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中醫養生

  更多的人知道了中醫養生的魅力之處,不用再吃一把一把的西藥,通過簡簡單單的中醫食療方法就能夠達到去病保養身體的目的,簡單而健康的治療。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的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的方法

  內外因與養生

  “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關於外因,出汗不要被風吹到,一出汗被風吹到很容易感冒發燒,所以說中醫講“避風如避石矢”,石是摔過來的石頭,矢是飛來的箭,你躲避風就像躲避摔過來的石頭、飛來的箭一樣,謹慎小心。稍感覺有風,趕緊地跑到沒風的地方去或加衣服,尤其汗出時不要吹風。比如地鐵裡的風扇不斷地轉,一年四季地轉,這個對人非常不好。春夏秋冬它都轉,本身你身體弱,鍛鍊不足,被風吹,很有可能第二天就會感冒、發燒、流鼻涕、咳嗽之類。

  還有寒暑燥溼風火,不要過寒的地方呆著,如果身體不好,到一個地方,不要一屁股坐在冷的凳子上,寒氣一襲,身體就不舒服,拉肚子。不要過寒、過暑,不要大夏天在太陽底下晒,太燥的環境不好,太溼的環境的不好,不要在潮溼的環境呆得時間過長。最厲害的是風寒溼,這些都是陰邪,不要被風吹倒,不要被寒氣襲到,不要被冷水激到,該加衣服的加衣服,不要被溼侵襲,這是內因外因的對待。

  勞逸結合與養生

  同時,我們要知道健身的方式,勞逸結合,在城市裡往往過於逸,過於身體不動,腦子飛快地轉,這個不對。老子說:“虛其心,活其腹”,要多做體力活,少用腦,用腦傷神,耗氣血。去鍛鍊身體,做做體力活,活活氣血,使身體更加強壯,去戶外爬爬山呀,逛逛公園呀,每天散步呀,學習傳統養生的辦法,打打太極拳呀,站站樁呀,傳統的武術,對我們的身體非常好。哪怕打打球,都對氣血的恢復、對身體強壯有好處。

  有的人說了:“腦子越用才越靈”,那我跟大家說,這個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的。“神大用則耗”,天天腦子飛快的人,白天晚上都用腦,搞設計的、寫稿子的,搞計算機的,在電腦前一坐八個小時的,這個對你的身體都沒有好處***延伸閱讀:《脾在志為思》***。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趨吉避凶”,趨吉就是往好的地方走,避凶就是要避開危險的事情,這樣我們才有一個良好健康的身體。

  生活方式與養生

  並不是說要問大夫我一定要吃什麼藥,吃什麼食物身體才能好,這些只佔三分,剩下更多是——生活方式要變成自然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不要因為有高科技、社會的進步,你就跟自然脫節,科學有利有弊,利的要汲取,不利的要避免。那麼現在咱們的生活節奏快、高強度、競爭很強,這些都不利於身體的休養和心靈的安養。人最終還要有一個身心兩方面健康,心裡一定要安穩,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擔驚受怕,心裡安穩,氣血則安穩,氣血安穩,身體就好,這是一個大的前提。

  中醫水果養生法

  平時胃口好,消化能力強,多食怕熱的人適當吃點水果是很好,可以稍制脾胃的亢盛,減少內熱。酒肉偏多的人,體質熱的人,或者得熱病的病人是可以適當吃的點水果的。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生冷吃多了,對什麼體質的人都會傷脾胃的。古人很注重這一點,空腹不吃水果,體弱者不吃水果,小孩老人也不敢給太多的水果吃。現在是沒有這些觀念了。對於虛寒而又嘴特別饞的病人,我只能讓一步:實在想吃點水果,就少量的用開水泡一下或煮一下,可以稍制其寒涼。

  其實提倡多吃水果,最初是西方觀點。西方人體質偏熱。他們的食物又以各種肉類、奶製品為主,蔬菜很少,所以胃熱血熱是他們的主要症型。在清代的時候,我們就有出口清腸胃積熱的大黃去英國。他們的觀念是多吃水果可減少肥胖問題,使身體更健康。我們是不能不顧自身體質完全照搬過來的。一位女生,還是營養學的研究生。月經有點不正常,體偏寒。我在告訴她一些灸法之後,提醒她少吃水果,她一臉的驚訝:不是都說水果美容,水果通便,水果口感好,水果維生素豐富嘛。我解釋了一番,她看上去還是難以接受,禮貌性地點點頭,顧左右而言他。我知道,我們的觀點與她平常所學,與教授們專家們的說法相悖。也難為她了。

  吃水果還要注意地域和季節性。首先,市面上的水果,大都不是當地與當季的。物流發達了,水果已經沒有了地域界限。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某地的水果,是與當地的氣候與環境相對應的,只是適宜當地人的。吃異地水果,很容易傷身。比如海南產火龍果,因為海南熱啊,吃大寒的火龍果就很爽,但若湖南人來吃火龍果,就會寒胃。

  同樣,水果是講究時令的。夏天炎熱,大自然就賜予我們西瓜來消暑;秋天氣燥,大自然賜給我們柿子和雪梨來潤燥;可是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水果都不是當令的,西瓜一年四季都在賣,雪梨一年四季都在賣……

  其次,正因為現在的水果大都不是時令的。在儲存這些水果的過程中,人為地使用了催熟劑和激素等,毒害不少。而且為了讓水果外表看起來漂亮,水果商們常會使用激素。少吃這樣的水果可以減少對身體的額外傷害。

  日常飲食養生相剋的食物

  1、西紅柿與黃瓜相剋

  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黃瓜中的分解酶會破壞維生素C,若二者同食,不利於對維生素C的吸收。

  2、黃瓜與花生相剋

  黃瓜屬寒性食物,花生中含油脂較多,寒性食物與油脂相互作用,易引起腹瀉。

  3、辣椒與黃瓜、辣椒與南瓜相剋

  辣椒中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與黃瓜同食,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C的吸收。

  南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分解酶,與辣椒同食,也會破壞辣椒中的維生素C。

  4、蔥與豆腐、菠菜與豆腐相剋

  小蔥不要拌豆腐,菠菜不要與豆腐一塊煮湯,因為小蔥和菠菜中的草酸易與豆腐中的鈣結合成難以溶解的草酸鈣,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長期食用易導致結石。

  5、菠菜與黃瓜相剋

  菠菜中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高,若與黃瓜同食,會破壞人體對維生素C的吸收。

  6、菠菜與蝦皮相剋

  菠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蝦皮中含鈣,二者同食,易形成草酸鈣沉澱,不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

  7、豬肝與番茄、辣椒相剋

  豬肝中含有的銅、鐵能使維生素C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而失去原來的功能。

  8、豆漿與雞蛋清相剋

  豆漿含有酪蛋白,能抑制人體對雞蛋清中蛋白質的吸收。

  9、小米與杏仁相剋

  小米能健脾,和胃,使人安眠,杏仁是主治風寒肺病,清熱解毒的良藥。但兩者同食,會致人嘔吐、噁心。

  10、紅豆與鹽相剋

  紅豆有一定的藥效,可以促進心臟活性,利尿消腫,但若加鹽,藥效就會降低。

  另外,蔥與豆腐相剋,形成草酸鈣,造成了對鈣的吸收困難,導致人體內鈣質的缺乏;

  海帶與豬血相剋,同食會便祕;

  南瓜與羊肉相剋,兩補同時,令人腸胃氣壅等。