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輕鬆玩轉數碼攝影

  數碼相機現在是越來越便宜,使用數碼相機的朋友越來越多,不過很多人都反應數碼相機並不像傳說中那麼好,那麼如何正確的玩轉你的數碼相機呢?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大致步驟

  1 檢查電池和儲存卡是否裝好。

  安裝儲存卡時一定要分清儲存卡的正反面,將卡全部推入插槽,然後關閉卡門。取出儲存卡時請注意,在相機顯示圖片還在儲存時,千萬不能拔儲存卡。

  2 設定拍攝模式。

  一般菜鳥只要選擇程式自動模式就OK啦。

  3 選定照片儲存格式。

  4 檢查相機的解析度設定和影象質量的設定。

  一般從低到高有HQ、SHQ、TIFF等5***SHQ標準有3種***種,前四種均為JPEG壓縮格式,最後一種為非壓縮格式。

  5 根據需要設定好拍攝模式。

  P模式拍攝

  一般來說,P模式都是程式控制自動拍攝模式,相機自動設定光圈快門等引數,先半按下快門,等機器進行對焦,對焦完畢後完全按下快門,OK,拍照完成。請注意,一定要先半按快門,等相機自動對焦完成後再全按快門,否則一口氣按下去,就多半是霧裡看花吧!

  A/S/M模式拍攝

  這些模式就相當於專業的傳統相機的拍攝模式了,可以自己設定光圈快門等引數,A代表光圈優先,S代表快門優先,M代表手動設定。

  正確輕鬆玩轉數碼閃光燈的使用

  閃光燈通常是4種模式:自動閃光、強制閃光、禁止閃光和防止紅眼閃光,反覆地按機身後背面板上的閃光燈鍵,液晶上會顯示閃光燈的當前狀態,選擇拍攝需要的模式即可。

  正確輕鬆玩轉數碼拍攝篇

  請先端好你的相機

  初學攝影的朋友,因為手持拍攝時晃動而造成拍攝失敗是比較常見的,如果不是使用很高的快門速度拍攝,任何輕微的抖動都會影響照片的素質,所以,相機一定要端好!

  手持單反式數碼相機的基本姿勢是:右手緊握相機手柄,右手大拇指緊貼機背,用右手食指輕輕搭在快門按鈕上,隨時可以按動快門。左手手掌托住相機的鏡頭,用食指和大拇指調節焦距或對焦。為了增加相機的穩定性,您也可以把相機揹帶緊緊纏在右手手腕上。橫構圖時兩手上臂緊貼身體,豎構圖時左手上臂緊貼身體,支援鏡頭。數碼相機的取景器一般都製作考究,有一個舒服的取景裝置,所以在拍攝時可以將眼眶和額頭緊貼取景器,鼻子緊靠機背,但是要注意,這在傳統相機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數碼相機後背一般都有LCD取景屏,鼻子頂在上面會將其弄得油膩膩的,影響顯示效果,建議將頭稍向右偏,鼻子不要頂著LCD即可。如果是豎構圖拍攝,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同樣可以將額頭和眼眶緊貼相機以增加穩定性。

  行動式數碼相機大多數都是旁軸式的設計,這類相機都使用鏡間快門,震動比較輕微,但這並不代表就可以隨便拿著相機拍攝了,想得到更加銳利的照片,只有持穩相機別無他法。同樣要用雙手上臂夾緊身體,右手緊握相機,左手手掌託在相機底部,食指和拇指輕輕扶住鏡頭。無論是光學取景器還是LCD顯示屏,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持穩相機,豎構圖也同樣適用。

  還有,要善於利用一些穩固的物體作為依靠,這樣能將拍攝時的晃動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戶外拍攝可以藉助欄杆、樹幹甚至是一塊石頭、一堵牆壁來穩定相機;在室內可以靠在桌子、椅子上。

  有些數碼相機的LCD或是鏡頭可以旋轉,這樣就可從較高或較低的角度進行拍攝,此時持穩相機會變得困難一些,但只要合理地利用周圍一切可依託之物,就能有效降低相機晃動的程度,如用低視角拍攝時,就可以採用蹲姿或坐姿,將手靠在膝蓋或腿上,使整個身體構成一個穩固的“三腳架”。

  正確輕鬆玩轉數碼拍攝篇:光圈、光圈優先和景深

  光圈的大小用來控制單位時間內鏡頭中的光通量,說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將決定光線穿過鏡頭的強弱,它的大小也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拍攝出的數碼照片的成像質量。比如在快門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光圈越大則相片越亮,但是假如光圈過大的話,也會出現曝光過度的情況。無論是傳統相機還是數碼相機,光圈值都使用字母“f”來表示,光圈的數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徑越大,進光量越多,反之則進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攝時所說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數值調小,將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從f5.6調大一級到f4、或更大一級的f2.8等,請大家千萬不要記錯。

