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和姑娘果的區別有哪些

  一般情況下,燈籠果和姑娘果雖然在外形上很相似,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水果,是存在一定區別的。下面小編分享了燈籠果和姑娘果的區別,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燈籠果

  燈籠果,別名:打頭泡、燈籠草、鬼燈籠。拉丁文名:PhysalisperuvianaL。屬茄科、酸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叢高40~90cm,具匍匐的根狀莖。莖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密生短柔毛。葉較厚,闊卵形或心臟形,長6-15釐米,寬4-10釐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對稱心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尖牙齒,兩面密生柔毛;葉柄長2-5釐米,密生柔毛。花單獨腋生,梗長約1.5釐米。

  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

  什麼是姑娘果

  姑娘果又叫菇蔦、菠蘿果、學名酸漿,超市裡標寫的是“美國珍珠果”,多野生分佈於東北地區。外有燈籠狀外皮包裹,果實分紅黃二色,多籽。成熟後的姑娘果果實有黃色和紅色兩種,皮軟軟的,扒下來之後見果實。黃色的甜味。紅色的有苦有甜。放到嘴裡咬食時能聞到一股醇香,一種很質樸的口感。

  姑娘果果子是一個套著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裡面有很多小籽,果實營養豐富,富含糖、有機酸、維生素C以及鐵、磷、鉀、鈣等微量元素。未成熟時味酸,成熟後呈黃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不僅可以鮮食,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罐頭、果汁等多種食品。由於果實酸味純正,完全成熟的果實酸甜適口,別具一格。

  燈籠果和姑娘果的區別

  形態不同

  【燈籠果】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米左右,老枝灰黑色,小枝灰色至灰褐色,幼時有柔毛,皮條狀或片狀剝落,在葉下部的節上具1~3枚粗刺。

  【姑娘果】姑娘果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50~80釐米,地上莖常不分枝,有縱稜,莖節膨大,幼莖被有較密的柔毛。

  外觀不同

  【燈籠果】燈籠果呈球形,果子比拇指大一點,上面有一道道縱向的紋路,猶如燈籠的骨架得名。

  【姑娘果】姑娘果外包一個燈籠狀的外皮,光亮而透明,幾條縱行維管束清晰可見,很像燈籠,所以也被叫做燈籠果。

  味道不同

  【燈籠果】燈籠果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黃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味道酸甜可口。

  【姑娘果】姑娘果沒成熟時非常苦,但到了秋天經霜之後,外層的包皮變成火紅色,裡面的果實成黃色,熟透後不但甘甜而且還帶那麼一點奶味。

  口感不同

  【燈籠果】燈籠果裡面有很多小籽,水分不多,吃起來的感覺像石榴。

  【姑娘果】姑娘果相對要有水分些,吃著跟無籽提子差不多。

  習性不同

  【燈籠果】燈籠果喜溫20~25℃,光照在3000~4000米海拔陽光範圍內,對土壤要求不嚴,對營養條件要求高。

  【姑娘果】適姑娘果應性很強,耐寒、耐熱,喜涼爽、溼潤氣候、不擇土壤,在3~42℃的溫度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

  用途不同

  【燈籠果】燈籠果的果實香甜可食,可做罐頭、果醬、釀酒、飲料等,還可用作解乏、治療視力障礙以及關節炎的藥物。

  【姑娘果】姑娘果的果實可以生食,又可製成綠色食品飲料,還具有園林價值,適合庭院栽培,常作切花、多年生花壇供觀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