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板塊指數怎麼看

  板塊指數就是採用指數分析方法,將同一板塊的個股按不同的權重方式生成相關指數,它是板塊各股股價變化的集合,是對各板塊走勢的整體反映。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1、開啟行情軟體,登陸

  2、點選右上角的【板塊】,

  3、在彈出的介面選擇【行業指數】,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他選項。

  4、選擇【行業指數】後顯示出的介面,供進行板塊的分析。

  2、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視窗的大小,點擊向右的箭頭,可以調整介面。

  6、介面是人性化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調整,可以雙擊行業或者股票單獨進行分析。

  “大盤板塊個股”三點共振法

  投資股票不但要求具備良好的心態,一定的技術,更應講究投資策略,今拿“三點共振法”來和大家交流探討。

  何為“三點共振”?三點就是:大盤的買點、板塊熱點、龍頭股的買點,此三者同時發出買入訊號,則稱之為“三點共振法”。大盤的買點實際上就是大盤的拐點、起漲點,它是大盤經過一段時間下跌或橫盤調整後止跌、結束調整繼而改變趨勢向上的一個關鍵點。同樣,龍頭股的買點和大盤買點的出擊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大盤和龍頭股的“買”點非常關鍵、非常重要。而板塊熱點的選擇通過板塊指數的漲跌幅正排序就可選出,漲幅居前的指數板塊就是我們操作的板塊物件,熱點板塊確立了,然後再從熱點板塊中選出有買出擊的龍頭個股即可。

  “三點共振法”講究的是短中線的順勢而為,講究的是大盤或個股短中線趨勢發生改變、發生拐點的第一時間。大盤、板塊、個股三者同時發出買入訊號,同時共振是我們進場的最佳時機,是最及時、絕佳的短中線買入點。

  現在大多數軟體或發明指標所用技術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技術指標基礎上的,操作上重指標,輕大盤板塊熱點,即先指標定式後股票選擇,操作的成功率是極低的,儘管有時也考慮大盤板塊熱點,但最後還是要回到指標定式分析上來。而“三點共振法”始終首先考慮的是大盤狀態,再到板塊熱點資金的流向,然後是個股,最後考慮的才是指標。這兩種分析方法在指導具體的操作時,思路是剛好相反的。目前,所有股票軟體中的絕大多數指標都是通過價、量、時間計算得來的,大多情況下就是K線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有一定的滯後性和隨機性。否則,通過一臺高效能的計算機就可以找到一隻百分之百上漲的股票,但這可能嗎?世界上有這樣的計算機嗎?不是計算機不好,而是通過指標、定式分析是永遠都做不到的!但它能用來分析研究。

  指標只是K線的另一種數學表現形式,有一定的滯後性,只是較直觀、易看懂些。任何股票短中長線有相當的漲幅後,其相應的短中長線指標也走得很完美,但當任何一隻股票在盤整時,任何短中長線指標反覆的金叉死叉都會失靈。可以說,任何指標皆如此,都無法解決在盤整時失效的情形。這就是為什麼平時人人多想要波段操作,然而按指標來分析操作很難做到的原因。同一時間段,弱勢股不易形成波段。可是如果採用“三點共振法”專做熱點板塊的龍頭個股,就可以真正做到中短線波段操作。

  中國股市是一個資金推動市,“三點共振法”始終緊緊跟蹤的是市場中最活躍的那些主流資金、主力部隊。跟著熱錢走,成功更有把握。

  資金流向指標的真實含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有些投資者從字面上錯誤理解了資金流向的意義,他們認為資金流向就是資金的進場或離場。

  其實,資金流向***money flow***在國際上是一個成熟的技術指標。其計算方法很簡單,舉例說明:在9:50這一分鐘裡,鋼鐵板塊指數較前一分鐘是上漲的,則將9:50這一分鐘的成交額計作資金流入,反之則計作資金流出,若指數與前一分鐘相比沒有發生變化,則不計入。每分鐘計算一次,每天加總統計一次,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的差額就是該板塊當天的資金淨流入。

  這種計算方法的意義在於:指數處於上升狀態時產生的成交額是推動指數上漲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入;指數下跌時的成交額是推動指數下跌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出;當天兩者的差額即是當天兩種力量相抵之後剩下的推動指數上升的淨力,這就是該板塊當天的資金淨流入。換句話說,資金流向測算的是推動指數漲跌的力量強弱,這反映了人們對該板塊看空或看多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資金流向能夠幫助投資者透過指數***價格***漲跌的迷霧看到其他人到底在幹什麼。指數***價格***上漲一個點,可能是由1000萬資金推動的,也可能是由一億資金推動的,這兩種情況對投資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指導意義。

  一般情況下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走勢非常相近,但在以下兩種情況下,資金流向指標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

  1.當天的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相反。比如該板塊全天總體來看指數是下跌的,但資金流向顯示全天資金淨流入為正。

  2. 當天的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在幅度上存在較大背離。比如全天指數漲幅較高,但實際資金淨流入量很小。

  當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出現以上背離時,資金流向比指數漲跌幅更能反映市場實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