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界組最長的公路

  2016年9月26日,全長930公里,位於內蒙古西部的京新高速臨白段全線貫通。作為世界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過程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艱辛呢?下面由小編帶你瞭解吧。

  2016年9月26日,全長930公里,位於內蒙古西部的京新高速臨白段全線貫通。隨著最後一段瀝青上面層的鋪設成功,京新高速臨白段主線全線貫通。臨白段全長930公里,始於內蒙古臨河市,經青山、額濟納旗,止於內蒙古和甘肅交界的白疙瘩,橫穿內蒙古西部巴彥淖爾市河阿拉善盟境,是亞洲最大的單體公路交通工程,總投資370億元,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100公里以上。

  京新高速全長2582公里,途徑北京、河北、內蒙古、甘肅、新疆5省區,串聯起北京——張家口——烏蘭察布——呼和浩特——包頭——臨河——額濟納旗——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各個城市,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交通要道。京新高速公路的建成,將成為北京連線內蒙古西北部、甘肅北部和新疆最為便捷的公路通道,與現有道路相比,新建的京新高速公路將北京至新疆的距離縮短1300多公里。

  困難重重 荒漠上築起沙漠巨龍

  京新高速穿越的是我國四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中途是數百公里的無人區,在這樣一片沒有水,沒有電,沒有通訊,沒有人煙,幾乎與人類現代文明隔絕的戈壁灘上,建成一條我國最高等級的高速公路,難度可想而知。沒有路,施工材料進不了工地,施工人員就修建了比高速路還長的施工便道,同時也方便了當地群眾。建設者在沒有水,沒有電,沒有通訊,沒有路,沒有人煙的戈壁沙漠。完成了通向文明和進步的高速公路。

  荒漠修路 環保先行

  戈壁沙漠的生態是非常脆弱的,每到4月的揚沙季節,施工是很難進行的。所以防風固沙這樣的環保工程,是施工方最先進行的工程。為了更好固定公路線的流沙,施工人員還在沙帶的網格內種植了適用於沙漠地區生長的紅柳。修路離不開土,在戈壁施工, 把荒禿的山包整理成平地, 取土的同時增加了牧場, 沿線專門修建了供野駱駝等野生動物遷徙的過道橋涵、環保隔離柵欄和大量的野生動物飲水點,儘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又一交通動脈

  編號為G7的京新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重要幹線之一,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又一交通動脈,這一構想已經延續百年。早在一百年前,孫中山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要建設“東起北平***北京***、經阿拉善,西至迪化***烏魯木齊***的第二條進疆大通道”的規劃與夢想。然而由於連年戰亂、國力不濟等原因,一直未能實施。2012年京新高速正式開始建設,百年夢想終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