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禮儀培訓

  師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每天要跟學生、家長等人進行交流溝通,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教師學習一些必要的禮儀,來提高自身修養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就要進行培訓,那麼,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教師的目光

  教師在與學生、同事交流時,往往藉助於目光傳遞教學資訊,有人稱之為教師的眼語。眼語的構成,一般涉及目光的角度、部位、時間、方式、變化等五個方面。

  ***一***目光的角度

  在注視他人時,目光的角度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與交往物件的親疏遠近。注視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種∶平視、仰視、俯視。

  平視,即視線呈水平狀態的注視。一般適用於普遍場合的交流與對話,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教師同事之間的交談或者課題研討。

  仰視,即主動居於低處,抬眼向上注視他人。它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適用於面對尊長之時。參加面試的人員,倘如碰到比較年長的評委,可以適當地採用這種眼光,表示對評委的尊重。

  俯視,即抬眼向下注視他人,一般用於身居高處之時。它可以對晚輩表示寬容、憐愛,也可表示對他人輕慢或者歧視。這種目光不宜多用,並且要慎用。教師在講課時,多處於位置比較高的講臺之上,不自覺地便成了俯視,一方面是觀察學生的方便,另一方面教師要學會利用俯視的目光建立自身的威信。

  ***二***注視的部位

  在人際交往中目光所及之處,就是注意的部位。注視他人的部位不同,不僅說明自己的態度不同,也反映著雙方關係有所不同。教師在與同事走近之時,面試人員在初次見到評委之時,都要嚴格遵守目光注視的基本常識。例如,不宜“目中無人”,不宜過多地注視其頭、腿、腳部與手部。

  通常允許注視他人的常規部位有以下幾處∶額頭、雙眼’、眼部至脣部、眼部至肩部等。如與學生談話時,眼睛注視對方雙眼到嘴巴的“三角區”。

  ***四***注視的方式

  注視他人,在交際場合可以有多種方式的選擇。教師在注視方式上應當有所把握,切不可因為注視方式的不妥而影響工作或交流。教師比較常用的注視的方式有直視、凝視、環視、盯視等。

  ***1***直視,即直接地注視交往物件,它表示認真、尊重,適用於各種情況。若直視他人雙眼,即稱為對視。如在和親近的人談話***與學生單獨交談***時,可以注視他***她***的整個上身,顯示自己大方、坦誠,或是關注對方。

  ***2***凝視,是直視的一種特殊情況,即全神貫注地進行注視。它多用於表示專注、恭敬。另外,正視的時間過長,會變為凝視。教師在課堂中不能長時間注視某位學生,否則,學生會認為自己可以出現了什麼問題,導致不能專心聽講。

  對精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或竊竊私語的學生,教師可以凝視他幾秒鐘,待雙方目光接觸以後再移開,這樣既起到了告誡的作用,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3***環視,即有節奏地注視身邊不同的人員或事物。它表示認真、重視,適用於同時與多人打交道,表示自己“一視同仁”。環視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運用最廣泛的一種目光。

  ***4***盯視,即目不轉睛,長時間地凝視某人的某一部位。師生在交談中,應注視對方的眼睛或臉部,以示尊重別人,但是,當雙方緘默無語時,就不要再一直看著對方的臉。因為雙方無話題時,本來就有一種冷漠、躊躇不安的感覺。如果此時您注視學生,勢必使對方顯得更尷尬。

  另外,還有一些注視的方式,教師應儘量少用。掃視表示好奇、吃驚,不可多用,但打量學生的時候可用;睨視即斜著眼睛注視,多表示懷疑、輕視,一般要忌用;他視表示膽怯、害羞、心虛、反感、心不在焉,是教師平時所不宜採用的一種眼神。

  教師手勢的禮儀要求

  ***一***大小適度

  在社交場合,應注意手勢的大小幅度。手勢的上界一般不應超過對方的視線,下界不低於自己的胸區,左右擺的範圍不要太寬,應在自己胸前或右方進行。在課堂上,教師手勢動作幅度不宜過大,次數不宜過多,不宜重複。

  ***二***自然親切

  教師在課堂上,多用柔和的曲線手勢,少用生硬的直線條手勢,以求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低年級學生的情緒感染力比較強,教師可以自然地抱抱他們、摸摸他們,增加學生對你的認可。

  ***三***恰當適時

  教師講課應伴以恰當的、準確無誤的手勢,以加強表達效果,並激發學生的聽課情緒。切忌不停地揮舞或不禮貌的,含有教訓人的意味。胡亂地擺動,也不要將手插入衣兜或按住講桌不動。手舞足蹈會令人感到輕浮不穩重,過於死板又會使學生感到壓抑,總之,應以適度為宜。

  ***四***簡潔準確

  手勢是教師最明顯、最豐富,也是使用最頻繁的教具之一。在講課講話時,手勢要適度舒展,既不要過分單調,也不要過分繁雜。一般說,向上、向前、向內的手勢表示失敗、悲傷、惋惜等。手勢應該正確地表示感情,不能詞不達意,顯得毫無修養。

  三、教師的手勢禁忌

  手勢是最有表現力的一種“體態語言”。教師恰當地運用手勢,能夠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也會使自己的形象更美,更有風度。

  ***1***忌當眾搔頭皮、掏耳朵、剜眼屎、摳鼻孔、剔牙齒、抓癢癢、摸腳丫、咬指甲等。這些動作會令學生極為反感,嚴重影響形象與風度。

  ***2***在教室內,雙手亂***摸、咬指尖、端胳膊、抱大腿、攏腦袋等等,也都是應當禁止的手勢。

  ***3***不要用手指指點他人,用手指指點他人的手勢是非常不禮貌的,含有教訓人的意味。

  ***4***講課時忌諱敲擊講臺、黑板,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5***忌玩弄粉筆或衣釦等。

  ***6***忌高興時拉袖子等不文雅的手勢動作。

  ***7***忌交談時指手畫腳、手勢動作過多過大。教師手勢的運用要規範和適度,給人一種優雅、含蓄的彬彬有禮的感覺。談到自己的時候,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應用右手掌輕按自己的左胸,那樣會顯得端莊、大方、可信;談及別人、介紹他人、指示方向、請對方做某事時,應掌心向上,手指自然併攏,以肘關節為軸指示目標,同時上身稍向前傾,以示敬重,切忌伸出食指來指點。掌心向上的手勢有一種誠懇、恭敬的含義;而掌心向下則意味著不夠坦率、缺乏誠意。招手、鼓掌等都屬於手勢的範圍,應根據不同場合和目的恰當運用,不可過度。教師要掌握增強語言表現力的有意識手勢,並使之優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