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間比較適合拜訪客戶

  “合理利用客戶時間,就是尊重對方,讓人喜歡你。”因此,銷售人員拜訪客戶前,必須瞄準拜訪客戶的最佳時間。下面就讓小編為你介紹拜訪客戶最適合的時間相關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拜訪客戶最適合的時間

  一、拜訪客戶要選擇“黃道吉日”

  銷售人員在要拜訪客戶時,要用心琢磨什麼時候見面比較合適,因為一個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人說愛情最終變為婚姻,是因為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遇到了合適的人。銷售也是如此,你要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找到對你的產品感興趣的人。

  二、切忌客戶下班或要關門時去拜訪

  客戶下班或要關門時,意味著他們回家休息的時候到了。這時,他們不可能好好坐下來與你詳談;如果你影響他們下班或關門,他們還會在心裡對你產生反感。確實,作為銷售人員,你平時或許可以像牛皮糖一樣纏住客戶,但在下班的時候你就不能臉皮太厚,老粘著人家不放。對方脾氣再好,在這種情況下也會用三言兩語把你打發掉的。

  三、避免休息日和節假日後第一天拜訪客戶

  如果客戶週末休息,銷售人員就不應該週一去拜訪。不只是週一,比如元旦、春節、五一和國慶節放假結束後的第一天上班,也不適合上門推銷。因為大家都要處理一些內部事務,而且會議比較多。即使你業務緊急,也要儘量避開上午,最多也就是上午電話預約,下午過去。還有,月末各公司都比較忙亂,除了催收貨款,一般也不要拜訪客戶。

  四、拜訪客戶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段

  我國一般有午休的習慣,拜訪時間最好不要安排在午休時間。一般來說,下午4點、5點或晚上7點、8點也是不錯的拜訪時間。拜訪時應儘量避免對方的用餐時間,除非要請對方吃飯。如果不打算請對方吃飯,你就不要在上午1 1點半之後去拜訪新客戶;即使是拜訪老客戶,寧肯自己在外面吃了飯,也要等到下午1點半以後才去拜訪。但是,如果你想請一些關鍵人物吃飯,建立比較密切的關係那就另當別論了。總之,由於拜訪的目的在於彼此做充分的溝通,因此,選擇最佳的拜訪時間就顯得十分重要。只有愚笨的銷售人員才會以我為主,只顧自己方便,率性而為,置目標客戶於不顧。聰明的銷售人員總會選擇最佳的拜訪時間。

  拜訪客戶的技巧

  一、前一天做準備

  是要在前一天準備好要拜訪的客戶名單,以及基本的路線安排。合理的路線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拜訪更多的客戶。

  二、要儘量電話預約

  現在企業經營壓力都很大,老闆和經理們都得親自出去跑關係拉業務,很多時候都不在辦公室裡,如果沒有預約而直接去拜訪,很有可能會見不到人。有的人會說我沒有老闆或者相關領導的電話,怎麼預約?沒有他們的手機號碼不要緊,我們就用最笨的辦法,客戶的總機電話總可以找到吧,直接打電話到總機,真誠的告訴前臺小姐你要找誰,也許前臺小姐就給你把電話轉到你要找的人那裡,這樣有機會可以和對方通電話並進行預約,客戶如果有興趣他會同意你的預約,如果暫時沒有興趣他會找一萬種理由來搪塞你,但是通過這個電話你可以判斷客戶現在是在辦公室裡的,打完電話直接去客戶辦公室基本上都能找到人。而且預約可以隨時進行,在拜訪客戶的路上找個稍微安靜點的地方就行,不一定非得在辦公室預約好了再出門拜訪客戶。

  三、著裝整齊

  這裡有很多老生常談筆者就不在贅述,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在穿著上一定要體現出自己的精氣神。服裝不必要是什麼名牌,但穿在身上一定要乾淨清爽,而且儘量要穿職業化的服裝,這樣給人的感覺是很職業,也有可能決定了客戶在見面的那一剎那會不會有繼續交談的慾望。

  四、精神面貌

  見客戶之前,最好到洗手間整理一下服裝,尤其是夏天,天熱容易出汗,到洗手間洗把臉把汗擦乾淨,然後以最好的精神狀態去見客戶,我相信客戶不會拒絕一個自信的人。

  14大點拜訪客戶的注意事項

  1提前與客戶約好拜訪時間。

  拜訪客戶前,一定要提前與客戶約好拜訪時間;如果沒有與客戶約好拜訪時間,就直接登門拜訪,那是對客戶的一種不尊重和非常鹵莽的一種行為,並使得客戶對拜訪者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從而導致商業合作就止中斷。

