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學習方法

  學習物理重要,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更重要。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考物理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一、觀察的幾種方法

  1、順序觀察法: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2、特徵觀察法:根據現象的特徵進行觀察。

  3、對比觀察法:對前後幾次實驗現象或實驗資料的觀察進行比較。

  4、全面觀察法:對現象進行全面的觀察,瞭解觀察物件的全貌。

  二、過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過程層次:一般說來,複雜的物理過程都是由若干個簡單的“子過程”構成的。因此,分析物理過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複雜的問題層次化,把它化解為多個相互關聯的“子過程”來研究。

  2、探明中間狀態:有時階段的劃分並非易事,還必需探明決定物理現象從量變到質變的中間狀態***或過程***正確分析物理過程的關鍵環節。

  3、理順制約關係:有些綜合題所述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是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綜合效應”。要正確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觀察和分析,從內在聯絡上把握規律、理順關係,尋求解決方法。

  4、區分變化條件:物理現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髮展的。條件變化了,物理過程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在分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由於條件變化而引起的物理過程的變化,避免把形同質異的問題混為一談。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量是通過比值來定義的。如R=U/R、E=F/q等。在這種定義方法中,物理量之間並非都互為比例關係的。但學生在運用物理公式處理物理習題和問題時,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義,分不清哪些量之間有因果聯絡,哪些量之間沒有因果聯絡。 2、注意因果對應:任何結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果常是一一對應的,不能混淆。

  3、循因導果,執果索因:在物理習題的訓練中,從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因果分析,有利於發展多向性思維。

  四、原型啟發法

  原型啟發就是通過與假設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東西,來啟發人們解決新問題的途徑。能夠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來源於生活、生產和實驗。如魚的體型是創造船體的原型。原型啟發能否實現取決於頭腦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與頭腦中的表象儲備有關,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

  1、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爭取用學到的知識予以初步解釋;

  2、通過課外書、電視、科教電影的觀看來得到;

  3、要重視實驗。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從同類的個別物件中發現它們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較小範圍的認識擴充套件到更普遍性的,較大範圍的認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概括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高階形式的、科學的概括,這種概括的結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這種概括稱為概念概括;另一種是初級形式的、經驗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徵的概括。

  相似特徵概括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對不同事物進行比較,捨棄它們不相同的特徵,而對它們共同的特徵加以概括,這是知覺表象階段的概括,結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級的。要轉化為高階形式的概括,必須要在經驗概括的基礎上,對各種事物和現象作深入的分析、綜合,從中抽象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捨棄非本質的屬性。

  六、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經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論建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要解決的主要任務是:第一由因導果或執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現象的因果聯絡,為認識物理規律作輔墊。第二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範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係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比較法返回比較的方法,是物理學研究中一種常用的思維方法,也是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實質,就是辯析物理現象、概念、規律的同中之異,異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質屬性。

  七、類比法

  類比是由一種物理現象,想象到另一種物理現象,並對兩種物理現象進行比較,由已知物理現象的規律去推出另一種物理現象的規律,或解決另一種物理現象中的問題的思維方法,類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識系統內部進行,還可以將許多物理知識與其他知識如數學知識、化學知識、哲學知識、生活常識等進行類比,常能起到點化疑難、開拓思路的作用。

  二

  ***1***整理第一、第二輪複習筆記和做過的題目;做與高考模式相對應的理科綜合試卷;做與高考試題相近的往年高考真題;採用目標過關記錄,複習要全面到位。

  ***2***加強應試能力的培養。

  1***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也包括嚴肅認真耐心細緻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

  2***注意解題的規範化訓練。審題是解題的關鍵,而解題的落點是書寫的規範性,表達的完整性,這是提高高考成績的一種有效途徑。

  3***注意合理分配答題時間。平時學生做一份完整的試卷應先易後難,要敢於放棄,拿到該拿的分數,注意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要留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復查。

  4***應試提示:順序答題、先易後難、選修題目不難可以提前至壓軸難題之前;優勢先行但仍要慎重;審題和最初的判斷非常重要,特別是運動過程分析;選擇題寧缺勿濫;當舍則舍。

  三

  一、認真預習,畫出疑難。在這個環節中,必須先行學習教程***提前任課教師兩個課時***,畫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預習教材後,如果“沒有”疑難,那麼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練習,幫助畫出重點和難點。預習中,自己畫出重點和難點,這是非常重要的,是為提高聽課效率所應該準備的一個環節。

  二、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問題進課堂,通過教師講解,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若課堂中沒有聽懂,儘量利用課間時間,當場解決。

  三、回顧教材,再做練習。力爭在頭腦中回顧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內容,若記憶模糊,則把教材複習一遍;然後做教材配套練習,練習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參照答案,檢驗練習。如果作業完成很好,則新課學習可以到此結束;如果做錯***或者根本沒有思路,沒有完成作業***,則迴歸教材,再仔細認真的閱讀一遍,接著完成未完成的練習,如果已經得以完成,新課學習到此結束,如果還是無法完成,進入第五步。

  五、勤於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參考答案有分析說明,則此時比照分析說明,反思自己為什麼做錯***或跟本沒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點。如果沒有分析說明***或分析說明看不懂***,則自己不要太費神,尋找外援幫助***例如與同學交流、諮詢任課教師或家庭教師***。這裡最重要的是,反思為什麼做錯,找到原因。

  物理學習,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勤於想象。一般需要經過聯想,合理推想,大膽猜想。例如:聯想“為什麼“難以”感覺地球在運動?坐在火車或飛機上,閉著眼睛,感覺火車或飛機不再行駛或飛行,為什麼?”;推想“描寫物體的運動,需要參照物”;猜想“沒有參照物,‘位置’或‘方向’等概念失去意義。”

  二、咬文嚼字。學習物理概念、規律,須緊扣文字表述。比如“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這裡關鍵字有“物體”、“間”和“相互”。

  三、詹前顧後。物理成為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系統性。前面接觸的概念、規律或重要結論與後面新學習的概念、規律或重要結論總是相互聯絡的,絕不會相互“牴觸”。所以學習中需要瞻前顧後,分析這種其中邏輯關係。

  四、多作比較。比較可以“同中求異”,也可“異中求同”。例如“速度”和“加速度”之間比較,相同之處,都是比值定義法。不同之處,物理意義差別“巨大”。這裡,可能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才能較為徹底地理解。

  五、做好實驗。

  六、使用好數學工具。比如“代數法”、“函式影象法”***包括“三角函式”***“向量法”和“不等式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