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育苗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洋蔥中的抗氧化物質對人體抗擊炎症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抗氧化物質可防止體內脂肪酸氧化。洋蔥育苗的種植技術要求有很多。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洋蔥育苗的關鍵技術。

  洋蔥育苗的關鍵技術

  一、合理施肥。洋蔥種籽小,幼苗生長緩慢,弦狀根較短,根量少,對肥水吸收利用率不高。苗床應選擇土壤肥沃疏鬆,能保持溼潤,並在3-5年內未種過蔥類的地塊。結合深翻施腐熟的有機肥約10千克/平方米,氮磷複合肥60-80克/平方米。混合均勻,整平踏實。

  試驗證明,合理施肥,培育壯苗,是增產的關鍵措施之一。苗期施用氮、磷肥和氮、磷、鉀三要素配合肥的幼苗,比不施基肥的幼苗單株平均重量及根系重量可增加1倍。

  二、澆足底水。根據菜農多年經驗,洋蔥育苗溼播比干播效果好。底水灌飽,灌水深度不少於6釐米,以滿足洋蔥出苗的需要,中途灌水使苗床板結,不利全苗和洋蔥的健壯生長。

  三、適期播種。具體播期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可用作圖法來確定當地播種期。即以溫度為縱座標,以月份為橫座標,用月平均氣溫的數值繪製一條曲線,在上面找出15℃點,通過此點對橫座標作一條垂線,與橫座標的交點處再向前推40天,即為當地的適宜播種期。各地都有適宜的播期。這是長期從生產實踐中得出來的,應當遵守而不能隨意改變。秋播育苗如播種過早,第二年可能發生早期抽薹而過晚播種,幼苗營養體過小,越冬困難,也會給生產帶來不良後果,反而得不償失。

  四、覆土適度。洋蔥落水播種後,要及時覆土,用腐熟的農家肥摻土過篩,覆蓋厚度0.8-1.50釐米,覆土過薄易產生"帶帽苗",致使洋蔥紮根過淺而死亡或雖未死亡但生長不健壯,易產生倒伏,覆土過厚也會影響全苗。

  五、及時遮陽。洋蔥發芽不需要光,對氧也沒有過高要求,洋蔥播種後,就應及時覆膜或蓋草,用來保持土壤溼潤和防止暴雨沖刷,有條件的地方應選用遮陽膜。條件不具備可就地取材,用草覆蓋。根據菜農經驗,用黃蒿覆蓋比麥草覆蓋透氣性好,苗床汙染少。

  六、葉面噴肥。洋蔥葉面噴磷可促進根系發育。這是因為洋蔥從土壤中吸收和運轉磷的過程十分緩慢,據有關資料表明,從根尖吸收後運轉到葉尖端大約需要3-4天,葉面噴磷在一兩個小時即可吸收運轉。為了利於緩苗髮根,在定植前10-15天對洋蔥苗葉面噴灑0.2%-0.4%磷酸二氫鉀,可提高洋蔥定植後的髮根能力。這是一項惠而不費的方法,值得提倡。

  洋蔥儲存的時間

  洋蔥可以數月不壞。

  洋蔥是比較耐貯的蔬菜,但如果貯藏方法不當,也會造成爛耗、幹縮現象。洋蔥剛成熟的新鮮期,是營養價值最高的時段。在貯藏過程中,洋蔥的養分會逐漸減少,如果洋蔥己開始發芽或一些地方變軟,就不能再食用了。所以對於洋蔥的儲存一定要注意方法。

  1、掛藏。小量貯藏時,可將充分晾晒好的洋蔥辮,掛在屋簷或溫室後坡下,只要通風、乾燥、雨淋不著就可以。

  2、坯藏。把充分晒乾的好洋蔥頭混入細沙土和成泥中,晒乾後堆在通風乾燥的地方,注意防雨防潮。

  3、新鮮的即食洋蔥,最好是存放在一個開放的容器內,且應遠離潮溼的環境。洋蔥一旦切開,即使是包裹了保鮮膜放入冰箱中儲存,因氧化作用,其養分也會迅速流失。因此,洋蔥最好吃多少切多少,儘量避免切開後儲存。

  洋蔥的功效和作用

  改善便祕

  洋蔥的硫磺成份在大腸與蛋白質,或腸內的細菌結合,形成硫化氫,能促進腸蠕動。豐富的可溶性食物纖維能刺激腸,使運動更旺盛,而寡糖也能抑制腸內壞菌增殖,有效改善女生常見的便祕症狀。

  預防骨質疏鬆

  洋蔥所含的斛皮黃酮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可和女性荷爾蒙或骨質疏鬆藥物相匹敵,有研究報告,每天吃200-300g洋蔥,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改善面板問題

  谷胱甘月太能抑制黑色素生成,對溼疹、面板炎、蕁麻疹或肝斑有改善作用。而斛皮黃酮可抗UV,具有美白效果。

  改善眼睛疲勞

  谷胱甘月太具有促進角膜膠原蛋白合成,維持水晶體的透明性。洋蔥含豐富谷胱甘月太,實驗發現可改善眼睛疲勞、眼睛模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