  拜訪客戶的時間也很有講究。一般來說,上午9點到9點半、下午2點到3點之間是非常適合拜訪客戶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拜訪客戶,一方面客戶正好處於上班時期,雙方精力都很充沛,精神狀態也非常不錯;另一方面,雙方都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如果談到興濃時,雙方還可以約好一起吃午餐或晚餐,繼續深入溝通。

  其他的時間段拜訪客戶,則需要看拜訪物件是誰,預計拜訪時間要多長,然後才好做出相應的安排。比如說,我們去拜訪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戶,而這個客戶又是喜歡佔小便宜的,那麼我們就應該“順應”客戶的需求,主動提出在上午10點半到11點、或者是下午3點半到4點半之間拜訪他,然後談論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直接約好一起出去吃飯了。原則上,不贊同上午或下午剛上班時間就去拜訪客戶,因為這種時候,往往是客戶處理雜事、安排工作的時候,客戶會非常忙,其重心和關注度也不在這次商業合作上面。

  2提前瞭解客戶的相關資訊。

  客戶的姓名、性別、職位、大致年齡、話語權、專業知識熟練程度、地址/行車路線、座機/手機、興趣愛好等相關資訊,拜訪者必須提前瞭解。

  如果前期溝通到位,那麼拜訪者還可以獲悉客戶的民族、籍貫、學歷、經歷等若干資訊。

  這些資訊,有助於拜訪者在正式拜訪客戶時,恰到好處的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流,促成商業合作的達成。

  新人最常見的失誤就是“滿腔熱血、頭腦發昏”的拜訪客戶,對客戶的相關資訊“一竅不通”,自認為自己有激情和感覺,就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尊重,達成合作的意願;事實上,這是一種永遠的“幻想”。

  3提前準備好拜訪資料。

  拜訪者必須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拜訪資料。包括:公司宣傳資料、個人名片、膝上型電腦***演示PPT和軟體操作所用,需配備無線網絡卡***、筆記本***公司統一發放,軟皮筆記本,顯得大氣和規範化,用於記錄客戶提出的問題和建議***等。

  如果有必要,還需要帶上公司的合同文字、產品報價單等。其中,包括公司提供的產品型別、單價、總價、優惠價、付款方式、合作細則、服務約定、特殊要求,等等。

  在有條件的時候,拜訪者還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小禮物,贈送給客戶,當然小禮物價值不能太高,否則客戶會誤以為行賄受賄而不敢收取,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僅僅是“禮輕情意重”。中國人講感情,信這個!

  4未雨綢繆,提前準備好打擊競品的措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拜訪客戶前,拜訪者必須提前準備好打擊競品、尤其是主要競爭對手的措辭,不能“臨時抱佛腳”,這點非常重要。

  優秀的拜訪者,在進行正式拜訪前,已經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並且比較容易獲悉主要競爭對手是誰。客戶在做出最終決定前,往往是“貨比三家”。拜訪者必須針對這些主要競爭對手,提前準備好措辭。主要包括:我們與主要競爭對手的區別在哪裡?我們的優勢在哪裡?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弱勢各在哪裡?相比競爭對手,我們的比較優勢是哪些?這些措辭的提前準備,非常有助於拜訪者在拜訪過程中直接“攻克”客戶的內心。

  當然,如果拜訪者在拜訪前,並不知道主要競爭對手是誰,那麼我們可以針對市場上的主流品牌,“虛設”為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然後參照上面所說,同樣列舉出我們的比較優勢、競爭對手的弱勢和不足等。這樣可以基本確保我們在拜訪客戶時,不會處於“被動”的局面。

  5提前確定拜訪人數。

  對不同的客戶,在不同的時間段內,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拜訪者的人數是不一樣的。如果是一般性質的拜訪,或者是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的拜訪***比如:專業知識要求不多,只要簡單進行營銷溝通即可的拜訪***,拜訪者的人數就是一人即可。

  如果是非常正式的、重要的拜訪,尤其是那些技術含量要求比較高的拜訪,拜訪者的人數至少要求是2-3人。比較科學的3人拜訪團隊,遵循以下分工原則:1人負責公關,溝通感情,以營銷人員為主導;1人負責技術或者專業性質的談話,主要針對那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話題,給客戶進行解答和回覆;1人負責協調,或者是助理的角色,處理客戶與公司之間的協調、溝通事項。很多外企以及國內知名企業,在對客戶進行正式拜訪時,往往都是以團隊形式出現的,“術業有專攻”,而且彰顯公司實力,體現對客戶的尊重和重視。現在,業內越來越流行這種拜訪模式。

