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做到管理創新

  ?下面由小編為你解答。

  一、寬則得眾

  曾子說“:士不可不弘毅。”因此,校長應心胸寬廣、意志堅強。“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寬厚、溫柔、敦厚是足夠包容萬物的。內心仁厚了,心境自然也就寬巨集了,心境寬巨集了,道路也就寬闊了,道路寬闊了,於人於已都方便了。對自已嚴格,對別人寬厚,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校長要能容人,有雅量。首先,校長要容得下教師。有些教師由於長期處於教育教學第一線,心理壓力很大,天長日久難免有些怪異;還有些教師自恃有學問,敢與領導叫板,以顯示自身的與眾不同,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缺陷的表現。凡此種種,校長大可不必計較,只要不影響學校正常工作,均可一笑了之。這就是校長的容人之量。其次,校長要容得下學生,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要動不動就把學生趕走,更不要傷學生的自尊。筆者曾給學校幹部算過一道題,題目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每個人三年只犯一次較大的錯誤,平均每天幾起事要處理?”答案是每天十多起。事實上,遠遠達不到這個數。這說明學生的基本素質還是很高的。再次,校長要容得下事情。教育是有規律的,事物發展變化也是有規律的,有些事情的發生、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就需要校長有耐心、能擔住事,在合適的時候解決合適的事情。做到容人容事,大家自然心情舒暢,認認真真搞教學,紮紮實實抓管理,是為得眾。

  二、信則人任焉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即“誠”是自己成全自己,也就是人的本性使然,是真誠的人對自己的完善。“道”是自己引導自己,是自己在為自己鋪路。自我完善是仁義的表現。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環節。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其實質也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的。校長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可失信於教師、失信於學生。誠信是學校與師生員工以及師生員工之間相互關係的基礎性道德規範。學校各項制度的制定落實,特別是如績效考核工資的發放、聯盟校的獎勵、教師的崗位設定、職稱評審和外出學習等涉及切身利益制度的制定實施,事先要徵求意見,廣泛醞釀,取信於教職工;事中要嚴格遵守制度,積極穩妥推進,讓教職工放心;事後要陽光公示,公開透明,一律兌現。只有自身誠信,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

  三、惠則足以使人

  在課堂中對學生的權利給予尊重,使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敢於進行感情投資,實行情感教育和情感管理。情感教育的前提是重視學生的情緒、情感等因素,努力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事。很多教育實踐表明,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就充滿生機,最終讓學生因知識與能力而自信,因品德與行為而優越。讓學生看到憑著自信心與優越感,他們的出路有多種選擇,他們的前景無限廣闊。惠則足以使人,是使人振奮,使人凝心聚力,使人攻堅克難,使人努力創造美好的明天。校長一定要不斷地為師生勾畫學校的明天,確立一個又一個實惠的目標,而每實現一個目標,師生就能真正得到實惠,這樣學校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越辦越好。孔子說,恭、寬、信、敏、惠,能行此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作為一名校長,無須也無能去行天下,但把這五個字運用於指導學校管理工作,總是有益的。

  四、敏則有功

  “敏”是指敏銳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抓住機遇謀發展。在當今這個複雜的、紛繁的、喧囂的世界裡,用靜靜的心看清世界,敏捷地付出行動,也是不容易的。只有這樣,才能為人民建功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校長至少應該做到兩點:第一,要識大體,顧大局。校長要認清形勢,明確方向。把教育置於民生的首位,這就是當今中國教育之大體。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不是一所學校的教育。一個明白的校長,必須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決執行國家的教育法規。要善於對學校發展加以分析考量,加以探究,堅決按教育規律辦事。第二,要明大理,行大道。學校教育是光明正大的教育,無論怎樣抓機遇,無論怎樣謀發展,都必須把教育的尊嚴放在首位。校長應當是教育尊嚴的堅決維護者。以招生為例,每位校長都希望招到最優秀的學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樂乎”。然而,如果採用各種許願的手法去拉學生,甚至更偏激的辦法,就顯得有些斯文掃地了。筆者相信沒有一位校長不維護教育的尊嚴,只是需要喚醒自身在尊嚴方面的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