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普洱茶藏茶的關聯與區別

  安化黑茶、普洱茶、藏茶是湖南、雲南和四川三地黑茶的典型代表,分別產於湖南安化縣、雲南普洱市***原思茅地區***、四川雅安地區。這三類黑茶既有傳承淵源,又有明顯區別。下面略加梳理,以饗茶友。

  

  1、歷史淵源:

  四川是中國茶葉加工的原創地,各地茶葉的工藝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川茶的“蒸青”工藝在唐、宋時期就已流行全國,成為當時茶葉前期加工的不二選擇。雅安地區的藏茶是四川黑茶的典型代表,至今仍保留了傳統蒸青的做法。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認為蒸青團餅工藝過於繁雜,為節約人力物力提倡製作散茶,因此,安化黑茶將川茶的蒸青改進為鐵鍋“炒青”,以去除青葉氣,同時增加了鬆柴明火烘焙工藝,使做好的毛茶既利於存放,又略帶松煙香,極受西北地區遊牧民族歡迎,成為明、清兩代的黑茶龍頭。

  普洱茶歷史上並無熟茶,只有生茶。1973年,國家商業部在湖南安化開辦黑茶工藝培訓班,邀請四川、湖北、雲南、廣西的國營茶廠前來技術集訓,其中唯獨雲南沒有黑茶。當時正值“***”期間,上級要求安化茶廠“破四舊,立四新”,無償為雲南兄弟省貢獻工藝祕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安化公開了部分發酵工藝。昆明茶廠技術員在學習渥堆發酵技術後,回去用晒青毛茶潑水渥堆,反覆發酵實驗,於1975年試產成功,定性為“熟普”,並逐步推廣到雲南全省,形成了自己的重渥堆工藝特色。

  2、產地區別:

  湖南安化海拔略低,無霜期稍短,雨水充沛,氣候反差巨大,四季分明,新茶味烈,清代兩江總督陶澍贊其“茶品喜輕新,安茶獨嚴泠”。安化獨有七億年前形成的“冰磧岩”世界奇觀***佔地球總量85%以上***,岩層內鋅、硒等有機元素極為豐富,茶樹生長環境獨一無二。

  雲南普洱和四川雅安屬高海拔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降雨量大,故兩地黑茶的茶性相對溫和。

  3、原料區別:

  安化黑茶採用喬木大葉種鮮葉製作的黑毛茶,選料老、嫩均有,允許有一定的含梗量,用不同工藝來製作不同風味產品。

  普洱茶採用雲南大葉種喬木茶葉製作的晒青毛茶、選料成熟,少梗少莖。

  藏茶採用四川小葉種灌木茶葉製作的蒸青毛茶,用料成熟,部分含莖,少梗。

  4、工藝區別:

  安化黑茶分為黑毛茶初制及成品精製兩大工藝。初制有殺青→揉捻→渥堆→復揉→烘焙工藝,精製有蒸→灌→壓→緊→晾***或發花***等工藝。殺青為鐵鍋炒青,烘焙為鬆柴明火烘乾。前後期均有發酵,前期渥堆2-3天為淺發酵,成品茶有後發酵工藝,其中茯茶發花需35天左右,千兩茶晾晒則達49天,採用最原始的包裝與茶葉一體成型工藝。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其中生普用晒青毛茶蒸壓而成,由於晒青毛茶沒有經過發酵環節,工藝上屬於綠茶,因此新壓的生餅只有經過一定年份自然發酵後,才能稱為普洱茶,但不屬黑茶範疇;熟普是昆明茶廠1973年在湖南安化學習渥堆發酵技術後,採用晒青毛茶加水深渥堆、重發酵***45-50天***工藝,於1975年試製成功,稱雲南黑茶。

  藏茶的主要工藝程式有,成熟鮮葉殺青→揉捻→渥堆發酵→乾燥→壓型等工序。其中蒸青工藝以幾輪反覆的高溫蒸、攤作為發酵方式,為重發酵工藝***約30天***。

  5、風味區別:

  安化黑茶前期發酵較淺,又有鬆柴明火烘焙工藝,故略帶松煙香,有酵香或甜酒味,茯茶有菌花香,花捲茶有藥香,新茶湯色略淡而霸氣,老茶琥珀透亮,醇和厚重,陳香突出,回味悠長。老茶比較新茶在湯色、口感和功效上有質的飛躍,越陳越香。

  普洱熟茶為重發酵而來,渥堆味偏重,經幹倉陳化後帶有陳香,湯色濃重,口感粘稠或滑爽,老茶轉化不明顯。

  藏茶為反覆發酵而來,熟味較明顯,湯色紅亮清透,口感醇和但回味偏薄,老茶轉化不明顯。

  6、功效區別

  三種黑茶皆有消食解膩、降三高、抗氧化、補充維生素等相似功效。

  安化黑茶經過適當的渥堆,茶中的多酚類物質含量降低,茶性溫和,不傷胃腸;茶中以假絲酵母菌為發酵的主體菌種,比其它茶類多出18餘種有益人體的氨基酸,調和腸胃效果極好。鬆柴明火的高溫乾燥工藝,有效降低了茶咖啡鹼含量,飲之有安眠養神功效。安化黑茶原料成熟、內質豐富,茶多糖的含量在黑茶中最高,對高血糖及糖尿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獨特的發花工藝使部分茶品產生了大量的稀有益生菌——冠突散囊菌***金花***,內含超過450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及成分,被譽為“再生靈芝”。安化黑茶硒含量高而適度,是“適度富硒茶”,能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力。

  生普洱茶的發酵程度很低,茶多酚及茶咖啡鹼的含量較高,衝擊味蕾及神經系統,有較強的提神醒腦作用,對腸胃刺激較大,體質虛寒、神經衰弱者應留意。

  熟普洱茶和藏茶的發酵時間長、程度高,茶多酚和茶咖啡鹼成分已經衰減,對睡眠影響不大。兩茶同樣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調理胃腸功效明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