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的論文發表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通過各種途徑籌集資金強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參保人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退出勞動崗位且符合法定條件,可以從養老基金中領取養老金,保證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管理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溯及時間長,事關職工的切身利益,在企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X公司是一家從事石化油氣勘探開發、銷售、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經過多次改革整合重組的大型企業,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管理經過多年的探索,雖然按照地方社保機構相關政策,嚴格執行並辦理各項業務,社會保險管理工作也日趨規範化、科學化,但是仍存在一定問題,與推進企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適應。

  二、養老保險管理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X公司承擔著近1.4萬名在職職工、0.9萬名離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管理,參保地區跨越多個省市,區域寬、點多線長,各統籌區域管理方式和社會保險待遇計算存在一定差異。企業在養老保險管理中一是加強職工收入申報,嚴格工資收***徑、規範申報程式、彙總核對、本人簽字確認,避免少報、多報、漏報,確保職工繳費基數的準確性。二是加強養老保險繳費管理,採取收支兩條線,在與地方社保機構核定資料基礎上,編制各單位社會保險繳費計劃,統一支付社保機構,理清單位與單位之間、單位與職工之間、單位與地方社保機構之間繳費,杜絕欠繳、漏繳,減少補繳等情況。三是加強職工參保資訊維護,配合SAP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管理,核定參保人員出生時間、參加工作時間、崗位類別等基本資訊,確保資料一致性,提高資料使用的有效性。多年來,X公司按照地方社保機構相關政策,嚴格執行並辦理各項養老保險業務,養老保險管理工作也日趨規範化、科學化,但由於各地政策差異和業務辦理規定的不同,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養老保險跨省轉移接續的問題

  X公司總部設在四川省成都市,基層單位地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湖南等省、直轄市、自治區,而職工的養老保險關係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省本級、雲南省省本級、貴州省省本級、長沙市市本級、重慶市市本級等地方社保機構參加,統籌層級不同,由於企業工作性質,職工在油田系統內相互調動頻繁,涉及跨省轉移社會保險人員較多,地方社保機構轉移經辦流程、操作口徑不一,對接困難,造成轉移個人賬戶資金時間過長。特別是職工批量轉出養老保險關係時,地方社保機構因轉移資金量較大,因資金計劃原因延遲支付轉移,或者停止辦理企業員工的養老保險轉移,嚴重影響職工退休條件審批和待遇領取,職工意見反映較大。

  ***二***參保地政策不一樣

  職工退休待遇計算不一樣,造成相互攀比,宣傳解釋工作難度大。一是已退休人員間的相互攀比。X公司整合重組前已有八千多名離退休職工,其養老金有的是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計算的,有的是按企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計算的,計算待遇政策不同,退休早的人員待遇相對較低,新增退休人員待遇相對較高。二是不同參保地退休人員相互間的攀比。現在企業職工雖然均參加的企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但是由於各參保地在崗職工工資以及待遇計算政策規定等原因,養老金計算結果差別肯定是存在的,如四川省規定取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職工,退休時按繳費年限每滿一年增發本人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0.1%的養老金;雲南省規定企業職工自批准退休次月起發給上年度全省月平均養老金5%的計劃生育獎勵。三是基層單位社會保險管理人員變動相對頻繁,變動後的管理人員對社會保險政策、業務操作流程、參保人員情況等不熟悉,工作中溝通協調又不及時,導致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滯後或出錯,影響日常業務申報工作及退休人員養老待遇領取時間,在養老保險政策宣傳、解釋上不到位,造成職工片面地認為同單位工作,同時間退休,就應享受同等待遇,盲目攀比。

  ***三***人事檔案基礎管理薄弱

  造成職工退休條件稽核不能及時辦理,待遇領取受到影響。近年來,地方社保機構在稽核人事檔案確定職工退休時間時發現檔案記載出生時間與企業申報的出生時間不一致,檔案中出現記載多個出生時間,稽核結果與職工發生異議的相對較多。檔案中有關參加工作時間及經歷、崗位類別、從事特殊工種等材料缺漏,後期完善材料難度大。特別是從事特殊工種人員的檔案記載不全,如從事特殊工種的名稱不準確、從事特殊工種的起始時間不清楚、變動崗位或工種沒有記載等等,給特殊工種認定帶來較大困難,職工反映較強烈。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一***加強職工養老保險關係跨省轉移的規範性

  首先,加強養老保險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職工瞭解熟知養老保險關係轉移的條件、經辦流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辦理跨省轉移,與參保人員戶籍有關,所在地***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下同***就業參保的,戶籍所在地的相關社保經辦機構應為其及時辦理轉移接續手續;參保人員未返回戶籍所在地就業參保的,由新參保地的社保經辦機構為其及時辦理轉移接續手續。但對男性年滿50週歲和女性年滿40週歲的,應在原參保地繼續保留基本養老保險關係,同時在新參保地建立臨時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賬戶,記錄單位和個人全部繳費。參保人員再次跨省流動就業或在新參保地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將臨時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賬戶中的全部繳費本息,轉移歸集到原參保地或待遇領取地。參保人員經縣級以上黨委組織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批准調動,且與調入單位建立勞動關係並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不受以上年齡規定限制,應在調入地及時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手續。油田企業系統內調動人員必須持單位調動通知、身份證並在所屬單位書面申請保險關係跨省轉移。其次,統一企業內部參保地區跨省轉移的經辦規程,統一操作口徑,同時在企業內建立正常跨省轉移溝通協調機制,明確基層單位保險管理人員、片區保險管理人員及轉接雙方地方社保機構業務溝通協調的責任,避免轉移接續不到位或職工往返奔波。

  ***二***進一步規範退休審批程式

  堅持退休審批公示制度,從嚴把好退休審批關。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要領取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二是累積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週歲,女工人年滿50週歲,女幹部年滿55週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週歲、女年滿45週歲。針對企業參保人員情況,基層單位結合職工人事檔案記載初步核定退休條件,特別是提前工種退休,必須本人書面申請、單位初審、單位承諾,實行退休公示制度,自覺接受企業和參保人員的監督,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經公示無異議後,再由社保經辦人員送地方社保部門進行退休審批,杜絕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防止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流失。

  ***三***加強社會保險管理隊伍建設

  企業社會保險管理工作涉及面廣,業務模組多,工資申報、費用繳納、人員管理、待遇發放等一系列環節,需要一批高素質的保險管理人員進行有效執行和管理工作業務,服務於企業的改革和穩定,維護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首先,與地方社保機構建立培訓需求資訊,藉助多渠道培訓平臺加強保險管理人員對現行社會保險政策的學習,提高政策理解和實際運作水平。其次,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編制操作性、時效性較強的年度培訓計劃,以“師帶徒”的形式,熟練掌握業務經辦流程,提高社保管理人員業務操作水平和業務經辦效率。

  ***四***切實加強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確保參保人退休後待遇享受

  人事檔案是參保人員個人工作經歷的原始記錄,是參保人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它的真實、完整與否,直接關係到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企業人事檔案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和提高參保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水平,健全完善各項檔案管理制度,對檔案材料的收集、歸檔和轉進、轉出的檔案,要加強管理,從嚴要求,防止虛假材料進檔或隨意抽取檔案材料,避免弄虛作假現象發生。檔案管理部門要與社保管理部門對達到退休條件擬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進行提前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退休手續的順利辦理和待遇享受。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