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商務禮儀

  我國素來就是禮儀之邦,禮儀是我們在交往中自古就留有的傳統。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儀表禮儀

  a.選擇適當的化妝品和與自己氣質、臉型、年齡等特點相符的化妝方法,選擇適當的髮型來增添自己的魅力。

  b.服飾及其禮節,要注意時代的特點,體現時代精神;

  c.要注意個人性格特點

  d.應符合自己的體形

  :稱呼禮儀

  1.正確、適當的稱呼。它不僅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重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係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務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規,二是要入鄉隨俗這兩點。

  另外,還應對生活中的稱呼、工作中的稱呼、外交中的稱呼、稱呼的禁忌細心掌握,認真區別。生活中的稱呼應當親切、自然、準確、合理。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莊重、正式、規範。以交往物件的職務、職稱相稱,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方法。比如張經理、李局長。國際交往中,因為國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稱呼就顯得千差萬別。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規律,二是要注意國別差異。在政務交往中,常見的稱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還有兩種方法,一是稱呼職務***對軍界人士,可以以軍銜相稱***,二是對地位較高的稱呼“閣下”。教授、法官、律師、醫生、博士,因為他們在社會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為稱呼。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講英語的國家裡,姓名一般有兩個部分構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後。對於關係密切的,不論輩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稱姓。比如:俄羅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個部分。婦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後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變。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們一樣,不同的是姓名字數較多。日本婦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後使用夫姓,本名不變。

  2.稱呼的五個禁忌

  我們在使用稱呼時,一定要避免下面幾種失敬的做法。

  ***1***錯誤的稱呼

  常見的錯誤稱呼無非就是誤讀或是誤會。

  誤讀也就是念錯姓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於不認識的字,事先要有所準備;如果是臨時遇到,就要謙虛請教。誤會,主要是對被稱呼的年紀、輩份、婚否以及與其他人的關係作出了錯誤判斷。比如,將未婚婦女稱為“夫人”,就屬於誤會。相對年輕的女性,都可以稱為“小姐”,這樣對方也樂意聽。

  ***2***使用不通行的稱呼

  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東人喜歡稱呼“夥計”,但南方人聽來“夥計”肯定是“打工仔”。中國人把配偶經常稱為“愛人”,在外國人的意識裡,“愛人”是“第三者”的意思。

  ***3***使用不當的稱呼

  工人可以稱呼為“師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稱為“出家人”。但如果用這些來稱呼其他人,沒準還會讓對方產生自己被貶低的感覺。

  ***4***使用庸俗的稱呼

  有些稱呼在正式場合不適合使用。例如,“兄弟”、 “哥們兒”等一類的稱呼,雖然聽起來親切,但顯得檔次不高。

  ***5***稱呼外號

  對於關係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張給對方起外號,更不能用道聽途說來的外號去稱呼對方。也不能隨便拿別人的姓名亂開玩笑。

  :談判禮儀

  交談是商務談判活動的中心活動。而在圓滿的交談活動中,遵守交談禮儀佔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尊重對方,諒解對方 在交談活動中,只有尊重對方,理解對方,才能贏得對方感情上的接近,從而獲得對方的尊重和信任。因此,談判人員在交談之前,應當調查研究對方的心理狀態,考慮和選擇令對方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態度;瞭解對方講話的習慣、文化程度、生活閱歷等因素對談判可能造成的種種影響,做到多手準備,有的放矢。交談時應當意識到,說和聽是相互的、平等的,雙方發言時都要掌握各自所佔有的時間,不能出現一方獨霸的局面。

  2、及時肯定對方 在談判過程中,當雙方的觀點出現類似或基本一致的情況時,談判者應當迅速抓住時機,用溢美的言詞,中肯的肯定這些共同點。贊同、肯定的語言在交談中常常會產生異乎尋常的積極作用。當交談一方適時中肯地確認另一方的觀點之後,會使整個交談氣氛變得活躍、和諧起來,陌生的雙方從眾多差異中開始產生了一致感,進而十分微妙地將心理距離接近。當對方贊同或肯定我方的意見和觀點時,我方應以動作、語言進行反饋交流。這種有來有往的雙向交流,易於雙方談判人員感情融洽,從而為達成一致協議奠定良好基礎。

  3、態度和氣,語言得體 交談時要自然,要充滿自信。態度要和氣,語言表達要得體。手勢不要過多,談話距離要適當,內容一般不要涉及不愉快的事情。

  4、注意語速、語調和音量 在交談中語速、語調和音量對意思的表達有比較大的影響。 交談中陳述意見要儘量做到平穩中速。在特定的場合下,可以通過改變語速來引起對方的注意,加強表達的效果。一般問題的闡述應使用正常的語調,保持能讓對方清晰聽見而不引起反感的高低適中的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