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腰的作用

  腰對於練太極拳來說具有關鍵作用,腰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從行氣來說,腰使上下貫通,又是丹田所繫,鼓盪在於腰間。從虛實來說,全身的虛實變換在於要,腰脊動則周身一體,虛實才能換得靈,內外順遂。從平衡來說,腰為中軸,左顧右盼,旋轉起落,重心移動都在於腰。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

  

  練太極拳腰如果不靈,動作一定僵死。練習基本功時就要先鬆腰。

  腰是太極拳一個最要緊的所在。武術上有“八卦步,太極腰”之說,認為練得好與不好太極拳的關鍵在於你搞懂了腰的作用沒有,會運用腰不會。拳論強調:“十三勢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腰是一身的樞紐,要形成整體性,要靠腰。從運氣上說,氣沉丹田,在腰;從運勁上說,“發於腳,主宰於腰,達於四肢”。楊澄甫說:“能鬆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腰的要點,一在於鬆,鬆腰鬆胯,中間才鬆,勁力上下通達順暢。腰容易僵硬,這是人的通病,很多人跳舞跳不好,也是腰僵硬所致。練拳的要求就更高些。二是活,能靈活轉動。三是整,和全身連線一體,太活了,散了也不行,要以腰能帶動全身。練拳有人說長腰勁,就是說它的帶動四肢的作用要發揮出來。每一動作都要體會“腰為主宰”的感覺。


  《十三勢歌》中說:“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靜氣騰然。”腰是關鍵,所以要“刻刻留心”。留心不能太著意,不是僵化的執著。如果把意念死死地放在腰間,帶來的就不是“鬆”,而是緊,氣就不流暢,造成腰不僅不靈活,反而成了累贅,形成一個死節。要實現腹內鬆靜,是一種無雜念的“守”,靜下來,氣才能“騰然”,生機勃勃,週轉不息。

  

  拳論雲;“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硬,形於手指”, “有不得機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以腰為軸,催動四肢”;“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如上所說,不難看出,在太極拳鍛鍊中,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腰在人體居於中間部位,是上下體轉動的關鍵,是調整身體重心的中軸,是手足的“推動器”,是打手發勁的總樞紐。

  太極拳對腰部的要求是:要“直”要“鬆”。作好直腰和鬆腰,才能使氣沉丹田,“尾閭正中神貫頂”也就隨之而來,太極拳名師陳長興不論是練拳還是站、行、坐、臥,都保持腰直,當時人們稱他為“牌位先生”。腰直,對初學太極拳的人來說,是不易做到的。但必須向這方面努力,練習日久,逐漸就能做到腰直,腰直則身體轉動時中軸不曲,全身不致搖晃,腰鬆則身體重心降低,根基穩定。這樣才能做到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精砷亦能提得起。否則,腰偏向何方,則何方立即出現俯仰歪斜形象,身易搖晃,足難站穩,僵勁佈滿全身。人的上體重量通過腰部承擔。腰部豎直,才能強而有力,發勁也放得遠。在太極拳演練時,手足運動,無淪是收或放,都是腰先動,手足隨。這就是“以腰為軸,催動四肢”的練法。不然的話,動作僵硬,難以連貫,怎能符合“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呢?

  腰的內部義是腎臟之所在,在外要求腰椎靈活,在內要求腎臟堅實。因為“腎”是藏精之所,故有“腎壯則精足,精足則氣旺,氣旺則神清,神清則目明”之說。由此可見,精、氣、神是三位一體,總機關就在腰腎之間。醫師若見到病人目無神采,就知道此人,氣不旺,精不足。一方面用藥調理以壯腎,另方面勸其獨宿以儲精。歷代武術家,沒有不知道“保精強身”之法。所以常練武術的人,一般都是身強體健,精神飽滿,不易衰老,益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