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宴席禮儀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宴飲禮儀。中國宴會的禮儀,至遲在周代,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座次之禮

  在古代筵席的各種禮制中,座次禮節最能表現宴飲者的高下尊卑,席置、坐法、席層等無不受到嚴格的禮制限定,違者就是非禮。在宴飲座制的嚴格規範下,人們根據各自的社會地位、身份及宗族關係等就席,宴飲程序因此而井然有序。統治者正是運用這種手段來強化社會秩序。具體言之,統治者對筵席座制相當看重,就是因為它具有建構一個長幼有序、君臣有別、孝親尊老、忠君禮臣、層層隸屬、等級森嚴之社會體系的功能。

  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時,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東向,幼者西向。賓主之間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為侍坐。清代學者凌廷堪在他的禮學名著《禮經釋例 》就更為確切地提出“室中以東向為尊”的說法。

  由此可以看出,鴻門宴座次的形式,就屬於這種室內禮節活動的形式。項羽、項伯朝東而坐,最尊***項伯是項羽的叔父,項羽不能讓叔父坐在低於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僅次於項氏叔侄的位置;劉邦朝北而坐,又卑於范增;張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場人中最卑的了。

  宴設於項羽軍中帳內,劉邦為賓,從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項羽目中無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懸殊,劉邦的處境已令人憂心。再看項羽集團內部,謀士范增在項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項伯,君臣隔閡,事不可謀已初露端倪。

  待客之禮

  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 《周禮》、《儀禮》和《禮記》中已有明細的條文。下面讓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首先,安排筵席時,餚鑲的擺放位置要按規定進行帶骨肉要放在淨肉左邊,飯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則放在右邊,調味品放在面前的位置,蔥末之類可放遠一點。食器飲器的擺放,僕從端菜的姿式,重點菜餚的位置,也都有陳文規定僕從擺放酒壺酒搏,要將壺嘴面向貴客端菜上席時,不能面向客人和菜餚大口喘氣,如果此時客人正巧有問話,必須將臉側向一邊,避免呼氣和睡沫濺到盤中或客人的臉上。上整尾魚餚時,一定要使魚尾 指向客人,因為鮮魚肉由尾部易與骨刺剝離上乾魚則正好相反,要將魚頭對著客人,千魚由頭端更易剝離冬天的魚腹部肥美,擺放時魚腹向右,便於取食夏天則背鰭部較肥, 所以將魚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這細微之處體現出來,僕人若是不知事理, 免不了會鬧出不愉快來。

  待客宴飲, 主人必須作陪伴, 主客必須共餐。如果老幼尊卑共席, 講究就更多了。比如同席的尊長未動筷子, 你可一定別搶先, 看到尊長將要吃飽, 你不論吃飽與否, 都不能再大嚼下去, 等尊長一放下碗筷, 你也要停止進食, 注意也不能先放下筷子。

  進食之禮

  當代的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自覺不自覺地多多少少繼承了古代一些進食禮儀。現在的一些餐桌禮儀習慣,可以說都植根於中國古老的飲食傳統。在《禮記》這部書中,對進食之禮,有較為詳細的陳述。試舉幾例如下

  1、宴飲開始, 飯菜端來時,客人要起立有貴客到來時,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赫敬。主人讓食,要熱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2、如果來賓地位低於主人,必須雙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謝,等主人寒喧完畢後,客人 方可入席落座。

  3、飯菜擺放好以後,主人要先從盤碗中撥出少許撰品,放在桌上,將少許酒灑在地上,以祭祀發明飲食的先人,表示不忘本。如果吃剩飯或吃晚輩準備的飲食,則不必行祭。

  4、同別人一起進食,要注意謙讓,不可吃得過飽。

  5、一起吃飯時,不可用手抓吃。

  6、要***的飯,不可再放回食器中。

  7、不可將飯傳成大團,大口大口地吃,這樣有爭飽之嫌。

  8、吃飯時不可讓舌頭在口中發出響聲,主人會覺得你是對他的飲食不滿意。

  9、客人自己不要啃骨頭,也不要把骨頭扔給狗去啃,否則主人會覺得你看不起他準備的飯菜,以為只配給狗吃。

  10、“ 唯食忘憂” ,吃飯時不可唉聲嘆氣。

  我國是禮儀之邦,人們在宴飲活動中重視禮節、禮貌,幾千年來已形成了文化傳統,其中表現倫理美、形式美的一些規律,一直沿用到現在。

  封建社會的宴飲活動,不但座位安排很有講究,以“面東為尊”或“左為上”為原則;迎接賓客要打躬作揖,席間賓主頻頻敬酒勸菜,筷要同時舉起,席終“淨面”後要端茶、送牙籤等等,禮儀十分繁縟。而且舊時宴會禮越是社會上層,越是苛細煩瑣。隨著歷史的檢驗,有些禮俗被淘汰了,有些禮俗被更新了,但總的看來,我國的宴會仍有菜餚過多,禮節過繁,消費過高,時間過長等等弊病。現在提倡一般筵席“四菜一湯“,革除繁瑣禮節,實行與精神文明相適應的筵席改革,這是完全必要的。

  現代禮儀要堅持平等原則,平等是現代禮儀的基礎。因此現代家庭宴會,座次靈活安排,以尊敬老人、尊敬師長、尊重賓客、愛護兒童為原則。檯面碗盞佈局,均衡對稱,主菜放當中,副菜圍成一圈,菜餚造型正面朝向主賓。宴會前後主人對親朋都要敬茶,熱情招待,賓客辭行要向主人答謝。整個宴會活動,氣氛熱烈,秩序井然,使得與宴者始終心情寬舒,既享用豐盛的餚饌,又增進了彼此間的情誼。宴會中貫穿這樣的禮儀、禮節,並非是對吃的情趣的束縛,而是表現人們的道德文化修養,在飲食生活中體現一種形式美、倫理美、人情美。

  宴席位序講究

  左高右低

  當兩人一同並排就座時,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這是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優先受到照顧。

  中座為尊

  三人一同就餐時,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於在其兩側就座之人。

  面門為上

  倘若用餐時,有人面對正門而坐,有人背對正門而坐,依照禮儀慣例則應以面對正門者為上坐,以背對正門者為下座。

  觀景為佳

  在一些高檔餐廳用餐時,在其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緻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觀賞,此時應以觀賞角度最佳處為上座。

  臨臺為上

  宴會廳內若有專用的講臺時,應該以靠講臺的餐桌為主桌,如果沒有專用講臺,有時候以背鄰主要畫幅的那張餐桌為主桌。

  各桌同向

  如果是宴會場所,各桌子上的主賓位都要與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以遠為上

  當桌子縱向排列時,以距離宴會廳正門的遠近為準,距門越遠,位次越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