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眼鏡王蛇

  眼鏡蛇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毒蛇,但是對於眼鏡蛇的瞭解我們普通人是比較少知道的,下面是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眼鏡蛇的介紹,希望可以讓大家快速的瞭解帶眼鏡蛇的習性。

  

  眼鏡王蛇最大長度紀錄有6米,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種。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眼鏡王蛇毒性極強。

  形態特徵

  眼鏡蛇***學名:Naja***為眼鏡蛇屬動物的通稱,是眼鏡蛇科的一屬,其成員大多被統稱為眼鏡蛇。雖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類的名字包含“眼鏡蛇”***Cobra***一稱***如眼鏡王蛇、水眼鏡蛇、唾蛇***,但它們因演化親緣性不足而並不歸為此屬。眼鏡蛇屬目前約有20多個已確認物種,但分類學上經常就物種的獨立性問題而存有爭論,因此某些資料也可能有所出入。此屬的成員主要分佈於中東、東南亞、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眼鏡蛇科主要特徵:上頜骨較短,前端有溝牙,溝牙之後往往有一至數枚細牙,系前溝牙類毒蛇,毒液含神經毒為主。本科蛇類不愛活動,頭部呈橢圓形,從外形看與無毒蛇不易區別。頭背具有對稱大鱗,無頰鱗。瞳孔圓形,尾圓柱狀,整條脊柱均有椎體下突。中國只有4屬8種左右,如銀環蛇 、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等主要劇毒蛇。劇毒蛇的顏色多種多樣,從黑色或深棕色到淺黃白色。與無毒蛇不同,毒蛇的尖牙不能摺疊,因而相對較小。多數眼鏡蛇體形很大,可達1.2-2.5米長眼鏡蛇毒液為高危性混合毒液。眼鏡蛇最明顯的特徵是其頸部皮褶。該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嚇對手。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皮褶兩側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出"呼呼"聲,藉以恐嚇敵人。事實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頸部,而眼鏡蛇只是更為典型而已。

  生活習性

  眼鏡蛇常喜歡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區的灌木叢或竹林裡,山坡墳堆、山腳水旁、溪水魚塘邊田間、住宅附近也常見出現。該蛇食性很廣,既吃蛇類、魚類、蛙類,也食鳥類、蛋類、蝴蠍等。屬晝行性蛇類,主要在白天外出活動覓食。眼鏡蛇能耐高溫,在35-38℃的炎熱環境中照樣不迴避陽光,仍四處活動,但對低溫的承受能力較差,冬季都喜叢集冬眠,在氣溫低於9℃時易遭凍死。眼鏡蛇有劇毒,若惹怒了會傷人,為我國的主要毒蛇之一。

  生長繁殖眼鏡蛇是卵生動物,其繁殖期為6-8月,雌蛇每次產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孵化期約50天,幼蛇3年後達到性成熟。

  分佈範圍

  眼鏡蛇分佈範圍極廣,除了歐洲和馬達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溫暖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眼鏡蛇分佈於從非洲南部經亞洲南部至東南亞島嶼的區域。主要分佈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東南亞島嶼。在我國,眼鏡蛇主要分佈在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爾可見,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