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惇優秀書法賞析

  黃惇先生的優秀書法作品中,有著什麼樣的優秀書法藝術值得我們學習與探討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黃惇優秀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黃惇優秀書法欣賞

  黃惇優秀書法圖片1

  黃惇優秀書法圖片2

  黃惇優秀書法圖片3

  黃惇優秀書法圖片4

  黃惇個人概述

  黃惇,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47年生於江蘇太倉,祖籍揚州。1982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 術系,師從陳大羽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85年6月獲文學碩士,畢業後留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評審委員、全國篆刻藝術展評委、江蘇省美術館藝術鑑定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等。 黃惇教授注重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並重,篆刻作品1983年曾獲《全國篆刻徵稿評比》一等獎,書法作品1993年曾獲《第五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其作品曾參加歷屆《全國書展》、歷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歷屆《全國篆刻藝術展》。並曾多次參加國際展覽,如《日本海外總合書展》、《韓國第十一屆國 際藝術展》等。作品曾為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及海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十多年來,他曾撰寫書法、篆刻史論學術論文六十餘篇,刊登於《書法研究》、《中國書法》、《中國篆刻》等多種專業刊物上。曾多次出席國際書法研討會,如“國際書法史研討會”、“韓國漢陽大學96國際學術會議”、“香港中文大學97中國書法國際學術會議”等。並應邀講學於中央學院、山東工藝美院、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高等院校。著有《中國書法全集--董其昌卷》、《董其昌書論注》、《中國古代印論史》、《中國書法全集--金農、鄭燮卷》***與周積寅教授合作***、《中國書法通史--元明卷》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黃惇主編的《書法篆刻》教材,至今已重印逾十萬冊。他所著的《中國古代印論史》,填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秦漢魏晉南北朝書法史》96年被定為文化部藝術院校重點教材之一。

  書法欣賞的標準

  第一、欣賞者應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雅者見雅,俗者見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結論。同一件書法作品,也會由於欣賞者的素養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書法本身可以說“既單純又複雜”,它單純到僅以黑白兩色的變化和排程去征服欣賞者;但其本身又是一個多維結構。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賴於多方面的知識結構。應該從廣泛的社會知識、人生的各種角度、各個層次去理解作品。書法也如其它藝術一樣,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產物,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它與各種意識形態,如哲學、宗教、歷史、道德等有密切聯絡。其間錯綜複雜,變幻莫測;書法還與其它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文字學、鑑定學、心理學、生理學、民俗學、歷史、美學及音樂繪畫等。它還與其它藝術門類互相交融、借鑑。所以,對書法的鑑賞,你越是知識豐富、閱歷廣博、對作品的認識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評價和結論也就越中肯準確。

  第二、欣賞者對書法應有廣泛深刻的體驗。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的名言。意思是你對眾多的劍器有鑑賞的經歷,自然就能辨識其優劣;你會彈奏多種曲調也就懂得了音律。書法也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你不瞭解它的基本規律以及發展也就無從給以準確的評價和欣賞。

  第三、欣賞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寶知識及其發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產品出現都離不開得心應手的工具或裝置。書法作品的產生同樣與文房四寶的質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因此,瞭解和掌握中國筆、墨、紙、硯的發展及其效能也是非常必要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在獸骨或龜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範然後翻鑄而成。這些與後來用筆寫出的有著明顯的不同。即使都是以筆書寫,由於筆的效能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線條也有所區別。王羲之書“蘭亭”用的是鼠須筆,繭紙,與今天用羊毫筆生宣寫出來的就不同。何況從古至今制筆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種。另外紙的品種效能也花樣繁多。其他方面,如墨、硯的改革、裝裱的方法形式、質量也都影響著書法作品的效果和質量。所以,在欣賞和評價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時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