  6提前到達拜訪地點。

  一定要提前到達拜訪地點。拜訪遲到的銷售人員非常不受客戶歡迎,而且很難成功。

  拜訪者一定要先計算到達客戶處的大致時間,並預留出一些機動時間。寧可自己早到而忍受等待的煎熬,也絕對不能讓客戶感到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

  一般來說,拜訪者應該提前10-60分鐘抵達拜訪地點。如果拜訪者到達拜訪地點的時間很早,那麼拜訪者可以先熟悉一下週圍環境,緩解一下緊張情緒,同時整理自己形象,回顧拜訪措辭。拜訪者適宜在約定時間前15分鐘左右的時間內給客戶去電話,表示自己已經到達拜訪地點,等待客戶的會見。有些拜訪者提前30分鐘或40分鐘抵達拜訪地點,一到地點立即就給客戶去電話,這樣顯得很不禮貌,而且說明這個拜訪者也沒有良好的素質,首先就讓客戶感覺心理不舒服的。

  7遵守客戶公司的規章制度。

  很多公司對來訪人員都要求做來訪登記,即使我們已經和客戶建立了很好的夥伴關係,也要認真填寫好來訪登記,這是一個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

  很多公司接待處的員工並非我們所要拜訪的物件,對於這些招待人員,我們同樣需要尊重,對他們保持積極而誠懇的態度,報以感激的微笑,不要打亂接待人員的工作,更不可以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和接待人員隨意開玩笑,這樣都顯得自己素質非常差。曾有一次,公司的一位員工去某大型餐飲集團做餐飲軟體培訓,培訓很用心,客戶也很滿意;但是,我們的這個員工在閒暇之餘,竟然和餐飲集團的女服務員們打得火熱,相互之間在工作時間打情罵俏,結果被客戶的老總給撞了個正著,鬧得印象很不好,公司為了“撲火”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

  在等待過程中,如果接待人員有空閒時間和興趣,拜訪者可以簡單介紹自己公司情況,並鄭重遞上自己的名片和公司資料,同時從側面瞭解客戶公司的相關情況。

  8客戶因故爽約,禮貌告別

  在拜訪客戶時,我們經常會遇到,由於客戶事務繁忙或臨時出現變故等原因爽約,這時拜訪者可以通過接待人員處瞭解原因或者打電話和客戶溝通。

  如果客戶確實拖不開身,這時拜訪者要和客戶重新約定時間,切不可長時間等待客戶。一方面客戶確實因為事務繁忙,無法應約,拜訪者再怎麼等待,也無法確定客戶究竟什麼時候有空來接見自己;另一方面,如果拜訪者長時間等待,客戶會感覺內心愧疚和不自在,總覺得有些對不起拜訪者,這樣往往會滋生另外一種極端想法:“這個人***拜訪者***太不地道了,我都說了有事情在忙,他們還不知道自己退讓,真以為我是好惹的嗎?”客戶會由此惱羞成怒,拜訪者的等待也就由此變成了“吃力不討好”。甚至客戶會因此而認定拜訪者的產品和技術有嚴重問題,否則怎麼可能長時間等待呢?

  碰見客戶因故爽約的時候,拜訪者應該在內心設定一個等待的底限***一般為二十分鐘左右***,超過這個底限,拜訪者就要果斷而委婉地離開,但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離開時要以禮告別***通過電話或通過接待人員轉告***,同時預定下次拜訪的時間。

  9拜訪過程中,注意形象。

  拜訪過程中,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如果拜訪者給客戶以穩重、塌實、上道的印象,那麼拜訪者的拜訪就成功了一半,最起碼贏得了客戶起碼的尊重和信任,這是後期深入交流溝通的必經之路。

  反之,如果拜訪者給客戶的第一印象非常糟糕,比如蹺著二郎腿、亂彈菸灰、抓耳撓腮、斜靠座椅、粗言粗語、謊話連篇等,客戶對拜訪者將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和厭煩感,甚至由此會對拜訪者所在的公司產生不信任感。

  “做生意就是做人”,所以在拜訪過程中,拜訪者一定要注意自身良好的形象。

  10自信。

  拜訪客戶時,拜訪者必須對自己所在的公司、自己公司的產品以及對自己非常自信。

  做營銷就是做人。客戶首先認可你,然後才會認可你所在的公司和你所在公司的產品,所以讓客戶對你產生信任是基本條件。如何讓客戶對你產生信任?首要的就是你自己非常有自信,你能通過言行舉止,表達出你、你的公司的自信;你的激情、鬥志、自信會感染、帶動客戶,從而使得客戶對你產生共振,對你產生信任。

  有了信任,那麼接下來的商業合作談判,才能真正進入狀態。

  當然,拜訪者不能盲目自信;如果毫無緣由的自信,那是自負、狂妄、盲從的表現,而不是真正的“自信”;拜訪者要具備真正的自信,必須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評價,對自己所在的公司有深刻的認識和足夠的自豪感,對自己公司的產品有充分的瞭解和強烈的信心,綜合在一起,才是拜訪者表現給客戶的一種“自信”。

  一個沒有自信的拜訪者,是無法贏得客戶的尊重和信任的;當然,更加不可能談成合作!

