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準備的工作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登山準備的工作有哪些呢?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運動員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從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進行攀登的一項體育活動,其心肺功能、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有直接的益處。本文是登山準備的工作有哪些,登山的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如何做好登山準備

  1、個人用品

  a、集體裝備:主要包括露營裝備、炊具、燃具。當然,如穿插安排有攀巖活動,還應配齊攀巖技術裝備,包括:安全帽、主繩、鐵鎖、小繩套、安全帶,岩石錐、岩石錘、上升器、下降器、外傷藥等。

  b、環保用具:野外作業用的行動式小鍬、小鎬、垃圾袋***可用廢塑料袋***,拾垃圾用的竹夾子***可自制***,掩蔽廁所用的圍帳等。

  c、食品:主副食每天每人按1公斤準備,儘可能用耐存、保鮮、便攜的成品或半成品。飲料除途中必備的以外,儘量準備粉狀沖劑,以減輕途中負重。各種食品的外包裝以非玻璃製品為宜。在山區採食野菜須求得專業人士的指導。

  2、登山前在身體方面的要作哪些鍛鍊

  a、有條件者,在進山前1-2周最好在原有鍛鍊的基礎上再加大些運動量。進行登山活動,在身體素質上要兼顧力量、靈巧和平衡,同時突出力量的鍛鍊。力量鍛鍊以下肢***當然,如進行攀巖,則應突出上肢的力量***為主。下肢力量的提高,可採取長跑、負重下蹲、單腿下蹲、立定跳遠、爬樓梯等多種手段。測定指標可用單腿下蹲次數***比如以每側連續作十次為達標***。

  b、還要作些心理鍛鍊,在勇敢、意志和冷靜方面自覺要求。手段上可採取個人設想和集體互考,比如在山山遇到暴風雨怎麼辦?遭遇雷電怎麼辦?因種種原因滯留山區、給養不夠了怎麼辦?大風把營帳吹翻了怎麼辦?出現重病號怎麼辦?迷路了怎麼辦?等等。總之,對困難要有儘可能多的心理準備。

  c、登山是個集體活動專案。一心為集體,團結友愛,關心同伴,不僅是組織登山活動必備的思想基礎,也是我們通過活動鍛鍊要達到的目的。從準備階段開始,就要在同伴中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和教育。有了集體主義精神,在山區大困難會變小,小困難會變無。集體主義精神是一支登山隊伍的靈魂。

  二、登山的注意事項

  l、登山時有老師或家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向附近居民瞭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線,並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乾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抗高反藥品、雲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生高反、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後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

  6、揹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生意外。

  8、對於團體登山可自行購買短期團體出遊意外保險。

  三、秋季不適宜登山的人群

  1、有些慢性疾病患者不宜登山

  除了患有心臟病及高血壓的慢性病患者不宜登山外,還有一些慢性病如關節痛、慢性腎炎、腎病、血液病、慢性氣管炎、肺心病、糖尿病伴有合併症、痛風、紅斑狼瘡、皮肌炎等患者,風溼性疾病、肝硬化患者等也不應該登山。慢性病患者即使爬山也要慢爬,不要強求登山到山頂。

  2、不常鍛鍊的中年人不宜

  突然參加大量的登山運動中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擔負著工作和家庭兩副重擔,他們在事業生活上忙碌,平時很少鍛鍊,體質和耐受力都不強,突然去登山,活動激增,體力負荷突然加大,很容易誘發心肺疾病。

  3、體質虛弱的老年人以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登山

  老年人體內各個器官功能均在衰退,爬山是一項耗氧量很大的運動,體力消耗較大,老年人登山會加重心臟負荷,容易誘發疾病,特別是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人是不適宜爬山的。

  4、患有關節疾病的患者不宜登山

  如腰椎管狹窄症患者,由於下山時身體重心後移,造成腰椎管比平時更狹窄,導致腰腿痛症狀加重;而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由於缺鈣導致神經、肌肉、韌帶、關節的協調能力下降,下山很容易扭傷腳踝或抽筋;而關節不好的老年人爬山時,膝關節額外的負荷更會加重引起軟骨磨損,甚至損傷骨質,造成關節腫脹、疼痛等不適症狀。


看過登山的注意事項的人還:

1.團隊登山注意事項

2.登山安全注意事項有哪些

3.登山技巧和注意事項

4.登山活動有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