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隸書書法知識

  隸書又名佐書、分書、八分,因盛行於漢代,所以又叫漢隸,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毛筆隸書書法,希望你們喜歡。

  毛筆隸書書法欣賞

>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1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2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3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4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5

  隸書的演變過程

  隸書又名佐書、分書、八分,因盛行於漢代,所以又叫漢隸,它是由篆書圓轉婉通的筆演變成為方折的筆畫,字形由修長變為扁方,上下收緊,左右舒展,運筆由緩慢變為短速,從而顯示出生動活潑、風格多樣的氣息,給書寫者帶來很大的方便。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秦隸指戰國、秦至西漢初期的隸書,又叫古隸。古隸的起源,說法頗多。從目前所發現的資料來看,秦隸產生於戰國時期,從四川青川縣出土的戰國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木牘”上出現的隸書早期形跡看,減損大篆的繁瑣筆畫,字的形狀由篆書的長方變為正方或扁方。雖然它的結構還帶有篆味,但已出現隸書的雛型。到了戰國末期,這種雛型隸書已普遍使用。從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二五六年***的《秦簡》圖一看,這種似篆又似隸的字型,逐漸體現出了字形的簡潔明瞭、線條的活潑規範。在出土的戰國至秦的大量木牘、竹簡和帛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由篆書演變成隸書的漫長過程。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便於統治,實行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的一項便是《書同文》。由秦朝宰相李斯、中書令趙高等在戰國文字的基礎上加以整理,統一了作為全國通行的官方文字,小篆。小篆比起前朝文字,線上條、結構、字形等方面是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在運筆方法上還是圓轉悠長,仍未完全擺脫象形的意味,書寫速度較慢。由於當時官獄繁多,軍事、官府檔案、公文往來頻繁,經常需抄寫大量的文書,省繁趨簡便成了當時社會對文字改革的迫切要求,而隸書作為一種便捷的書體,在社會下層中廣泛流行。衛恆 《四體書勢》說:“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求人佐書,曰隸字……。隸書者,篆之捷也。”便是明證。這裡暫且不去考證隸書的發明者是誰,因為一種字型的產生決非個人的力量所能創造,也絕非一個時期所能完成,它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際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從漢字幾千年的發展史看,如果把象形文字至秦小篆劃為古文字,那麼我們把隸書和一直到今天使用的楷書,都歸為今文字。因此,隸書上承篆書之規脈,下開楷行之基礎,在我國文字和書法發展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無論從實用性或藝術性方面看,它的出現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它是我國漢字演變中的一次重大變革。由於西漢初期的制度承襲秦制,在文字方面也不例外,因而西漢早期的隸書與秦代的隸書無較大差別。它既有秦代的書法特點,又為東漢時期的隸書形成奠定廠基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從西漢《長沙馬王堆帛書》***圖二***、《居延漢簡》***圖三***分析,筆畫已有簡化,篆書味也有減少,字型趨向于衡,而用筆的提按頓挫,線條的波磔變化,結體的縱橫勢態,比秦代的隸書更為明顯。相對來說,較多地流露出書寫者的天真和質樸,然而在書法技巧上還不夠成熟,不是典理的隸書。

  西漢中期至東漢,隸書漸臻完美,尤其在東漢,由於統治階級採取了一些較為明智的政策,整個社會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也隨之昌盛,樹碑立傳之風人興,湧現出廠大量技藝精湛、風格鮮明的優秀碑刻,從而隸書發展成為正規而又富於藝術性的、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書體。

  我們通常所說的漢隸,主要是指東漢碑刻上的隸書。它們的特點是用筆技巧更為豐富,點畫的俯仰呼應、筆勢的提按頓挫、筆畫的一波二折和蠶頭雁尾及結構的重濁輕清、參差錯落,令人歎為觀止。風格多樣且法度完備,或雄強、或雋秀、或瀟灑、或飄逸、或朴茂、或嚴謹,如群星燦爛,達到了藝術的高峰。《乙瑛碑》、《石門頌》***圖四***、《禮器碑》***圖五***、《孔廟碑》***圖六***、《華山碑》***圖七***、《韓仁銘》***圖八***、《曹全碑》***圖九***、《張遷碑》***圖十***等東漢碑刻,足成熟和典範的標誌。

  魏晉以後的書法,工要是草書、行書、楷書的形成、發展和成熟時期,許多書法家的主要精力大多用在楷、行、草書上,但隸書並沒打被廢棄,此時的隸書在用筆上逐漸摻入楷法,失卻廠往擰漢隸的古樸和靈秀,趨向整齊千板,結體用筆千篇·律。到了清代,隸書在碑學復興的浪潮中得到了重振和發展,出現了許多書法大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隸書藝術的第二個高峰。如鄭*** ******圖十一***、金農***圖十二***、桂馥***圖十二***、鄧石如***圖十四***、伊秉綬***圖十五***、趙之謙***圖十六***、何紹《圖十七》。特別是鄭******等人,是倡導、學習和繼承漢碑的先驅,並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成為清代書法藝術的主流和熱門之一。特別是近百年來,我國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了大量的春秋戰國至漢代的木牘、竹簡、帛書的墨書真跡,使我們有幸親睹古人筆法,為研究古人法度,學習古人書藝,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我們學習書法,應當從隸書入手,學習隸書則應以於正端莊、規矩嚴謹的漢隸碑刻為範本,打下紮實的基礎,然後再旁及其它,穩步發展。如初學時入手,《漢簡》,便易流於行筆浮飄、隨意油滑,如入手《清隸》,則徒有其形而不得其神,更不要以現代的一新隸書』字帖作範本,這隻會走入歧途。我們學隸書想找捷徑的話,這捷徑就是從漢碑入手,只有腳踏實地地學,寫好廠隸書,再上溯大小篆、甲骨文,下追正、行、草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筆隸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