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失眠的食物有哪些

  失眠成了很多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吃一些特定的食物能幫助你治療失眠。那麼你知道治療失眠的食物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就告訴大家,僅供大家參考。

  治療失眠的6大食物

  一、大棗

  大棗中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C、鈣、磷、鐵等,具有補脾安神作用,晚飯後用大棗加水煎汁服用,或與百合煮粥食用,能加快入睡時間。

  二、蘋果

  蘋果中含有果糖、蘋果酸以及濃郁的芳香味,可誘發機體產生一系列反應,生成血清素,從而有助於進入夢鄉。

  三、蓮子

  蓮肉味溼性平,蓮心味苦性寒,均有養生安神之功效。研究表明蓮子含有蓮心鹼、芸香甙等成分,具鎮靜作用,可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使人入眠。

  四、香蕉

  由於香蕉中富含讓人遠離憂鬱的維生素B6、對抗緊張情緒的礦物質鎂,還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色氨酸的來源,這幾種物質一同起作用,就成為人體制造血清素的主要原料,具有鎮定、安眠的功效。

  五、龍眼

  其味甘、性溫,具補心益腦、養血安神之功效。臨睡前飲用龍眼茶或取龍眼加白糖煎湯飲服均可,對改善睡眠有益。

  六、葡萄

  有研究證實,葡萄對改善失眠有很好的作用。其原因在於,葡萄中含有能輔助睡眠的物質--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腦中松果腺分泌的一種物質,其與睡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晚上是褪黑素分泌旺盛的時期,預示著即將要睡眠了,早晨是褪黑素分泌最少的時候,也就是該睡醒的時間了。所以,它可以幫助調節睡眠週期,使不正常的睡眠情況得到改善。

  導致失眠的3個因素

  1、精神因素

  精神過度緊張和興奮,比如應試、參加不熟悉的交際活動、突然交好運、失意、思慮過度等等都可以引起失眠,神經衰弱時尤為明顯,也是造成長期失眠最常見的原因。

  2、軀體因素

  過半數的長期失眠患者為原發性睡眠障礙,包括睡眠中出現呼吸困難及間歇性肌肉抽搐。其它身體狀況如關節炎,胸口灼熱、月經頭痛、飢餓、過飽、腹脹、尿頻、咳嗽、疼痛及其它不適等。身體過度勞累或身體患病,如疼痛、面板瘙癢、咳嗽、心臟病、喘息、 嘔吐、腹瀉等。

  3、心理因素

  長期失眠與很多潛在的心理因素有關。如太過於認真想睡,愈想愈睡不著;夜間睡眠不足,白天拼命補眠,結果是讓自己睡眠狀況更糟糕;白天情緒感情狀態是處在於一個很難過的狀態,結果使得夜晚處於回憶的清醒狀態;社會成就價值的危機,支援每天生活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少了或沒了等等,也會讓睡眠變少。

  治療失眠的7個小妙招

  1、冥想

  通過意向、冥想或呼吸練習來放鬆,有助於身體進入休息狀態。正念冥想強調專注於呼吸,讓人把思想集中到現在;它能在多個層面上促進健康,其中就包括改善失眠症狀。

  2、生物反饋

  生物反饋療法是指睡眠治療專家,把人連到一臺裝置上,失眠者在這臺裝置上可以觀察到自己的生理訊號***如心理、腦電波和呼吸模式***。然後,人們可以在入睡前訓練自己利用這種技能來放緩上述生理訊號。

  3、多相睡眠

  這種方法是指在一天中用多次短暫的睡眠代替一段長時間的睡眠。有些失眠者可以早點上床睡覺,醒來後起床做點其他的事情,然後再躺下睡覺。這是一種完全正常且有益的療法,並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

  4、挑戰不良想法

  有些人躺在床上並確信如果不能很快入睡,第二天就會發生一些可怕的事情***如車禍或被裁員***。一種挑戰這些不良想法的方法就是詢問人們這些可怕的事情實際上發生了幾次。通過假想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人們就不會再有這樣的念頭了。

  5、刺激控制

  在入睡前做一些具有刺激性的事情,如鍛鍊和看電視,這些與入睡困難無關。有睡眠障礙的人應當建立一種“上床就等於睡著了”的觀念。上床後如果睡不著,不妨起身做點其他事情。這麼做的目標是增強身體與把床作為睡眠地點之間的相關性。在某些情況下,練習刺激控制方法的人,可能會在頭幾周裡感覺有點睡眠不足,因為他們不得不下床好幾次之後才能睡著。然而,這卻是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的一個核心部分,它的治療靶向是在思想和行為層面上促進睡眠。這種療法既簡單,又有效。

  6、睡眠限制

  雖然聽起來有些諷刺意味,但它超級有效。睡眠限制是另一種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即有睡眠障礙的人,要限制他們待在床上睡不著覺的時間。如果你嘗試每晚睡眠8個小時,但只有5個小時睡著了,其餘的3個小時都保持清醒狀態。利用睡眠限制這種技術,醫生會告知你只在床上待5個小時,然後就起床。減少在床上待著的時間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不足,但卻有助於在第二天的晚上感覺更疲勞。隨著睡眠質量的逐漸改善,他們可以增加待在床上的時間。然而,在運用這種方法之前,要徵求醫生意見,因為它有一些潛在的副作用。

  7、矛盾意象療法

  失眠本不是什麼大事,少睡幾個小時也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嚴重傷害,可患者對失眠的恐懼、擔心和急於擺脫症狀的心理狀態則使他們焦慮不安的心情加劇,也進一步加重了症狀本身。德國心理學家正是基於這一點提出了一種簡便、快速、易行的心理療法——矛盾意象法,即與設法讓患者擺脫和消除症狀的一般治療方法相反,它是一種讓患者努力加劇症狀的治療方法。它的具體應用方法如下:越是擔心自己睡不著,就越要嘗試讓自己保持清醒狀態。也許沒過幾天,你就能輕鬆入睡了。據心理學專家對採用過矛盾意象療法的220名患者跟蹤調查,其療效鞏固程度亦令人滿意。目前,這種方法已被國內外心理醫生、專家廣泛用於失眠、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