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骨辨別真偽的技巧有哪些

  虎骨又名大蟲骨、老虎骨,為貓科動物虎的乾燥骨骼。虎骨經泡酒後製成的虎骨酒,是強筋骨、祛風溼及治關節筋骨疼痛、四肢拘攣、腰腿軟弱的特效藥。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虎骨辨別真偽的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虎骨辨別真偽的技巧

  1、看斷面

  首先,我們取鹿角的根部,以及這幾種動物的同一處骨骼的斷面,然後我們從表面看起,虎骨和豹骨的關節骨骼表面是有少量珊瑚枝節狀的凹凸結構的,或多或少,而牛骨趨於平滑,但是,在大小上,虎骨、牛骨均大於豹骨,所以首先,我們可以排除掉豹骨,然後從表面的紋理、結構比較虎骨和牛骨,這樣就容易得多了。

  最難區別的是鹿角根的根部有也跟虎骨極其相近的結構,故許多人都拿鹿角的扳指來冒充虎骨的,其實鹿角根的枝節相對虎骨會粗壯些,密度較大,無規律糾結,且無規則的延伸。

  2、看鬃眼

  我們可以看鬃眼,鬃眼即骨管內部的坑窪凹陷結構排布,所形成的蜂窩眼。首先看虎骨,虎骨斷後不空,大家早已熟知,但是內部結構卻不是很瞭解,虎骨的鬃眼相對比較細密,都是牽連在一起的絞絲,呈蜂窩狀排布,俗稱絲瓜囊,這其實是虎骨的骨質纖維。牛骨是沒有這種特殊的骨質結構的,所以,我們可以首先分別出牛骨和虎骨,然而,金錢豹的骨骼和虎骨形態最為近似,我們可以從大小,色澤,氣味,藥理,等多個方面再做鑑別,也不難區分。

  最後,鹿角根部類似鬃眼的結構和虎的骨質結構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鹿角根部的結構較粗,排布和延伸方向是無規則的!而虎骨的排布相對規則,類似蜂窩,如果放大骨質結構來看,是層狀結構,這也是主要區別鹿角和虎骨扳指的一個特徵!

  3、看油性

  比較完了這幾樣東西的鬃眼之後,我們可以看油性的對比。

  大家都知道虎骨的油性很大,這是由於它的骨質密度所決定的,骨質密度大,骨腔內的骨油含量就會相對較高,首先排除鹿角根,因為在這幾類物件中,最不返油的即是角根。

  我們可以來做這樣一個試驗,雖然沒有嚴謹的資料和測驗工具,不過確實是有效的區別方法,我們可以取牛骨,豹骨,虎骨各一塊,分別拿面紙裹好,然後放入枕頭下面,由於捂著,所以骨油會部分滲出,第二天,面紙最油的,那就是虎骨了。試驗的前提是必須都是剛取下不是很久的骨骼,因為虎骨的骨油也是會隨著時間流失的!

  4、看血紋

  比較完這些,我們可以看看虎骨與鹿角根部的血紋對比,虎骨有血紋,那是虎死後骨腔內血未流盡所導致,大家都知道這點,但怎麼區分開虎骨和鹿角的血紋區別呢?虎骨的血紋相對於鹿角的血紋來看,較為細短,這也是“蝌蚪紋”這一說法的原因,虎骨的血紋彷彿牛毛一樣,一般較直,而鹿角的血紋較為彎曲,且較虎骨為長。

  而虎骨的大部分骨骼上都是帶有血紋的,隨著時間的長短,血紋也會發生變化,由紅色轉成熟褐色,既而變黑,手上有虎骨實物的,可以拿出來看看,是否存在這樣或多或少的“蝌蚪紋”。

  5、看重量

  都講虎骨壓手,但虎骨到底密度是多少呢?一般虎骨的密度為4點04左右,密度大概是牛骨的2倍稍欠,骨壁也較鹿角根、牛骨、豹骨為厚,我們可以用靜水法測密度,而後再看其纖維結構確認,最重的基本就可以確定是虎骨了。如果,沒有精密的測量儀器,拿手掂重,其實也一樣,你可以明顯感覺到虎骨的重量超出它們。

  6、看顏色

  再一個方法就是看顏色,其實當賣家一般說自己是老的虎骨把件時,我們可以從顏色上判別,一般取下不久的虎骨為油黃色,而時間越長的虎骨越發顯灰色,這是由於虎骨內含鐵較高的原理。如果,是開門老的虎骨,那顏色必然不可能是那麼光亮返油的油黃色了。

