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的原則有哪些

  到了冬季,天氣更加的寒冷乾燥,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關注冬季的養生工作。那麼冬季養生有什麼原則要遵循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養生的原則

  多點水

  專家介紹,入冬以來,咽乾口燥、面板瘙癢、鼻出血病人明顯增多。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來暖氣後,室內乾燥,丟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身體自然容易出現上述問題。

  專家建議,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因此秋冬季節養生應注意多喝點水,通常每日補水應保持在2000~3000毫升。

  出點汗

  有關專家表示,冬季天氣非常的寒冷,人們更容易變得縮手縮腳,還會盡可能的減少自己的運動量,但是你知道嗎?對於冬季養生來說,適量的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適當的活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小編覺得,鍛鍊身體其實是講究動靜結合的,對於練習瑜伽而言,要以發熱或者是輕微的出汗為好,也可以堅持用熱水泡腳,泡到腳部出汗最好。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也不能出汗太多,否則容易受涼感冒。

  早點睡

  有關專家介紹,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冬季養生注意事項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消化道排除的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汙染。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噁心、食慾不振等現象。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發季節,因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調節飲食

  冬季營養膳食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熱量。攝取礦物質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

  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食物,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斂陰護陽

  冬季,天氣寒冷,寒氣襲人。首先要儘量早睡晚起。冬季人們多習慣早睡晚起,從而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人意志安靜,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其次,要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接著要避寒就暖。如要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等。因此應減少洗澡次數,及洗澡過程的保暖。

  適度進補

  在一般民眾的觀念裡,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對人體的調節滋補十分講究,冬季應注意補腎,腎主髒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的最佳季節。

  意思是天氣與人體方面四季時令對應五臟,冬季宜調理腎臟,腎是生命之元,因此冬季進補重要的是滋補腎臟,腎強壯人體亦強壯。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人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

  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