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治療頸椎病的中藥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內因、外因的變化,使頸椎及其周圍的神經、血管發生病理改變而產生一系列症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歡迎閱讀。

  治療頸椎病的中藥各原料藥藥性如下:

  黃芪: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葛根: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洩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羌活:散表寒,祛風溼,利關節。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溼痺,項強筋急,骨節痠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仙靈脾: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用於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溼痺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

  寸雲:補腎助陽,潤腸通便,軟堅散結。治月經不調,閉經,不孕,陽痿,遺精,小便淋漓,聲啞失音,便祕,虛寒洩瀉,症瘕。

  薑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用於胸脅剌痛,閉經,癓瘕,風溼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白芥子:化痰逐飲,散結消腫。治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雞血藤:補血,活血,通絡。用於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溼痺痛。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祕,風溼痺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相關知識:頸椎病的發病原因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據統計,其發病率隨年齡升高而升高。在頸椎病的發生發展中,慢性勞損是首要罪魁禍首,長期的區域性肌肉、韌帶、 關節囊的損傷,可以引起區域性出血水腫,發生炎症改變,在病變的部位逐漸出現炎症機化,並形成骨質增生,影響區域性的神經及血管。 外傷是頸椎病發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傷前人們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病變,使頸椎處於高度危險狀態,外傷直接誘發症狀發生。

  不良的姿勢是頸椎損傷的另外一大原因。長時間低頭工作,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喜歡高枕,長時間操作電腦,劇烈的旋轉頸部或頭部,在行駛的車上睡覺,這些不良的姿勢均會使頸部肌肉處於長期的疲勞狀態,容易發生損傷。頸椎的發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頸椎病發生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亞洲人種相對於歐美人來說椎管容積更小,更容易發生脊髓受壓,產生症狀。在單側椎動脈缺如的患者,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生率幾乎是100%,差別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另外,顱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狹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發育異常,也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