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師的素養有哪些

  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養?哪些素養屬於核心素養?這是一個理論界和實踐界多年來一直共同關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回答。?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現代教師的素養:資訊素養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資訊化社會,資訊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有研究表明,現在每18個月產生的資訊,相當於人類社會有文明記載以來所有資訊的總和。資訊每天都汗牛充棟般產生,假如哪一個教師還死守著“術業有專攻”“聞道在先”的信條,以為學生不瞭解的你瞭解、學生沒掌握的你掌握,用師範教育的幾年知識就可以“包打天下”的話,就無法適應學生的要求,也無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生活在資訊化社會的學生,每天都接受著大量的資訊,他們的資訊素養甚至比教師都高。融入資訊社會,提高資訊素養,已成為教師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基本前提。

  “資訊素養”一詞,是美國圖書館學會***提出的,如今已被普遍接受。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資訊素養至少表現為以下內容:有獲取新資訊的意願,能夠主動地從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查詢、探究新資訊;能夠較為自如地對獲得的資訊進行辨別和分析,正確地加以評估;可靈活地支配資訊,較好地掌握選擇資訊、拒絕資訊的技能;能夠有效地利用資訊、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並樂意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

  現代教師的素養:創新素養

  美國心理學家託蘭斯的研究發現,教師在創造性動機測驗中的成績,與學生的創造性寫作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這一發現表明,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制約著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沒有教師教育教學上的持續創新,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很難發展起來。這也意味著教師需要改變原有的單一注重知識傳授和再現的行為,不能再把知識點的分解和講解作為自己教學的主要目標甚至是唯一指向,需要切實將教育教學看作持續創新的過程,將每次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當作創意生成的過程。

  教師的這種創新素養主要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具有挑戰心、好奇心、想象力;鼓勵學生的創新,把學生當作創新主體,促進學生在學習中張揚創新的主體性;寬容學生的失敗,鼓勵學生適當冒險,營造教學中激勵創新的氛圍;把教育教學看作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反思、變化更新的創新過程;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形成啟用學生創新慾望、培育學生創新潛能的作用力;自己在教學中持續不斷創新,把每次教學都當作創意設計和實施的過程等。

  現代教師的素養:跨學科素養

  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來看,教師既需要為學生提供單學科知識,也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科間的聯絡,在學科與學科的有機關聯中形成對問題的真正掌握。

  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指向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另外,從社會實踐和生活實際中也可看出,所有問題的解決都不是靠單一學科,都是基於不同學科的有機結合綜合性地分析和探討,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教師進一步擴大和提升跨學科素養,不僅要系統掌握本學科本專業知識,而且要有意識地提高自身跨語文、跨數學等方面的素養,要對生活的各個層面***時事政治、經濟發展、科技動態、鄉土人情……***所涉及的各種知識有所把握,要細心研究如何從學科相聯絡、相交叉、相滲透之處提出探究問題。

  非語文、非數學的老師要研究本學科應用語文、應用數學的特點,在提高學生本學科素養的同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數學素養的提升。美國當前正在蓬勃興起的“共同核心標準運動”,即制定和實施各州通用的全國性統一核心教學標準。

  目前已出臺了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的核心標準。其中語文核心標準除了本學科的要求外,還有跨學科的語文素養標準,對6-12年級的其他文科***包括歷史和社會研究學科***和理科***包括科學和技術學科***的閱讀和寫作提出了要求,具體明確地提出了在其他文科和理科的情境下學生需要掌握的各項語文能力。

  現代教師的素養:媒體素養

  自媒體正在使教師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變模糊,使教師個體行為與公共行為的距離變短。

  教師增強自身的媒體素養已變得迫在眉睫。在這裡,教師媒體素養指的是教師認識、評判、運用傳媒的態度與能力,既指教師面對傳媒各種資訊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也指教師在認識媒體的基礎上對媒體的巧妙運用,大體可分為基礎、核心及關鍵三個層面。

  其中,各種領域的知識積累和教育教學的閱歷是基礎要素;把握各種媒體的特性,正確解讀各種資訊並恰當運用,培養對媒體資訊的批判意識和批判能力,提高對不良資訊的辨認能力和免疫能力,同時學會有效地利用媒體資訊為教育教學服務,這些是其核心要素;有著追求當代教育新鮮資訊的強烈願望是關鍵要素。

  現代教師的素養:社會參與和貢獻素養

  以往教師多將自己限定在學校圍牆之內,不太關注政府事務,甚至對社會上的種種弊端熟視無睹,認為那是官員和政府的事情。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要求教師參與到政府事務中去,參與到社會事務中去,在社會參與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甚至由於教師的特殊身份和知識佔有的便利條件,成為公眾參與社會事務的引領者。

  同時也要求教師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學校周邊環境建設,通過發揮自身的教學資源優勢,服務社群居民,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為社會做貢獻。

  現代教師的素養:自我管理素養

  如今,教師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各種各樣的困惑也越來越多,而外在的激勵手段相對匱乏,專業水平越高,能夠給予自己指導的專家越少。

  此時,教師的自我管理素質和能力就顯得愈發重要,能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約束好自己,激勵好自己,直接影響其專業發展水平。

  自我管理注重的是教師的自我教導及約束的力量,亦即行為的制約是通過內控的力量***自己***,而非傳統的外控力量***校長、專家***,簡單來說就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能夠有效採取行動。

  教師的自我管理素養涉及很多內容,如目標管理,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並不斷積極向這個方向邁進;時間管理,能夠區分任務的輕重緩急,對時間做出統籌安排,對工作不會有拖延症;溝通管理,善於針對不同溝通物件採取不同的溝通行為,對影響溝通的事情抓苗頭、抓早、抓小;情緒管理,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在情緒激動或失控情況下采取不當行為,冷靜地對事物做出判斷;健康管理,認識自己的身心狀況,經常鍛鍊保持健康體魄,經常進行心理自我調適,保持積極樂觀情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