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與房地產業發展機會分析

從世界範圍來看,城鎮化的發展是世界大勢。城鎮化程序對中國的現代化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同時它對房地產市場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城鎮化帶來房地產業發展空間

中國城鎮化水平顯然相對滯後於經濟發展階段和工業化水平。在2012年初明確指出,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不能人為“造城”。但是在城鎮化的下半場,房地產行業依舊是最受益的行業之一。產業轉移,人口流動,財富增長,都將帶來房地產行業的增量空間。

1、城鎮居住需求的增加

一是隨著城鎮化程序的演進,大批農村人口將成為城鎮人口,這些新增城鎮人口必將帶來巨量的住房需求。根據聯合國《城市的繁榮2012/2013》中預測,到2030年,最保守估計將有2.5億人進城,中性估計會有2.7億人進城,樂觀估計會有3億人進城。

二是未來十年我國人均居住水平還有明顯的上升空間。根據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釋出的《2020 我們住什麼樣的房子——中國全面小康社會居住目標研究》,預計2020 年我國將實現城鎮人均住宅面積35 平米的居住目標。未來十年我國人均住宅面積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房地產市場仍有較大發展潛力。歷史資料顯示,人均住宅建築面積與城鎮化率呈正相關關係。

2、城市受益面與房企產品選擇

城市受益路徑

產業轉移:我國城鎮化的推進不能只是圈地造房,而要與產業化同步推進。產業發展的動力來自於產業轉移的推動。產業轉移不僅是國家間、地區間的轉移,也是我國東部向中西部轉移,還是從大城市向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鎮轉移。

完善基礎設施:一是要加快構建大交通發展格局;二是加快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要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四是要加強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五是要加強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城鎮綜合服務能力。

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一是城鎮開發建設帶動模式;二是“產城聯動”模式;三是“中心村建設”模式。

城鎮化與房地產業發展機會:房企產品選擇

在城鎮化程序中,新城鎮建設佔有重要地位,它將給房企帶來新的市場需求。

傳統的城市房地產產品有住宅、辦公、酒店、商業、醫療、產業園區等等。

在新城鎮建設過程當中,新的產品將會迎來其良好的發展機會。鄉村地產***旅遊地產***: 度假住宅、養老住宅、企業會所、度假酒店、農場休閒商業、醫療建築、文化建築、展覽用房、論壇中心等等。地理交通優勢中,看好沿海、沿河、沿湖等據水路優勢的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地戒特殊產業的集聚地也將成為房地產需求的產生地。具有鮮明特色、生態宜居的智慧小鎮,將是今後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城中村”具有農村和城市雙重特徵,是城鎮化程序中的特點的歷史產物。

做好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需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予以統籌考慮。在解決城中村問題的同時,會衍生出對房地產有利的幾個條件。

一是動遷安置房需求。在城中村改造的過程當中,原地居住的居民將不得不重新選取居住地點。無論是選擇貨幣補償或者是產權調換,新的住房需求總會隨之產生。

二是優質地塊供給。一些城中村的地理位置較好,優勢甚至擁有比較優越的區位。在改造的過程當中,這些優質地塊將會產生出來並在適當的時候會流入市場。這對房地產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良好的機遇。

郊區開發是城鎮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郊區的新城建設意義重大,同時也給房企帶來商機。

在這種形勢之下,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及住房價格呈現出明顯的級差狀態。於是,郊區的土地及住房的價格優勢日益顯露出來。郊區的剛需大盤開發成為適應當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一個較好的選擇。

但是,郊區大盤開發不是一個簡單的房地產專案開發,而是需要綜合性通盤考慮的城市建設系統工程。一是需要經營者與參與者的默契配合;二是在運作模式上要搞好造城和置業居所的平衡;三是要堅持本色的價值特徵,賦予它應有文化內涵和符號意義。

城市建築的升級改造,是城鎮化程序中另一個重要的市場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