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意象藝術意象藝術的研究

  藝術意象是藝術家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蘊追求的體現,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那麼你對藝術意象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意象藝術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意象藝術的簡介

  意象藝術是藝術家在藝術構思的過程中,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到的客觀物象相融合,並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手段和規律作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於觀念中的藝術形象。

  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藝術意象具有以下特徵:

  ***1***虛擬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現實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虛構來表現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可以用非現實的形態表現現實中已有的東西。

  ***2***感性,指意象可以為主體感官直接把握、感知、體驗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體性。

  ***3***想象性,指意象是經過藝術家的想象將“意”與“象”融為一體的產物。

  ***4***情感性,是藝術家創造意象的重要動力和導引,並伴隨著意象創造的全過程。

  意象藝術的研究

  近現代從事意象藝術研究的大家有: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林風眠,李苦禪、李可染、陸儼少,傅抱石,潘天壽等。

  近年來,從事該藝術研究的畫家有:吳冠中、范增、範揚、龍瑞、王鏞、韓美林、陳平、梅墨生、王明炎、唐風、南山樂山、等。

  意象主義的概念

  意象主義是20世紀初期英美詩歌屆掀起的一場運動,這場運動提倡詩歌應遵循意象的準確性,使用清晰精準的語言。意象主義者反對過多的涉及情感和技巧,而這些是在浪漫主義詩歌和維多利亞詩歌中經常出現的。這和他們同時代的喬治亞風格的詩人截然不同,喬治亞詩人提倡繼承傳統。1914年到1917年許多後來並非在詩歌領域出名的現代主義作家以意象主義的名義出版了大量詩集,主要收錄在四冊詩集中。

  意象主義強調回歸到比較古典的風格,如表達的直觀性,語言的間接性,主張嘗試非傳統的詩歌格式。他們認為物體就是物體,這種觀點透露出當代前衛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後來的立體派。這場文學運動由龐德發起,他和一起朋友認為十九世紀的詩歌都有以下的缺點:詞彙堆砌、語言過時、重複累贅、格式複雜,尤其是傳統的章節和音步。意象主義者倡導直接反映事物,詩韻應該由樂感。龐德以及他的跟隨者認為應由意象產生情感,而不是作者告訴讀者應該有何種感情。

意象藝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