  如果手頭上有真虎骨的,或者所謂虎骨的,可以做個實驗,我們可以用刀輕輕地將虎骨挫一些粉面出來,把粉面放在嘴裡後,如果虎骨為真,你會感覺舌頭和嘴脣發麻,且有一定的腥苦味,其它動物的骨頭則沒有這種感覺,這也是虎骨獨特的藥理之處。

  真虎骨的特點

  ①頭骨:頭圓,額扁平,前額上部有一淺槽,頂骨後部有脊稜,顴骨外展,上顎8對牙齒, 下顎7對牙齒,犬牙長而內彎,臼齒為山字形。

  ②身骨:頸椎第一節為蝶形,第3~7節呈馬鞍形,肋骨13對,兩端圓而中間扁,尾椎2 2~28節,多為雙數。

  ③四肢骨:肢骨分2節,上節為1根骨,下節2骨合成、前肢上節有“風眼”,前肢下節主骨長,幫骨短,後肢上節為圓柱形,下節主骨粗,呈稜柱狀、幫骨軟細,四肢斷面空隙佔骨 的1/3,骨髓呈絲瓜絡狀。

  ④爪鉤:前足5趾,後足4趾,爪為黃白色或灰白色,油潤光滑,爪鉤粗短,外側呈圓稜狀,內側略平無裂紋。虎掌上常留有黃褐色略有黑條紋的皮毛。

  ⑤氣味: 腥臊味較重。

  ⑥比重: 虎骨比同體積的牛骨重一倍。虎骨斷後不呈空洞,而顯絲瓜絡狀。

  虎骨與鹿骨的區別方法

  大家都知道虎骨的油性很大,這是由於它的骨質密度所決定的,骨質密度大,骨腔內的骨油含量就會相對較高,首先排除鹿角根,因為在這幾類物件中,最不返油的即是角根,我們可以來做這樣一個試驗,雖然沒有嚴謹的資料和測驗工具,不過確實是有效的區別方法,我們可以取牛骨,豹骨,虎骨各一塊,分別拿面紙裹好,然後放入枕頭下面,由於捂著,所以骨油會部分滲出,第二天,面紙最油的,那就是虎骨了.試驗的前提是必須都是剛取下不是很久的骨骼,因為虎骨的骨油也是會隨著時間流失的!

  比較完這些,我們可以看看虎骨與鹿角根部的血紋對比,虎骨有血紋,那是虎死後骨腔內血未流盡所導致,大家都知道這點,但怎麼區分開虎骨和鹿角的血紋區別呢?虎骨的血紋相對於鹿角的血紋來看,較為細短,這也是“蝌蚪紋”這一說法的原因,虎骨的血紋彷彿牛毛一樣,一般較直,而鹿角的血紋較為彎曲,且較虎骨為長。

  而虎骨的大部分骨骼上都是帶有血紋的,隨著時間的長短,血紋也會發生變化,由紅色轉成熟褐色,既而變黑,手上有虎骨實物的,可以拿出來看看,是否存在這樣或多或少的“蝌蚪紋”.

  再者,區別這些,我們可以比重量,都講虎骨壓手,但虎骨到底密度是多少呢?一般虎骨的密度為4點04左右,密度大概是牛骨的2倍稍欠,骨壁也較鹿角根,牛骨,豹骨為厚,我們可以用靜水法測密度,而後再看其纖維結構確認,最重的基本就可以確定是虎骨了。如果,沒有精密的測量儀器,拿手掂重,其實也一樣,你可以明顯感覺到虎骨的重量超出它們.

  再一個方法就是看顏色,其實當賣家一般說自己是老的虎骨把件時,我們可以從顏色上判別,一般取下不久的虎骨為油黃色,而時間越長的虎骨越發顯灰色,這是由於虎骨內含鐵較高的原理.如果,是開門老的虎骨,那顏色必然不可能是那麼光亮返油的油黃色了。

  再一個,如果手頭上有真虎骨的,或者所謂虎骨的,可以做個實驗,我們可以用刀輕輕地將虎骨挫一些粉面出來,把粉面放在嘴裡後,如果虎骨為真,你會感覺舌頭和嘴脣發麻,且有一定的腥苦味,其它動物的骨頭則沒有這種感覺,這也是虎骨獨特的藥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