  顧名思義,光圈優先就是以我們自行手動設定的光圈數值為準,再由數碼相機根據當時的環境及光線自動給出快門引數加以配合,當在同一環境內,光圈越小所進入的光線也越少,此時相機便會自動延長快門的曝光時間,光圈優先在數碼相機上一般用“A”來表示。

  景深是指在一次鏡頭聚焦調節中,所成影像最遠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間的距離,而這部分畫面應該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細節,在實際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近景十分清晰,這對於獲得高畫質的特寫相片有著決定性作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前後景中的物體都相對清楚,不過這對於拍攝運動物體就不大理想。

  除此之外,景深還有兩個重要的效應:一是微距拍攝時的景深比被攝體在較遠的位置的時候要小;二是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離都相同的情況下,鏡頭的焦距越長,得到的景深越小,由此,大家可以得知,景深大小***也被稱為深淺***的控制其實也就是對光圈大小的控制。

  正確輕鬆玩轉數碼拍攝篇:快門和快門優先

  快門的速度就是拍攝照片時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引數,對於快門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應的數字來進行設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們分別表示讓當前設定的光圈孔徑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時間,因此,大家不難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門引數來保持單位光圈孔徑的時間長短,也同樣可以控制拍攝時的進光量,即曝光量,如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兩倍時間,而此時它們通過單位光圈孔徑的光量也是成兩倍的關係,那麼反過來1/30秒則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時間,通過單位光圈孔徑的光量則將會縮減一半。

  在實際拍攝中,我們可以通過對快門速度的調節來實現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來流動的“車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們便分別是使用慢速快門和高***快***速快門來實現的。當然,在使用時還要注意快門與光圈的合理配合。

  首先,這要取決於我們的創作思路。比如我們打算抓拍動作較快的瞬間,那麼第一個要保證的因素便是快門,比如1/125秒的快門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動作,而不會使人物變虛。在確定了快門的速度後,再根據當前的光線和想要達到的景深效果來選擇光圈的大小。事實上,通過不同快門和光圈的組合,其所達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們所適合的拍攝環境及拍攝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陽光下使用1/125秒快門和f11的光圈,其獲得曝光量與快門和光圈分別為1/250秒、f8是相同的。

  快門優先同光圈優先類似,是由我們手動來設定快門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則由相機自動加以配合。一般情況下,如果是手持拍攝,快門的速度最好不要低於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現握不穩相機,而使畫面模糊的情況。當然,假如定力足夠或使用腳架,便不用擔心穩定的問題了,在數碼相機上,快門優先一般用“S”來表示。

  快門的主要應用範圍是拍攝運動中的物體及場合,而想拍攝的恰當則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比如,在拍攝行走或者快速移動時,快門速度設定在1/250秒左右合適,這樣可以得到相對清晰並沒有抖動的畫面;要拍攝更快的自由落體或飛馳的物體,則需要將快門速度提高到1/400秒左右;而要拍攝極快速飛行,則要1/800秒以上了。相反,如果你想拍攝些刀光劍影等相對模糊且另有意境的照片時,相對降低快門會得到更佳的效果,比如使用1秒,1/2秒等。

  保養、配件篇

  鏡頭保養工具

  對於整部相機來說,鏡頭是最容易損壞的部件。要保護鏡頭,一片UV鏡頭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鏡頭紙、鏡頭刷、吹氣筒和鏡頭清潔液是清潔鏡頭的常用工具。

  機身維護工具在整個機身的維護和保養方面,一個攝影包也是不可少的。除了放相機外還可以放電池、各種鏡片、儲存卡、鏡頭紙等物品。

  三腳架

  三腳架號稱“世界上最實用的防震系統”,確實,在光線環境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三腳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對於擁有一部較為高階的消費級數碼相機的使用者來說,三腳架在不少場合都需要使用,比如拍攝夜景、微距以及光線環境較差、容易手震等情況。

  增距鏡和廣角鏡

  不少使用者在使用了自己的數碼相機以後,往往感覺不是廣角不夠大就是長焦不夠長,如果你經常為自己相機鏡頭的侷限性而感到苦惱,那麼建議你還是儘早選購一片合適的增距鏡或者廣角鏡,但是不要盲目地買,如果你是經常使用長焦的,並不介意較小的廣角端,那麼選購一款合適倍數的增距鏡就可以了,反之就只購買廣角鏡。當然如果兩端都需要擴充套件的就只好購買兩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