  11先找到客戶感興趣的話題。

  拜訪客戶時,不要一見面就迫不及待的向客戶介紹產品、效能、功能、價格、服務等,就如同吃飯的時候,大家都要先喝點湯,然後才是正菜和喝酒吃飯。

  每個客戶都厭煩那些拜訪者急急忙忙就向自己介紹產品,拜訪者越是急於推薦產品,客戶越是厭煩。

  拜訪客戶時,拜訪者一定要先與客戶進行“預熱”,通過簡單的介紹和溝通後,迅速瞭解客戶的興趣,然後圍繞客戶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從而與客戶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人們總是對那些和自己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容易產生共鳴,產生好感,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用的拜訪手段包括:先用最簡單的話語介紹自己,與客戶寒暄幾句,然後通過誇獎對方的年輕有為、或者是特別顯年輕、特別精幹等,讓客戶心裡舒坦;然後藉此詢問對方的籍貫、經歷,逐步引申到了解客戶的學歷、愛好、民族、家庭等,再找到共同話題。

  當然,在拜訪客戶時,尋找共同話題的時間也不要耗費太長,因為畢竟大家都明白:商業合作談判才是最重要的!一般來說,發現客戶的興趣或感興趣的話題,不能超過3分鐘;圍繞雙方感興趣的話題交流,不能超過10分鐘。接下來,就是雙方正式的合作溝通了。

  12多問幾個為什麼,瞭解客戶的真實需求。

  客戶的真實需求是商業合作成功的先決條件。問題是大部分客戶都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完全暴露出來,在拜訪客戶時,拜訪者一定要通過多聽、多問,發掘出客戶的真實需求。這點非常重要。

  多問幾個為什麼,有助於拜訪者更快速的找到客戶的真實需求,而不是受制於客戶的一些表面性陳述。不少企業現在推崇“5WHY方法”,即當客戶提出一個要求時,連續問“5個為什麼”,這種方法在現實中也是比較實用的、具備可行性的。簡單的說,就是將客戶的真實需求,通過“刨根問到底”這種方式來發現!

  往往客戶的真實需求,比我們所設想的要簡單多了,也更容易實現多了;但是,我們錯就錯在工作方式方法出了差錯,沒有真正發現客戶的真實需求,從而花費了大量冤枉工!

  13正確引導客戶需求。

  “買的沒有賣的精”。在很多時候,客戶是無知的,或者是一知半解,所以,對於客戶提出的各項要求,拜訪者必須區別對待,不能一味聽從客戶擺佈,那樣神仙也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

  這個道理,客戶其實也是非常清楚的;客戶之所以提出那麼多“無理”的要求,就因為他不“懂行”,他擔心受到“賣家”***這裡就是我們的拜訪者以及拜訪者所在的公司***的欺騙,所以故意多找茬,然後希望通過“刁難”拜訪者獲得更加真實、全面、有用的資訊。

  拜訪者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並且正確引導客戶的需求,才能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又讓自己的利益最優化。

  14與真正的購買決策者會談。

  拜訪客戶,最忌諱的就是拜訪的物件並非購買決策者,甚至與購買決策者還有內部矛盾的“客戶”。拜訪客戶,一定要與真正的購買決策者會談,即前面所說的“客戶話語權”有多大。

  很多時候,拜訪者能夠通過拜訪前的溝通和交流,獲悉拜訪物件是否具備真正決策權。這種情況對拜訪者來說,肯定是很不錯的。

  但是,有時我們拜訪客戶時,客戶會安排好幾個人與我們會談,並且我們在前期也沒有打探出來究竟誰才是購買決策者,這就需要我們的拜訪者憑藉自身經驗和直覺、加上現場靈活應變,迅速找出購買決策者,然後對症下藥,敲定商業合作。此處不一一列舉如何迅速找出真正決策者的方式方法。

  總之,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購買決策者一般就是1-2個人,把握好了這1-2個購買決策者的內在需求,商業合作基本上就確定了。拜訪者絕對不能將每個拜訪的物件都視為購買決策者,那樣無形中會增加大量公關費用,同時浪費大量時間成本,又讓客戶那邊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