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綜合徵

  就是人們在大假之後的各種生理表現。比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準備等等。

  與上述節日心理失調相對應的是節後抑鬱。有些人會因從節日的玩樂中突然回到平靜而出現失眠、胸悶、心中空空如也、失落、抑鬱等現象。通俗地說,這是因為人們不能“收心”,無法學會自我調節以適應原有的平靜狀態。要預防這種現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穩過渡,節後及時“找事幹”,避免突然“急剎車”。如果條件允許,採用想象放鬆法也可達到較好的調適效果。如何避免節後上班太痛苦,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給自己適應的時間

  假期和非假期是兩種不種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七天大假,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我們的身心開始去適應一種“娛樂、鬆馳、非理性”的舒適狀態,假期一結束,意味著又要開始一種“條理、緊張、挑戰、理性”的工作或學習狀態。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理智層面的假期結束了,但潛意識層面的假期還沒有結束,所以,出現節後綜合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應。給自己一週的適應時間,讓意識和潛意識接上軌。

  生活作息提前調整

  節日期間,各位親友聚會,應酬會面,會提高我們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導致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所以,收假前一天應“靜下來”,避免高強度應酬,在家休息,吃些清淡的飲食,新鮮的水果,聽些輕音樂,晚上早睡。

  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強度工作

  很多白領一收假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計劃中,這會增加焦慮感,加劇的症狀。上班前三天,儘量安排一些計劃性、交流性質的工作,可以給到到一個緩衝調整的時期。

  運動調整精神狀態

  假日期間,運動減少,會讓人變得“懶懶的”,收假後,可以進行運動量相對大的運動,比如快跑、游泳,可以幫助身體消耗一些能量,重新獲得元氣。

  飲食調整身體狀態

  節日期間都是大魚大肉,導致腸胃負擔過重,收假後的飲食不濟也容易讓人精神不振。收假前三天可以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開水,多吃粗纖維和綠色蔬菜,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胃腸道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