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但是學習好是有條件的,條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學習是主動的。那麼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

  1.注重循序漸進,一點一滴養成。

  有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必須經常說很多道理,其實不是這樣,家庭教育要注意養成,注重潛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依靠一次次地重複以成自然。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

  由於對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長容易制定許多教育計劃,抓緊一切機會和空閒讓孩子學這學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轟轟烈烈,這是沒有必要的。孩子的學習長達九年、十幾年的時間,轟轟烈烈的氣氛破壞正常學習程序,就如我們食用的米、面、飲用水,味都是淡淡的,因為淡,才能長期食用,所以適宜於孩子的學習氣氛不應該是轟轟烈烈的。

  2.注重營造寬鬆、寧靜的環境。

  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狀態的。用腦需要寬鬆的環境。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錯了一點就厲聲訓斥,這種緊張的氣氛使孩子恐懼,大腦的思考被嚴重抑制、擾亂,嚴重妨礙孩子的學習。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安全感。

  3.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主動安排學習。

  家長要用心創造一種氣氛,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而不是每天放學回到家就聽從安排,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

  家長要多用啟發的方式來指導孩子,千萬不要包辦代替。不要全權為孩子操持,要鼓勵孩子自己進行學習安排,分析自己的學習狀況,積極思考,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經常進行討論、探討,讓孩子去感悟、領會、理解、掌握。比如,家長可以說:“你能自己安排嗎?不會的媽媽幫你。”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主動性,學著自己安排學習。

  4.陪伴孩子學習,做好榜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父母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拿本書在旁邊陪著孩子學習,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就會認真學習。

  父母陪孩子學習,也能夠給孩子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在學校裡,孩子學習有老師和同學的陪伴,在家裡如果突然沒有了學習的同伴,很容易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5.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孩子享受到成功感。

  家長要明確,孩子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轉向主動,需要一個過程。比如,今天主動學習20分鐘,明天主動學習半小時,家長就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如果後天他又回到學習20分鐘,家長也不應該指責孩子意志不堅定、說話不算數,這些“帽子”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孩子在行為上出現反覆是非常正常的,只要發現孩子有一點進步,家長就應該表揚,即使出現波動和迂迴,也不要譴責孩子,因為這也是孩子進步的過程。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建議

  不再催孩子

  被催促說明不被信任。如果我們剛進辦公室,領導就說:“xx,今天的任務要完成哦。”我們可能會想:這不是肯定的嗎?當我們正在開啟電腦,領導又說:“xx,抓緊時間,別磨蹭。”此時,我們會是什麼感受?當我們起身準備去倒杯水,領導再次說:“怎麼?還沒開始工作?”相信我們這一天都很難有好心情,更不會積極主動、熱情投入地去工作。

  因為,我們的情緒在領導的催促聲中發生了變化,他越重視的事情,我們反而越排斥。雖然排斥,但又不能不去做,於是開始應付工作。久而久之,我們就成了領導眼中“工作沒有積極性”的員工。

  同理,孩子也是一樣的,我們的催促引發了他的反感情緒,我們越催他做什麼,他就越不願意做什麼。所以,想讓孩子主動學習,就不要沒完沒了地催他了。

  增強孩子的學習責任感

  我們可能會擔心:孩子本來就不主動學習,再不催,那他還學習嗎?在我們不催促的情況下不會學習的孩子,要麼是不知道不完成作業會被老師批評,要麼是已經習慣了被老師批評。如果是前者,我們就要告訴他不完成作業的後果,讓他自己選擇,只要有一點自尊心的孩子,都會趕快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孩子屬於後者,我們再怎麼催,恐怕也沒有用了。

  所以,我們與其催他學習,不如幫助他增強學習的責任感,讓他對學習有所重視。我們可以告訴他:“學習是你的任務,也是你的責任,就和爸爸媽媽有工作任務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要承擔,別人代替不了你。每天的學習任務早晚都要完成,抓緊時間早早完成,餘下的時間就可以休息和玩耍。如果爸爸媽媽平時完不成工作任務,週末就要加班,就會很累,也沒有辦法陪你。所以,我們都要學會為自己負責。”

  當孩子聽了這段話之後,就知道他該怎麼去做了,這比“催”的作用大很多。

  允許孩子自己安排學習時間

  3年級的李朵每天回家不主動寫作業,不等到媽媽催,她就不動彈。似乎媽媽的催促聲成了她開始寫作業的號令。

  但是,有一天,媽媽一改常態,對她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從今天起你自己安排學習時間,保證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10:00之前睡覺,最遲不能超過10:30。”

  李朵一聽,興奮地說:“媽媽,真的嗎?”

  “當然。”媽媽肯定地回答。

  於是,李朵回到自己的房間,找出一張紙就開始製作學習時刻表。之後的每一天,她都會按自己規定的時間學習,當然有時也會偷懶,但學習的主動性在穩步提高。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當我們把他的自我管理權還給他的時候,他會很好地利用。所以,我們不妨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如果孩子安排的合理,我們就給予肯定,如果不合理,我們就提供協助。這樣,孩子會因獲得自主權而更加主動地學習。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注意事項

  1.老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孩子就非常被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學習主動性。一旦離開家長,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

  適當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終是為了孩子自己主動去學習,所以督促只能適當,而且要講究方法。

  比如孩子玩得久了,家長可以說:“你準備什麼時候做作業呢?”提醒孩子學習要自己安排。如果家長每天老是命令說:“該做作業了,不要玩了!”這就使孩子沒有了主動,還可能產生逆反心理。

  2.督促孩子學習切忌嘮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

  在家長的絮絮叨叨、指責數落中,孩子絕不可能有積極愉快上進的情緒,很難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家長的嘮叨,不停的催促、訓斥,使孩子緊張,無法獲得寬鬆寧靜的氛圍,影響學習。家長要學會長話短說,不必要的話不說。

  3.培養良好的習慣也不能過分督促,提出要求,就要求孩子一定做到。

  養成習慣不在於每天催促,而是要求每天做到。有的家長不停地催促:“起來起來!快點,快點!”孩子就越拖拉、越被動。有的家長做得很不錯,告訴孩子每天必須做到按時睡覺和按時起床,別的暫時不要求,讓孩子感到這件事的重要。之後,孩子有做不到的時候,家長非常堅決、簡單地說:“必須做到。”不許拖拉和討價還價,孩子做到了,就給予誇獎。這樣才能促使孩子的自我管理、主動能力得到發展。

  總之,家長的督促要著眼於孩子主動性的發展,不少孩子學習差、習慣差,往往不是因為督促太少,而是因為督促過分,使孩子失去了主動性造成的。

1.怎樣教育孩子愛學習

2.引導孩子愛學習的方法

3.家長如何讓初中生愛上學習

4.《怎樣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觀後感5篇

5.《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觀後感:快樂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