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行書字帖

  行書因為介乎楷書和草書之間,有的含楷書成份多些,有的則含草書的成份多些,所以行書又有“行楷”、“行草”之別。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

  1

  2

  3

  4

  5

  啟功先生講行書結體

  什麼是行書?唐代張懷堪在他的《書斷》中一說:“行書者,後漢領川劉德異所造也,即正書之小訛***訛或作偽,這裡是變化、差異的意思***,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也有人說,楷如立、行如趨***快走***、草如走***跑***,行書之“行”是行走的意思。不管流行也好,行走也好,以“行”為名總是取其生動活潑之意。行書是介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

  所以,兼有楷書的點畫和草書的使轉,是行書的最大特點。行書容易辨識,書寫便利而活撥多姿,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統一得最完美的一種字型,因此它從漢末產生到現在,上下兩千年,一直盛行不衰,不僅為一般人喜聞樂見,也為歷代書法家們所重視。“書聖”王羲之即以他的行書《蘭亭敘》名重古今。

  行書因為介乎楷書和草書之間,有的含楷書成份多些,有的則含草書的成份多些,所以行書又有“行楷”、“行草”之別。《宣和書譜》說:“兼真者謂之真行,兼草者謂之行草。”行楷和行草,既可就個別字而言,也可就整幅字含楷書或草書的多少而言。就整幅字而言,像《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那樣的便是行楷,像王羲之《喪亂帖》、王獻之《十二月帖》那樣的便是行草。

  行書的結體,近於楷書而又不完全受楷書的約束,近於草書而又沒有草書的簡省和放縱。它的結體比較自由多變,具體說來有如下一些特點:

  1、因承楷書而小變。

  這種結體基本不改變楷書點畫的方位和字的體勢,只是在用筆上多用露鋒或以遊絲相連,改變了某些點畫的情態,並加強了它們之間的勾連照應關係,從而使字的神情變得活潑了。王羲之《蘭亭敘》中“天朗氣清”、“暢敘幽情”數字就是典型的行楷字***圖22***。如果會寫楷書,就很容易寫好這種行書。

  2、打破楷書端莊方正的束縛,略事敬斜,自成新的體勢

  楷書除了極少數以斜取正的字以外,體勢都要求端莊方正,橫畫的斜度也不可過大。行書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這些戒律。橫畫更可以大幅度上斜,以抬高右上角而取欲斜、超拔之勢,筆道的走向也可以略微偏離原來楷書的軌道。這樣就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楷書的體勢,使整幅字中的個體和群體都變得自由活潑,避免了楷書的呆板。行書的這一特點,王羲之的《蘭亭序》早開其端***見圖版十八***,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訓碑》遂造其極。有的書家不僅如此,有時還故意把某些字寫得左歪右斜,使得字與字之間具有相向、相背、相從、相倚的種種情態。典型的例子可見米帶和鄭板橋的行書。

  3、簡化和體勢多樣

  楷書中有一些字點畫眾多,結構繁雜,書寫起來極不方便。行書遇到這種字往往可以用省略個別點畫或改變原楷書某一基本形態***組成一個字的某個部件***的方法,簡化其結構,以便書寫便捷。

  例如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幾個字***圖23***,“俯”字右旁的“付,省去了一撇,“雌”字左旁的“蟲”省去了一點,KA”字下四點代之以一橫,“能”字和“臨”字的右旁以及“終”字的左旁,都以筆劃簡單的基本形態代替了原來筆畫多而複雜的41本形態。這樣一來,不僅減少了筆畫,書寫便當,而且字的神貌也大為改觀。由於行書對楷書的這種“省變”不是一成不變的,行書對某一個楷書宇的“省變”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而“省變”的程度還可以不同,於是在行書中,每每一個字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寫法,形成了行書結構和體勢的多樣性。

  4、放縱體勢

  上面講到的兩種結體,雖然在某些方面掙脫了楷書的羈絆,也有不同程度的放縱,但都還不出“格”。這裡所說的放縱,主要是指在一個字中,點畫與點畫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在長短、正斜、大小、疏密等方面的對比度,較之楷書要大為懸殊。例如顏真卿《劉中使帖》中“耳”字的末一豎畫,竟拉得比楷書長四倍,佔了帖中整整一行的位置,王羲之《澄清堂帖》中的“念”字故意寫得開放鬆散,在三個部分之間留下很大的空白,懷素《自敘帖》中的“忽”字,存心把下邊的氣心”字寫得如巨浪翻騰,寬廣博大,把上面的“勿”寫得如痴痰抱懷,拘緊而小,毫不顧及楷書中該字上下兩部分的比例關係***圖24***。此類行書結體-其字勢奔放豁達,氣度非凡,多見於行草字幅中,大都是書家為著加強章法的氣勢和變化而有意為之的結果。

  5、有從隸書、小篆演化出來的特殊結體

  行書是由楷書快寫演變形成的書體,它的結體主要源於楷書,但也有少數行書字的結體不由楷書,而直接從楷書以前的隸書以至篆書演化過來,模樣兒與楷書大異。對這種字如果不弄清其“出身”,就會覺得它的結體不可理解而錯認了它。例如“材”字,行書的寫法跟“村”字很相像,而跟它自己的楷體卻相去甚遠,故往往被一般人誤認為“村”。“材”字行書之所以有這般模樣兒,是因為它脫化於小篆和隸書***見圖25***。此外,“柳,,字有一種行書形體也來源於小篆,“桃”的一種行書形體來源於隸書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總之,行書的結體較之楷書要靈活多變得多,我們這裡所說的僅其大概而已。行書結體的靈活多變,與書寫時快速行筆的需要和用筆習慣有關,所以我們在講求行書結體美的時候,不能忽略用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