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醫養腎的食譜有哪些

  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由於長期的不良生活習,加之飲食上營養的不均衡,特別容易出現腎虛的現象。那麼冬季腎虛怎麼補好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冬季中醫養腎的食譜,希望能幫到你。

  冬季中醫養腎的食譜

  1、冬蟲夏草老鴨煲

  適應症:各類腎虛患者均可服用。

  選老鴨一隻,冬蟲夏草5克。將老鴨去毛洗淨,去肚雜,將冬蟲夏草放入鴨腹內,用針線縫合,加水過鴨身,放入生薑、蔥後煮開,放入調味品。服用時飲湯食鴨肉,一日兩次,分數日服完,再將冬蟲夏草嚼服,可補腎填精。

  2、黃芪粥

  功能:補氣健脾。

  適應症:氣虛者適宜。

  取生黃芪50克、粳米50克。先將生黃芪煎40分鐘,取其汁備用。粳米加水煮粥至將熟,加入黃芪汁,煮熟,一日兩次溫服。

  3、地黃枸杞粥

  功能:滋陰補腎。

  適應症:陰虛者適宜。

  地黃50克、枸杞子50克、粳米50克。將地黃、枸杞子加水同煎40分鐘,取汁備用。粳米加水煮粥至將熟,加入地黃枸杞汁,煮熟。一日兩次,溫服。

  中醫的補腎酒

  1、枸杞人蔘酒

  配方:人蔘100克、枸杞子1700克、冰糖2000克、熟地500克,白酒適量。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沛,生津固脫,安神益智。適用於腰膝痠痛、勞傷虛損、少食疲憊、心悸健忘、頭痛眩暈等症。

  服法:每日1-2次,每次飲服1-2小盅。

  2、補腎強腰藥酒

  配方:仙茅20g,仙靈脾20g,陽起石20g,蜂房10g,肉蓯蓉30g,杜仲15g,牛膝20g,蜈蚣4條,續斷30g,鎖陽20g,黃狗腎1具,黃精20g,山萸肉20g,枸杞子15g,白芍30g,甘草20g。

  製法:以上藥用滾開水浸透,冷卻後,置容器中,加白酒4-5斤泡,兩週後即可服用,每日總量50mL。

  功效:補腎壯陽強身。

  3、蛤蚧雄睪酒

  配方:蛤蚧1只,蛤蚧睪丸2只,當歸、淫羊藿,鎖陽各20克。

  製法:上藥用陳米酒1000毫升浸泡10~15天即可飲用。

  用法:每天早晚各飲1次,每次25~50毫升。

  功效:補腎壯陽,補肺定喘,補血強身,抗老延年。

  適應範圍:用於腎陽虧虛引起的陽痿,遺精,腰膝痠軟,動則氣喘,四肢無力,面色萎黃,神經衰弱等。

  注意事項:陰虛陽亢、外感發熱、咽喉腫痛、脾虛洩瀉者不宜服。蛤蚧尾不得損傷。

  評介:此方引自《益壽方選》,參考廣西德保縣酒廠配方配製。方中以溫而不燥的補腎益肺之品蛤蚧及蛤蚧睪丸為主藥,佐以補腎壯陽的淫羊藿,鎖陽,補血調經的當歸等,全方共收補腎壯陽、補肺定喘、補血強壯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蛤蚧的乙醇提取物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雙重作用,尤以蛤蚧尾作用最強,淫羊藿則有促進精液分泌的作用。

  腎虛的徵兆

  1、腰痛:腰痛的根本在於腎虛,可分為內傷和勞損。內傷腎虛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體虛或疲勞過度所致,輕者難以彎腰或直立,重者出現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症;勞損腎虛指體力負擔過重,或長期從事同一固定姿勢的工作***如使用電腦、開車等***,久之會損傷腎氣,導致腎精不足。

  2、頭暈耳鳴:很多人都有過頭暈的感覺,那種眼睛發花、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的滋味並不好受,而且頭暈患者常伴有耳鳴,長久下去,甚至會導致耳聾。造成頭暈耳鳴的原因多與肝腎有關,中醫上講“腎藏精生髓,髓聚而為腦”,所以腎虛可導致髓海不足,腦失所養,出現頭暈、耳鳴。

  3、頭暈無力、失眠多夢:腎作為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滋養和溫煦著其他臟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傷及腎臟。許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等病人,往往伴隨有腎虛症狀。

  4、畏寒肢冷:“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風吹的感覺,“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關節的症狀。“畏寒肢冷”往往伴隨腰膝痠痛、神疲倦臥、少氣懶言、口淡不渴等腎虛病症。

  5、哮喘:腎臟有“納氣”的功能,因腎虛不能納氣,就會引起喘息氣短、呼多吸少,感到難以暢快呼吸,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喘息加重、冒冷汗等症狀。

  6、夜間多尿:一般夜尿次數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過全日的1/4,嚴重者夜尿一小時一次,尿量接近或超過白天尿量,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屬於“夜間多尿”。白天小便正常,夜間尿多,是本症的特點,多因腎氣虛弱所造成。

  7、便祕:便祕的人常因排便困難出現肛裂、痔瘡等症,影響工作、生活,苦不堪言。雖然大便祕結屬於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但其根源是腎虛,因為腎開竅於二陰,主二便,大便的傳導須通過腎氣的激發和滋養才能正常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