月,可有效地減輕下肢水腫。

  3.病因療法 積極處理或去除感染灶如扁桃體炎和癌腫等。

  4.全身療法

  ***1***抗凝劑:如肝素和雙香豆素類藥物不僅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增長,而且能阻止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應用時必須每天測定凝血時間和血中凝血酶原含量。

  ***2***溶栓劑:在發病3~5天內,可應用人纖溶酶,促使血栓溶解。尿激酶和蝮蛇抗栓酶也可使用。

  ***3***低分子右旋糖酐:為血漿增容劑,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可改善微迴圈,減輕疼痛。劑量50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10~15天為1療程,7~10天后可重複。副作用為偶然可致過敏性休克,有人認為有促進腎功能衰竭的危險,有出血傾向或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4***非甾體類抗炎劑:可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和保泰鬆等。

  5.手術療法

  ***1***交感神經節阻滯術:該法可減輕疼痛和水腫,對伴有動脈反射性痙攣者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在深部大靜脈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應用,療效更為顯著。

  ***2***靜脈結紮術:在血栓的上方結紮靜脈,可預防肺栓塞的發生。

  ***3***血栓摘除術:當急性靜脈血栓形成時施行血栓摘除術,可縮短病程和預防肺栓塞,還能減少和減輕在非手術療法或結紮靜脈後所遺留的靜脈功能不全現象。

  ***4***靜脈剝離術:可行隱靜脈系統剝離術。

  中藥療法:

  ***1***單味中藥:如丹蔘注射液***4.0g/2m1***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10%葡萄糖溶液50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或丹蔘注射液2~4ml,肌內注射,1~2次/d;或丹蔘片3~4片,口服,3次/d。

  ***2***辨證論治:

  ①溼熱蘊毒型:治以化溼行痺,清熱解毒。方用生苡仁、黃芪、板藍根各30g,金銀花、連翹各15g,黃柏、玄蔘、當歸、蒼朮、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劑,天服2次:

  ②溼熱瘀阻型:治以清熱祛溼,化瘀通絡。方用丹蔘、黃芪各30g、黃柏、當歸、赤芍、金銀花各15g,蒼朮、紅花、玄蔘、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劑,日服2次。

  ③血熱瘀阻型:治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方用紫草20g,丹皮、赤芍、益母草、毛冬青各15g,廣西角10g。水煎取汁,每天1劑,日服2次。

  ④陰虛瘀阻型:治以養陰清熱,活血化瘀。方用黃芪、水牛角各30g,白芍、生地、金銀花各15g,丹皮、紅花、當歸、蜈蚣、全蠍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劑,日服2次。

  ⑤氣血兩虛型:治以補氣養血,調和營衛。方用黃芪30g,黨蔘、白朮、當歸各15g,白芍、茯苓、熟地、川芎、肉桂、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劑,日服2次。

  ***3***針刺療法:上肢取曲池、內關、合谷,下肢取足三裡、三陰交。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30min~1h,10~15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