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談之禮和四則小故事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言談之禮內容和相關小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言談之禮有哪些:禮貌用語

  言談禮貌: 態度要誠懇、親切; 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   尊重他人。

  言談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   初次見面為“久仰”;   很久不見為“久違”;   請人批評為“指教’;   麻煩別人稱“打擾”;   求給方便為“借光”;   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   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型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言談之禮四則小故事

  言談之禮小故事一:二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懂得了注意言談之禮非常重要。 有一段時間,班上掀起收集小本子的熱潮,我和幾個“死黨”也都想擁有一本。我們去找濮欣怡,“能不能給我們一個小本子?”“不行!”她堅決地回絕了我們。我們走到一個角落,四個小腦袋聚在一起,我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不同意就偷吧”。但是我們並沒有採取行動,而是把這件事拋到了九霄雲外。過了幾天,老師突然找我談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張子越,你身為組長,可不能偷別人東西呀!”之後,很多同學和家長都在議論這件事情。我非屈和後悔,沒想到因為自己沒注意言行之禮而隨口說的一句話,竟然帶來這麼大的***。看來,日常生活中一定管好自己的言談和行為,注意言行之禮,否則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言談之禮小故事二:學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師都在一起吃。但為了學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兩位教師送學生過馬路,這就使得這兩位教師要晚一些吃飯。一天中午,許多教師都和往常一樣開始吃午餐了,只有陳校長一人坐在桌邊沒有動筷。我們還以為他哪兒不舒服,沒想到他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大概是講“義門陳”的人都十分注重“義”和“禮”,使得當時皇帝都為之震驚。其中有一個細節說:這兒的狗都知道“義”、“禮”,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傳說。當大家聽完這個故事之後,才記起還有兩個老師為了送學生過馬路還沒來吃飯……從此以後,他們每次吃飯都會等到所有人到齊才開筷。

  言談之禮小故事三:幾個低年級的同學,肩並肩有說有笑地走著,前面迎面走來一位老師,他們也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說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的鞠了一躬,說了聲“老師好”。老師當然也很高興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別的同學都沒哼一聲。等老師過去了之後。有的人說那個同學油餅,不認識的老師還給鞠躬,有的人說他根本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那個同學沒有反駁他們,只是說了一句: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我正走在他們身後,聽了這句話非常感動,感動那個同學的真誠,一個人懂禮貌,真的是很難得的品質。

  言談之禮小故事四:可以說只是一個動作,那天一位老師看見了一張棒冰包裝紙,彎下腰揀起來扔到了垃圾桶。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他的以身作則、師為表率的行為教導我們,他是老師。如果有同學看見了這位老師的做法,又怎會不佩服這位老師呢?說不定下次他也會這麼做,他也會明白亂扔廢棄物是不文明的行為。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言談之禮內容和相關小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